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十大帝王(一)
武珊珊忙活了几天,才完十大帝王的相关资料与视频剪辑。
与林枫编辑的十大帝王互相审查了一番,又作了一些修改。
双系统才扫描确定符合历史真相这才投放到万界之中。
天幕开启,声音特效开动,盘点开始。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榜】
“在华夏历史上共有四百六多位帝王,谁才是十大帝王?谁才是千古一帝?”
【十大帝王榜】
“本次榜单以历代帝王之功绩为准,不涉及个人私德。只讲贡献与过失。”
天幕一如既往,盘点随着背景音乐和历史画卷展现于万界之中。
“十大帝王,第十位:
他是严重被低估的皇帝,一生都罩在父亲和妻子的光环下。
他是被后世差点遗忘的人,历代以来忽略了他,然而其功绩却远超他的父亲。
评判一个皇帝历史功绩标准是什么?
1政治,经济方面。
2文化,教育,科技。
3开疆扩土
4民心,文化传承。
这位被严重低估的皇帝:
他正是大唐王朝唐高宗李治!
一个本来与帝位无缘的人,却被后世戏称“捡漏王”。
唐高宗李治,字为善,别名:雉奴。
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
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贞观二年六月庚寅日,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
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贞观五年,封晋王。于贞观十七年,被册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李治为什么被戏称为“捡漏王”呢?这不得说一下封建帝制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奇葩逻辑。
古之圣贤,诸子百家所有思想都是教导统治阶级的,而不是教育天下百姓的。
后世有一句话:
秦汉之后,不学不读儒家学说。秦汉之后,儒学变味了,被篡改了。
先秦时期及春秋时代,诸子百家曾在稷下学宫,有过一场大辩论。
成语“断章取义”的故事便来源于法家代表韩非子,商鞅与孟子的一场辩论。
也就有了百家争鸣,迎来思想大解放最好的一个时期。
孔子所创儒学思想所倡导的是“仁”,强调周礼,长幼有序,更强调“德行配位,德不配位,则乱天下,又岂可为君。
然而秦汉之后,儒学不是被阉割就是被篡改。天下有德者居之,成了一句空话。
只强调长幼有序,又加入私货:嫡庶有别。
却忘了封建王朝口中的孔孟两圣是小妾所生,庶出。孔孟从未讲过嫡庶有别。
现在谈谈李治,这位大唐捡漏王,又是如何继位大统的。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在大唐历史上发生多起玄武门之变。
第二次就是太子李承乾发动玄武门之变,兵败而废太子之位。
起因是魏王李泰引发夺嫡之争,与李世民过分宠爱李泰,让他生了夺位之心。
又有一帮官僚从中兴风作浪,幻想从龙之功。
加上长孙皇后于贞观十年去世,太子李承乾又患上足疾。
原本是一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太子,从此性情大变,残酷暴虐。
之前太子李承乾的老师们,李刚,孔颖达,魏征等十几位老师对太子过分严苛,产生逆反心理。
在东宫内荒淫无度,让宫中之人扮演突厥人,还曾言:不当大唐天子,要当草原部落的酋长。
倘若突厥人进攻大唐,拱手相让,引兵攻打长安,屠城!
不仅如此,还养面首,有一男名曰称心,俩人皆为男子却干出令人恶心的渔水之欢的事。
称心被李世民所杀,李承乾还为其哭丧守灵。
魏王李泰,作为藩王不去封地,仗着李世民的宠爱,开文学馆,广纳人才。
李世民并没有想过自己是如何夺取帝位,不正是从文学馆招贤纳士开始的吗?
这也导致朝堂之上分成数个派系,太子党,魏王一派,中间派。
帝王之术不仅用来对付朝中之臣,连自己的儿子们也成了牺牲品。
一句话谪出的都是宝,庶出的都是草。
最为悲催的是蜀王李恪,李世民言:像乃父。
李恪不论相貌,才学,能力,军事上是天才,却成了长孙无忌眼中钉,肉中刺。
不惜除之为后快,尤其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相继被废,有能力继承皇位的就只有李恪和李治。
后世百家讲坛曾讨论过一个非常扎心的问题:
如果李恪没有被长孙无忌陷害而死,李世民在长孙无忌发动逼宫立李治为太子之前。
果断处决长孙无忌,大唐会不会发生后面武周代唐之事?
答案是肯定的,同样也会出现一个盛世。
只可惜李恪之悲剧在于其身怀两朝血脉,其外公是隋炀帝杨广。
一些唐朝臣子荒谬的认为,李恪是隋炀帝杨广的外甥会复国隋朝,天哪!
