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 > 第192章 建议7

第192章 建议7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武珊珊与宋神宗赵琐正在沟通中,对于宋神宗赵琐与王安石变法之事,武珊珊回答前还是很慎重的。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问题,武珊珊没有立马给出建议而是思虑再三才会答复。

宋神宗赵琐等了约一柱香时间,武珊珊身影才出现在天幕中。

“现在我可以讲一讲王安石变法之事,今日不讲变法经过,只讲失败原因。”

“武姑娘还请明示,朕愿闻其详。”宋神宗赵琐说道。

武珊珊笑着说道:“在讲之前,先讲一下开国之君与第二任或第三任皇帝。

所有开国之君在开国之初都是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而制定自认为可保万世江山的祖训或祖制。

可事实是立国之初一些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要求的,然而都忘了时代是发展的。

到了中后期便会出现严重问题,土地兼并成了所有王朝无法解决的难题。

王朝灭亡则成为必然,不甘亡国的皇帝自然要变法,然而都以失败告终。”

武珊珊之言犹如一记闷棍打得所有王朝帝王心上,使得帝王们心里难以接受。

武珊珊接着说道:“说这些或许作为帝王难以接受,相关话题日后再展开说。”

“武姑娘是否该谈谈王安石变法之事了?”宋神宗赵琐有些急了,这姓武的女子咋这么啰嗦。

“回归正题,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宋神宗时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的一次政治改革。

变法自熙宁二年开始至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结束。”

宋神宗正听着呢,王安石也同样注视天幕,冷不丁一句,知道自己死的时间,这让人很不爽的。

而武珊珊停顿片刻又继续讲:“王安石变法,变法自熙宁二年开始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

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是中国古代史上继王莽新政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却夺穷民之铢累,推进了军队建设却依旧痛抑猛士。

由于用人不力及执行出现偏差,变法也带来一些负面效果,造成民苦于役。加之朝廷新旧党争使得王安石变法受到不少朝臣的非议。

王安石被迫在七年,九年两次辞去相位,其后在神宗支持下新法仍基本推行。

元丰八年神宗死,子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起用司马光为相,新法除置将法外全部被废。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最根本原因在于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

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

变法的超前性与社会现实的落后性差距过大,变法没有适应的土壤。

王安石变法主要是应对危机的政治冲动,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因而在新法推行时,它损害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导致变法的社会基础丧失。

变法中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不是依靠发展生产,恰恰正是以青苗,免役等名目加赋的结果。

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王安石明知改革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却在变法中操之过急。

他只认定一个目标,却忽略了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政策执行不力,动机与效果的背离,条文与执行的偏差,使一系列变法措施从安民走向扰民。

无论哪种措施当初的动机有多好,执行的地方官员都可以把自己的私货塞进去,都完全违背了变法初衷。

用人不当,许多变法派只从自己利益考虑,而不以改革大局为重。

结果使参与变法的人员闹得四分五裂,保守派强烈反对。

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之争,本质上并不是权力之争。

而是政策性的争议并不是要不要改革的争论,而是怎样改革的争论。

综合上述,变法改革没有从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层面上去改革,说穿了就是三冗问题。

改革要真想成功,对于士大夫阶层利益必须动刀。

土地兼并无休止,没有对官僚阶层进行一场大清洗。

对于地主士绅也没有像清雍正朝进行摊丁入亩,丈量土地。

宋朝建立以来最大的错误便是士绅不纳粮,中个举人便有人送上粮田,加上所谓职田。

这本身就是很荒唐的,这也是造成读书人科举考试只为千里为官,只为贪财。

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指的便是贪腐问题。

士大夫共治天下,实为乱天下。科举制度本意是为国选才,却忽略天下贡生的德行问题。

造成无德无才之人上位,或有才无德之人掌权,这也就是宋朝奸臣比任何一个王朝都要多。

这类人一旦多了并拥有权力,宋朝灭亡也就成了必然。

王安石变法没有解决社会结构性问题,耕者有其田才是社会稳定基石,然而变法没有从根本处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这是所有王朝灭亡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官有俸禄却还要占据生产资料土地,是引发土地兼并的源头之一。”

武珊珊初步讲述了变法中问题所在,至于建议,看情况而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