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忠武天下 > 第078章 言战

第078章 言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前几次剿匪不是无疾而终,就是大败亏输。到郑威将军这儿,跨越两个年头,虽夺回了澧州城池,却沦陷了几县之地,可谓得不偿失。问其过失,有可能是朝廷方针政策有误,有可能是剿匪将领不善于用兵,有可能是四围州府官员将领不愿配合。但不管是哪一样,匪盗越剿越多,起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却是既定事实。

此次剿匪,姜山身为前线总指挥,对荆湖四围州府官员及将领有着任用罢免之权,皇帝下放的权力之大,自镇压荆湖叛乱以来第一回。若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剿灭匪患,不说对不起朝廷的信任,就是日后怕也再无领兵疆场的可能,自问当慎之又慎。

兵家有言:“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姜山想将荆湖叛乱之事了解清楚,让刺史程之焕去找几个像甘兴先生那样,既知此地乡土风情,又看得清叛乱为何而生、凭何而兴的有识之士前来问询。程之焕照办,下令江陵知府找来五位有识之士,甘兴先生就在其中。

姜山带着刘文心、白谷两人走出府门,将甘兴等五人迎进府衙内,摆上茶水点心,围坐一圈,讨论起荆湖叛乱之事来。五位有识之士受到制置使大人的热烈欢迎与盛情款待,真有些受宠若惊之感,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四五杯茶水喝过,从五位有识之士的口中,姜山、刘文心、白谷三人算是对荆湖叛乱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话说鼎州武陵有一个叫钟相的,小商人家庭出身,利用宗教作掩护,呼喊什么“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如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数年间走乡串镇,借为人治病之机进行宗教活动,忽悠贫苦百姓加入到他所组建的乡社中成为信徒。

数年来,朝廷忙于向北边用兵,对百姓横征暴敛,政繁赋重。又加上吏治腐败,当地官府、地主对百姓无限制地剥削,百姓难以维持生计。钟相组织的乡社,社内实行互助共济,田蚕兴旺,生理丰富,财富上平均,社会地位平等。只要交一点钱粮就可加入,对于食不果腹的百姓来说自是神往之地,周围数百里的贫苦农民加入乡社的不计其数。钟相深受群众拥护,二十余年间,其影响扩大到洞庭湖周围各县,被尊称为“老爷”或“天大圣”。

当地官府发觉事儿不对,对钟相采取措施。因叛徒告密,钟相一度被捕,后得放还。侥幸脱困的钟相心里清楚,日后要想不死于非命,要么解散乡社,要么聚众造反。结果人心不足蛇吞象,钟相最终选择了造反,就此建立政权,国号大楚,年号“天战”,设立官属,称楚王。

起义军每攻陷一处,焚烧官府、寺观、神庙及豪右之家,杀官吏、儒生、僧道、巫医、卜祝及有仇隙之人,率领百姓分官僚地主的土地财产,并占据地主的土地归为己有,他们把杀官吏、儒生、僧道等称为“行法”,把平分这些人的财产称为“均平”,称朝廷国法为“邪法”,对于“执耒之夫”和“渔樵之人”则加以保护。凡是参加起义军的,一律免除赋税差科,不受官司法令的约束。这些主张与行动一时有利于民,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拥护,认为是“天理当然”。起义军因深得人心,很快占有鼎、澧、潭、岳、辰等州的十九个县,队伍发展到几十万人。

于大夏国的皇帝来讲,不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大夏国又岂能容忍“大楚”成为国中之国?

朝廷派兵前来围剿,起义军奋力抗击,初战获胜。后因官军派奸细打入起义军内部作内应,向起义军大举进攻,钟相父子不慎被俘,被杀害于梅城。

钟相牺牲后,数十万义军在杨一波、夏诚等义军首领的率领下转入洞庭湖区,据湖泊港汊为险,濒湖设寨,兵农相兼,继续与官府抗衡。

朝廷再度派大军前来镇压。官军率水军乘车船、海鳅船攻夏诚水寨,于下沚江口被义军击败。义军缴获官军车船后,广伐鼎、澧地区松杉樟楠等木材,大造车楼大船,严密设防。采用陆耕水战之法,既取得了水战优势,又获田蚕兴旺,实力日益见大。

这三两年又恰好天灾人祸不断,洞庭周围各县的受难百姓不想死于天灾人祸之下,纷纷到武陵投奔义军。加上四处盗匪四起,一些士大夫也来此避乱,寻求保护,起义军的声势便也越来越浩大。

朝廷惊恐不安,视之为心腹大患,再行征讨。

几路兵马约三万五千人,战船数百只,率舟师与杨一波车船水军短兵激战,船小不敌,败退桥口。官军心生一计,一边设伏于岳州艑山、洞庭湖口、牌口等处,一边派万余人攻打鼎州,企图两面夹击,一举歼灭义军。

杨一波察其谋,将计就计,坚壁上游诸寨,将老少民众、牲畜转移到隐蔽的酉港,以部分车船出没于空寨间,以牵制上游官军,让官军疲于奔命。再另施疑兵,遣数只车船潜载数千水兵,偃旗息鼓,放流诱歼下游官军。