李恪他姓李,不姓杨,这奇葩的脑回路怎么想出来的?
更何况李恪被冤杀之时,李治已登基为帝,已当了四年的皇帝了。
李世民选择李治为帝本意就是要保全剩下的儿子,却忘了长孙无忌这个老阴货。
这也是李治恼羞成怒的原因,下决心除去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的根本动机。
李治难道不知道李恪是冤杀的?知道,历史上庙号为高宗的,只有三人。
李治把帝王之术玩到最高境界,宋高宗赵构,清高宗弘历与李治相比,差得太远了。
唐高宗李治,扮猪吃老虎,把一切都玩弄于鼓掌之间。
李治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开始由着作郎萧德言教授《孝经》。
唐太宗问道:“你认为这部《孝经》中什么最重要?”
李治答曰:“孝道最为重要,幼年侍奉双亲。
长大后侍奉君王,最后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君子侍奉君上,到了庙堂之上想着为国尽忠。
退居在家的时候想到是劝谏君主的过错,纠正其恶。”
唐太宗听闻,大喜说道:
“你如果按此行事,完全能够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
贞观十年,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晋王李治才九岁。
悲哀思念之情感动了左右之人,唐太宗多次加以安慰,从此特别受到宠爱。
不久被任命为右武候大将军,唐太宗晚年,由于宠爱第四子魏王李泰而导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一方争夺储位。
贞观十七年,由于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
结果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废黜。
唐太宗打算立四子李泰为储君,李泰许以唐太宗将杀子传弟。
李泰又以汉王李元昌事恫吓与李元昌交好的李治,
李治将此事告诉李世民。
而被废的李承乾也坦承自己谋反是因为李泰对太子位有所图谋。
于是李世民下定决心带着李治驾临两仪殿,在长孙无忌李积等重臣面前因为诸子诸弟争位之事而欲拔剑自杀。
长孙无忌等出面阻拦,表示晋王李治可立为储君。
同年四月七日,唐太宗亲驾承天门,下诏立李治为皇太子。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将讨伐高句丽,命令李治留守定州。
等到唐太宗基本确定了发兵日期之后,李治神色悲哀,整天啼哭。
因而请求驿站飞马传递自己生活工作起居的表章,并传递边境情况的报告,唐太宗都同意了。
用快马奏事,从此开始。
等到唐太宗大军凯旋,李治跟从唐太宗到并州。
当时唐太宗生了个大毒疮,李治亲自用口吸毒脓。
扶着车辇步行跟从了多日,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
李治继位,改年号“永徽元年”,开创了第二个盛世“永徽之治”。
李治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使唐朝版图达到最大。
显庆年间,高阳公主,房遗爱谋反,房家灭门,高阳公主赐死。
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愔等因得罪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或死或贬。
经过此事,唐高宗皇位的重大威胁势力被铲除。
显庆二年,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
高宗废王立武改换皇后的问题,已超出了皇帝家务事的范围。
褚遂良坚决反对的理由是皇后出身世家,而且是先帝为高宗选择的。
王皇后出身名门大族,武氏出身低微。
这种门第观念,反映着士族官僚与庶族官僚的矛盾。
士族地主势力的没落,
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
是南北朝后期以来的历史潮流,高宗敢冒违先帝之命的风险,打破士族势力的威胁。
直接掌握政权,正是他不愿任人摆布,敢作敢为的具体表现,昏懦的皇帝是不可能有这种胆量和作为的。
显庆三年褚遂良死于爱州,显庆四年七月,长孙无忌这棵大树一倒,关陇集团许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连。
从此以后,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约。
一切都自作主张中外以进谏为忌讳,长达二十年,都无人敢犯颜直谏。
显庆五年,邢国公苏定方平定百济后,献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太子隆等五十八人俘于东都洛阳紫微城正南门,唐高宗责问后下诏释放。
李治在位期间,李治广建宫室,劳役繁重天下莫不失望。
建都洛阳,使大唐有两都。武曌皇后劝其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李治因身体不好,头昏目眩,无法理政,逐步有皇后武氏掌权。
李治与武媚娘的结合是政治利益的需求,是为摆托门阀世家,关陇集团对皇权的威胁。
晚年李治主政时,有些昏馈,安西四镇,吐谷浑等地区相继被吐蕃攻占,唐朝在西域的版图渐趋衰退。
后又听信谗言杀害归降的东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
导致东突厥叛唐独立,建立后突厥汗国,连年侵犯唐朝边境。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日,唐高宗去世于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