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无法阻止当年高考试卷被盗
在一阵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中,双方最终在7800块的价位上,达成一致。
在赵咏薇的提醒下,赵会彬提出要签买房合同,双方还要去村委登记,把所有手续走完之后,他才会付钱。
虽然心里抱怨着赵家人事儿多,但姜婆子不敢在面上表露出来。
她心里美极了,她和老头子当初只花了不到6000块,就买下了这处院子。
住了这么多年,现在卖出去,不但没赔,还赚了快2000块。
所以尽管赵家人要求多,她还是痛快地答应了。
两家人商量好,明天周一,他们上午去村委会签合同办手续。
赵咏薇第二天上学了,后续的情况她是通过电话了解的。
确认手续无误,宅基地和房子完全过户到她爸名下,她才彻底放下心来。
“到时候拆迁,”说到这里,孙桂芳压低了声音,就怕赵咏薇那边的公共电话声音太大,被别人听到,“万一姜家人反悔了咋办?”
赵咏薇给她爸妈鼓劲儿,“不用担心,既然过了户,那房子就是我们家的了,姜家想反悔也没用。理在咱这一边,他们想闹也闹不起来。”
赵会彬和孙桂芳两人挤在话筒跟前,闻言直点头,又想到女儿看不见,便出声道:“放心吧,他们想反悔,我们也不答应。”
接下来,两人又把他们对新买院子的改造计划,跟赵咏薇说了一遍。
夫妻俩打算维持院子原来的大概样子,只在一些小的地方做些整修。
如果动作太大,难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真到了动迁的时候,就怕会招惹到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夫妻俩打算低调处理小院子。
先培育出一些菜苗,在姜家原先种菜的地方,把菜苗栽上。
留下来的鸡窝,孙桂芳不打算养鸡了,她跟大姐打好了招呼,去她家抱一窝兔子回来养。
养兔子的话,院里的味道可能不太好闻,她计划着去大姐家时,再去她家的后山上,挖几株玫瑰和蔷薇。
做这些,贴合原来姜家院子的情况,一般人看来,不会往动迁上联想。
当然,最主要的是,这三项将来都是会有拆迁费的。
赵咏薇听了,心里感慨,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她爸妈想的就是周到。
换作她的话,根本不会多想,三下五除二的就按照她家院子的情况进行改造了。
不说时间上来不来得及,那么大的动作,肯定会有人好奇。
她家无权无势,低调能发财能保命,就不要做出什么轰动的大举动来了。
眼见爸妈把所有的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赵咏薇也就不再关注了。
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学习上。
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一模就要来了。
过去一个月,她适应的结果到底如何,就看这次一模的表现了。
对于自己不记得当年的高考题目一事,她一点也不感到遗憾。
这样一来,她就必须全力以赴地学习去准备高考,而不是想着走捷径投机取巧。竭尽全力去拼搏的感觉,让她全身热血沸腾,感受到了自己是真真正正地在活着。
人的记性真地很奇妙,往往那些痛苦的经历,在人的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而那些美好的感觉和回忆,时间一长,便变得模糊了起来。
赵咏薇此刻就是这种感觉。
她虽然不记得高考题目了,但当年做错的一些题,十年过去了,她仍记忆尤新。尤其是其中的两道题:一是大综合的一道选择,二是英语作文漏写了一个小要求。
这两道题,都是她当年一出考场,立刻反应过来的。可惜试卷已经交了上去,让她痛恨自己为什么没能早点意识到,不用多说,早5分钟,她都来得及修改。
也许,正是当时的记忆太痛苦,这两道题才会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脑海里。
再上考场,看到它们,打死她都不会再做错。
还有一件事,赵咏薇一直在心里惦记着,就是高考卷子被偷盗的事。
她不是没有想过去提醒,毕竟备用的数学试卷实在太难了,几百万考生都受到了影响。
但她不记得是在哪个地方被偷的了。
当年报完志愿通知书一到手,她就跟别的学生一样,彻底放飞自我,不想再听到任何有关考试和高考的字眼。
试卷被盗一事,还是有的同学看到了新闻,在后来一次聊天时提起的。
所以她根本无从下手。
她总不能每个教育局都联系。她要是真那么干了,无论是匿名电话还是匿名信件,她相信国家分分钟能查到她身上。
思来想去,只能放弃。
她还是管好自己吧。
有些事,实在超出了她的能力范畴,不是她能干预的。
她想潜下心来好好学习,可有人偏偏不想让她如愿。
坐在她身后的王晓希,伸手重重在她背上拍了一巴掌,打断了她脑海里刚刚捋好的思路。
赵咏薇暗叹
一口气,不耐地翻了个白眼,转过身扯起嘴角,问道:“什么事?”
王晓希兴致勃勃地说起了昨晚看的电视剧。
“那个男主角可帅了,我每晚都能看一集,可惜你不能跟我一样,每天都能回家看电视。”
赵咏薇看着她,阴阳怪气起来,“你好厉害啊,天天看电视,成绩还那么好。”
王晓希好像没察觉,高兴地左右晃了晃头,“哎呀,我的成绩就一般般啦,你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没给她继续说下去的机会,赵咏薇说道:“没事儿的话,我先学习了,你慢慢回味那位帅气的男主角吧。”
话还没说完,她人已经转过了身去。
不再理会王晓希在后面的嘀嘀咕咕,赵咏薇拿起笔,重新计算起来。
下课后,曲宁靠过来,把头趴在她左胳膊上,小声问道:“刚才上自习的时候,王晓希叫你是不是谈论她晚上看的电视剧?”
赵咏薇眉毛一挑,起了好奇心,“你怎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