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139章十大名将7
天幕讲到大唐郭子仪,唐朝之前的王朝就是想羡慕也羡慕不来,这样的臣子谁不喜欢。
而唐朝之后的宋,元,明,清也只是赞扬也一样羡慕大唐有这样的臣子。
最不爽的是元朝世祖忽必烈:“我们元朝好歹也是被后世公认的正统王朝,咋没有一个名将上榜啊!”
“哟咳,还有扮演元世祖忽必烈的,这角色扮演玩出花来了?”
“卧你个先人板板,什么角色扮演都敢扮啊!忽必烈也有敢扮演吗?”后世网友又开启喷人模式。
“哼!朕需要扮演吗?本来就是。”忽必烈有些不爽的说道。
“哈哈哈,说你胖,你还喘上了?当真以为是拍影视剧,来一个本色出演啊?”网友立马怼回去。
忽必烈:“不孝之孙,气死我了。”
“我靠!还不承认是角色扮演?连不孝子孙的话都说了,还不是角色扮演?”
忽必烈:“你,你们可真……。”这回元世祖一句话也讲不出来。
“哈哈哈,谁说元朝无名将了?只是要符合评判要求,好像元朝名将要上榜有太大难度了。”
武珊珊看着古今人物大互动,也有些感到好笑,又如同梦中一般。
武珊珊与林枫将下一个排名资料整理好,上传!
天幕重新开启,万界古人又来劲了,这回又不知道会是哪个朝代的。
天幕:“盘点历史上十大名将,大明王朝,真战神,徐达!”
“这是几个意思?战神也有真假吗?”
“你没看昏君榜吗?明英宗朱祁镇,“大明战神”,所以为了区别,就在徐达战神前加一个字“真”。”
万界之中各朝各代有些不服:“名将榜中难道这大明要霸榜吗?”
“你们也别不服,咱大明中有两个是封狼居胥的,所以照榜单评判要是统帅能力,这徐达是咱兄弟,才排第七位,低了。”
朱元璋一脸得瑟,这可长脸啊。下一秒便有人回怂:“朱祁镇,大明战神,二十万大明精锐没了。”
朱元璋一看气炸了,哪壶不开提哪壶!
天幕继续盘点: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县人,别名:徐天德,徐魏公,徐中山,徐武宁。
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元至正二十三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
至正二十五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
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至洪武元年攻入大都,推翻元朝的统治。
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廷残余势力,收取山西,甘陕,大破扩廓帖木儿等,唯有岭北之战因孤军深入致败。
洪武六年后,长期留守北平,训练士卒,推行屯田,修浚城防,巩固边防。
累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
徐达为人谨慎,善于治军,身经百战,戎马一生。为明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不朽的功勋。
朱元璋倚之为万里长城,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洪武十八年,徐达在南京病逝,享年五十四岁。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赐谥号“武宁”。
赐葬钟山之阴,又为他御制神道碑文,允许其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后世亦公认他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徐达生于元朝至顺三年,他性情刚毅,面貌清癯,身材魁伟,遇事善用脑筋,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
至正十二年,定远郭子兴聚众举义,攻取濠州,濠州人汤和率壮士十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
六月,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二十二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朱元璋发现徐达“动静语默,悉超群英。”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后来朱元璋在回忆时又说:“徐达,平昔言简虑精,当提兵之时,令出不二。”可见其修养已是大将之才。
至正十三年,在加入起义军后徐达等随朱元璋相继攻克河州,新塘,三汊河,阳泉。
保住达鲁花赤营寨,攻下徐官仓寨,朱元璋部声势大振。
朱元璋见在濠州难成大事,遂于至正十四年秋,率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
南进定远,攻下滁州,在此过程中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露。
至正十五年,因滁州粮草不济,朱元璋决定攻取和州以便筹集军粮。
徐达率军先行与
