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王猛的提议
说到这里,王猛仿佛已经进入了状态,扬天长叹,然后慷慨陈词又道:“我大秦天王乃千古仁君,不忍万民受苦,生灵涂炭,兴义兵于关中。清修疾恶、劝课农桑、有便于俗,笃学至孝、义烈力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综儒学,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绩咸熙,百揆时叙。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十几年来荡平割据,东到大海,西至疏勒,饮马瀚海(贝加尔湖)一统北方万里江山,民心所向,陈公何不归降天王,与我共创大秦盛世!”
王猛果然胸有韬略,才思机辩不亚于诸葛亮,一番话听似言之凿凿,无法辩驳。
东晋朝廷几十年来确实不思进取,好歹有个桓温整天叫嚷着北伐,但却是为了自己积累政治资源,等待篡位时机,而其他人连北伐的勇气都没有。
虽然王猛口才比诸葛孔明差,但作为零零后新时代受过新教育的小伙儿陈望又岂非曹魏司空王朗所比?
陈望忽然仰天大笑起来,令眼前的王猛和几十万人尽皆莫名其妙,笑得在马上浑身颤抖,好像王猛说了一个极其幽默滑稽的相声片段。
其实他是在用笑声来拖延时间,内心在紧张地思考着应对之词,毕竟这是当着几十万人面在说话,说的话还会传颂出去,其实就是在对天下人说话。
正在大家满腹狐疑时,陈望止住笑声,不疾不徐地道:“王公谬也,您也是饱读诗书之人,论语·里仁中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虽经永嘉之乱,大晋王室被迫南渡,但上至公侯世族下至士人百姓中的忠勇之士纷纷南来,几十年来从未放弃过收复故土,攘夷尊王之心,而大司马桓温和先父太尉陈谦王师所至,江北晋人无不箪食壶浆,夹道相迎,此乃尽人皆知,可见民心所向仍在大晋,华夏神州岂是一西北胡虏所能统治?王公高才,若是肯弃暗投明,在下定当向今上极力推荐,保举为尚书仆射!”
一席话更是有凭有据,圣人讲了,父母有错,可以提出来,但你不能不拿他们当父母,这是最起码的孝道,对待大晋也是同理,忠孝不分家嘛。
而桓温、陈谦北伐,还有其他那些比如褚裒、殷浩、谢万等人不成功的北伐,也都打到北方了,沦陷区的晋人百姓也确实夹道欢迎,欢欣鼓舞。
这其实也是陈望当年不杀桓温,一图痛快的原因。
王猛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但非凡人可比,他双手在空中虚拱,大声道:“我大秦天王陛下,雄才大略,文武奇才,拥兵百万,猛将千员,古有商汤讨夏,武王伐纣,今有高祖灭秦,自古天下有德者居之,乃是天意不可违,陈公寥寥数万人马,何以违抗天师,如螳臂当车耳!天王陛下求贤若渴,已在长安建造豪华府邸,欲拜晋帝司马曜为公,谢安为尚书令,桓冲为骠骑将军,陈公为司隶校尉,还望陈公早投明主,悔之晚矣。”
陈望暗笑,给整个东晋一共修了四座府邸,其中就有我的,苻坚还真是大方,连我的官职都规划好了,司隶校尉,那可是中央一级的高级官员,啧啧啧。
但他面色一变,正色驳斥道:“王公何必以势压人,我大晋虽兵微将寡,但皆乃忠义敢死之士,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陈望引用了曹植的《白马篇》,豪情壮志,掷地有声,朝气蓬勃地年轻声音令人听得更加热血沸腾。
王猛脸上浮起几分和蔼地微笑,盯着陈望道:“我与令尊当年在洛水之畔相谈甚欢,惺惺相惜,互指洛水起誓,一生不为敌,如今知己已逝,不忍与故旧后人为敌,望陈公率军回寿阳,休兵罢战,岂不美哉?”
陈望从容不迫,语气也是缓和了几分,但异常坚定地道:“升平元年,先父从鲜卑河间王慕容徽手中夺得谯郡,十七年来,呕心沥血,苦心经营,不成想先父英年早逝,致谯郡沦陷。在下虽不才但为完成先父遗志,愿誓死一战。若王公垂怜苍生,肯息战罢兵,那请率军回师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以睢水为界,永修盟好。”
王猛放声大笑道:“退至睢阳……哈哈哈……。”
笑罢,他接着道:“我虽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但国土为大秦之国土,得禀明天王陛下,然而,令尊为我敬佩之人,又有故交,令我颇感为难,如此,我有一个提议,咱们来赌上一赌,胜者可入谯郡,负者按你我所言,或退到淮水以南,或退到睢水以北,如何?”
陈望心道,如果能罢刀兵自然是好,且听一听再说,遂抬手做了个请的动作,平淡地道:“王公但说无妨。”
“你我双方各出三将单打独斗,三局两胜,获胜以为即可赢得谯郡,陈公意下如何?”王猛双目炯炯,看向陈望道。
陈望略一沉思,觉得并无不妥,可避免攻城己方的损失,何乐而不为?
遂高声道:“就依王公之意。”
王猛举起右手,示意陈望向前,二人双马错蹬,击掌为誓。
那一霎那间,王猛眼角略略扫过陈望,就连这微微余光也显得英锐逼人。
——题外话,还没有书评的读者朋友们,如能拿出30秒点一个五星书评,作者本人能高兴一整年,
更加精神抖擞地奉上精彩东晋历史穿越小说。这是一部集东晋真实风俗,礼仪,饮食,地理等于一身的作品,连历史人物的性格,样貌,品行本人都花费大量时间参考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书籍,旨在真实还原,还望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