十一月十二日,官军出下沚江口,水陆并进,逐个围剿义军水寨,每到一寨全皆扑空。而下游预先设伏的官军发现湖面上起义军的车船不多,因贪功冒进,不免轻敌。万余人争乘数百只舟船贸然入湖拦截,不料刚到达阳武口,义军车船突然回旋,纵横冲撞,官军猝不及防,舟船皆被撞翻沉没,无一生还。义军获阳武口之役大捷后,立马回师

,伙同上游迎敌的义军,一鼓作气击败上游官军。

翌年六月,官军再次进剿,交战不见胜负。七月,杨一波乘江水暴涨,率车船水军出湖反击,尽歼社木寨的官军守军,官军统兵主帅败逃。后来便是郑威被张守城举荐前来荆湖剿匪,是非功过早已有了定论,自不必再作讨论。”

姜山带着刘文心、白谷端起茶杯敬了甘兴等五人一个,闲聊一些琐事趣闻后,盛情邀请五人在刺史府吃了一桌酒席。见天色已晚,留下甘兴老先生,将其他四人礼送出府,派衙差马车将四人送回家。

姜山送走四位有识之士,邀来郑威、黄宗等几位将领欢坐一堂,同着甘兴老先生一起讨论起用兵方略来。

甘兴老先生得知姜山手上能参与水战的将士不到八千,能参与旱战的兵马也就凑合着两万,全面对敌明显不够用。一旁说道:“大帅,以区区两万兵马,要想剿灭荆湖匪盗,怕真有点少了。”

姜山也知这点兵马不够,但肃清匪患可谓迫在眉睫,临时招兵怕是来不及。伸手向朝廷讨要,朝廷若有兵可调,怕也早已调来。朝甘兴问道:“不知甘老先生可有什么妙策,能帮我借来速成的兵马?”

甘兴笑答道:“不知大帅打算何时向荆湖用兵?”

姜山道:“甘老,你那日在茶楼听说,当先对起义军进行经济封锁,在湖区各要道屯驻重兵,缩小包围圈,并在夏季进兵,蹂践禾稼,造成起义地区经济严重困难,造成恐慌。同时进行政治诱降活动,使起义军从内部分化瓦解,定能事半功倍一举戡平叛乱。经过这些时日的琢磨,与军师刘文心、参谋白谷两人讨论过后,觉得先生的策划极为在理,应对上了‘天时、地利、人和’六字真言,定当用来破敌。”

甘兴老先生笑道:“大帅既然打算夏季对荆湖用兵,现在春季还未过完,何不一边营造战舰,一边操练兵马,一边清剿荆襄各地的山匪。想那些山匪之所以上山为盗,不过是为求填饱肚子,绝不是什么十恶不赦之徒。只要他们愿意下山为民,青壮年皆可让其参军入伍,稍稍加以训练,便是现成的兵士不是。”

姜山笑道:“若让老先生在一两个月内肃清荆襄境内的所有山匪,不知需要多少兵马在手?”

甘兴淡淡一笑,静默片刻,开怀笑道:“大帅,老夫一介寒儒,除了几间旧房子,就是几双儿女,毫无其他所能依仗。若真成了强盗们的头号大敌,怕是难以活到秋收季节了,还请大帅可怜老夫一二,能有个寿终正寝。”

姜山道:“甘老你满腹文韬武略,想做强盗们的敌人不难,想做强盗们的恩人恐怕更容易。”

甘兴笑道:“不瞒大帅,做敌人,做恩人,其实都不难,全凭大帅你一句话。”

姜山笑着问道:“什么话,甘老尽管明言。”

甘兴缓缓说道:“好人上山成为匪盗,不过是为了活着。要他们下山也能活着,自是要些钱粮安顿一家老小,免去后顾之忧,有块土地日后用来维持生计,不至于再度被逼上山为匪。”

姜山道:“甘老放心,只要他们诚心下山,愿意再度为民,官府定派送钱粮安顿他们一家老小,赠送土地给他们日后耕种,且事后绝不讨价还价,说到做到。”

甘兴起身,朝姜山温温一躬:“老夫代那些苦难百姓谢过大帅!”

姜山起身拱手回礼:“老先生言重了,肃清盗匪,大利于天下。且朝廷派我来,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救人,受不起甘老如此大礼。请坐。”等甘兴坐了下来,问道:“甘老,你需要多少兵马?”

甘兴回道:“一千精兵足以。”

姜山朝郑威说道:“郑将军,你明日挑选一千精兵出来,由徐田方大哥带着,跟随甘老先生清剿山匪去。”

郑威道:“末将领命。”

甘兴道:“大帅,那老夫先回去准备一番,明早再来向大帅辞行。”

姜山道:“好。”朝郑威、黄宗等人说道:“郑将军、黄将军,今日议事到此为止。”带着刘文心、白谷,礼送甘兴、郑威、黄宗等人出府,让衙卫护送甘兴回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