张天佑,汤和一道攻下和州。徐达因攻打和州立下战功被擢升镇抚。
在渡江攻拔采石,太平,进攻集庆的战役中,徐达作战勇敢,功勋卓着,成为朱元璋手下的得力战将。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尽力。
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更能严格约束部队。所攻克大都会二处,省会三处,府城县城一百余处,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战乱之苦。
其主要军事活动有征战江南:
元至正十六年从朱元璋攻占集庆被任为大将率军拔镇江连克常州常熟江阴等地
至正二十年,五月,与常遇春在九华山下设伏,大败陈友谅军。
次年,从取江州追陈友谅至汉阳。至正二十三年,从朱元璋援安丰,败张士诚部将吕珍。
不久,助朱元璋取得鄱阳湖之战胜利,击杀陈友谅。
至正二十四年,徐达与常遇春等肃清陈友谅余部,尽占湖湘之地。
率诸将彻底讨平张士诚,北伐灭元。至正二十七年,十月,徐达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率军北伐。
洪武元年,挥师由山东向河南进军,攻占汴梁,四月,自虎牢关西进在塔儿湾一举击溃托音特穆尔所率元军五万,迫使元梁王阿鲁温于洛阳投降。
随后,徐达,常遇春分兵攻占嵩,许,陈,汝诸州。潼关守将李思齐,张思道,闻风而逃。
徐达等派兵进驻潼关,并西进占领华州,五月,朱元璋抵汴梁督战。
采纳徐达基于元廷外援已绝,乘势直取元都的建议。七月,徐达率军自中滦渡黄河,攻占卫辉,彰德,磁州。
明太祖洪武元年,明朝正式对外宣战,明太祖命令徐达为大都督,统领北伐大军进攻中原地区。
明太祖亲自为徐达送行并赠予他一面“武定天下”旗帜,作为北伐大军的指挥旗帜。
徐达率领的北伐大军分为三路,左路由常遇春,李文忠,蓝玉等率领沿海岸线进军,目标是山东。
右路由胡大海,刘基,张定边等率领,沿黄河进军目标是河南。
中路由徐达亲自率领,直取元朝首都大都,三路军队各有任务,相互配合,共同推进。
徐达的中路军队由步兵,骑兵和火器兵组成共计十万人。
他们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一路攻占了扬州,泰州,淮安,徐州,济南等地。
在攻打济南时遇到了元朝名将王保信的抵抗,王保信率领十万精锐骑兵在济南城外与徐达军交战。
双方激战数日,不分胜负。徐达见王保信骑兵善于奔袭,便命令火器兵在阵前布置火枪,火炮和火箭等武器准备迎敌。
双方在阵前展开激战,王保信也被火箭射中身亡。
元朝军队大败而逃,济南城也随即投降,徐达乘胜追击。
在潍坊又击败了元朝另一名将王保恭的援军,此后,山东各地纷纷归降明朝。
徐达在山东平定之后并没有停留而是继续北上向大都进发,他沿着运河到达通州与左路军会合。
右路军也已经攻占了河南并向北挺进,三路军队会师后,在通州整顿了一段时间,准备攻打大都。
洪武二年,正月初五,徐达下令发动总攻。他命令火器兵对准城墙上的敌人射击并用火炮和撞锤轰击城门和城墙。
经过激烈的战斗,明军攻破了城门和城墙并杀入城内。
元顺帝见大势已去,仓惶中带上太子,嫔妃及其余残兵逃出北门,向蒙古草原逃去。
徐达派出骑兵追击,并命令步兵控制城内要地,同时防止屠杀和劫掠。
至此,大都沦陷,明朝完成了对元朝的统一战争。
洪武三年,任大将军再败扩廓帖木儿于定西,次年,赴北平练兵屯田。
洪武五年,以征虏大将军率李文忠冯胜等征北元,因轻敌冒进,遇伏损兵甚众。
但到洪武六年,复率诸将出征,再度获胜,击败北元军。徐达每次出师“每岁春出,冬暮召还。”回朝则归还上将印绶。
获赐休沐与朱元璋“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但徐达并不因此自大反而愈加恭慎。
徐达每次凯旋归来从不炫耀,总是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笑终日。
生前受封魏国公,子孙世代传袭,也是嘉靖年间以后仅存的五公爵之一,共历十世,十一代至明亡而绝。
《明史》记载徐达死于背疽病,野史中讲朱元璋送鹅肉给徐达,因身有背疽不
可食,而徐达食后第二日便毒发生亡。
当然,这些只是猜测,并无证据。朱元璋是在洪武十五年,马皇后死后,没有了约束开始屠杀功臣。
而徐达是病死于洪武十八年,此时太子朱标尚在,杀徐达毫无依据可言。
这里面不排除在朱元璋死后,明清史官恶意之为。
尤其是清朝编的【明史】,特别是清高宗乾隆在位期间修史,完全凭个人喜恶来的,可性度大打折扣。
本次盘点十大名将第七位,一代战神徐达到此结束,下期再见!”
天幕关闭,结束语用了一个词:一代战神说明了一切。
万界之中,明太祖朱元璋那个叫气,原来后面一个王朝等清朝的如此诋毁大明,这哪能忍,下令清剿建州女真族。
历史不经意间,在朱元璋位面拐了个弯,是否还有后面那个满清,很难说清楚了。
而在现代社会的林枫与武珊珊通过双系统提示,历史纠正点上升了3%。
林枫:“这也能改变?只是盘个点,说了一句明史是由乾隆再次修定的,就产生蝴蝶效应了?”
双系统给出的数据,让林枫不吱声了,这也太离谱了。下斯盘点可要更加慎重了,资料要准备得更加充分才行,可不能随意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