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半壁空间之两个大冤种的花样人生 > 第151章 老丈人这是几个意思

第151章 老丈人这是几个意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哪个儿子跟媳妇打架闹事,不问青红皂白,上手就去揍自己儿子。

她总是说:人家好端端的姑娘愿意嫁来咱家,是咱家的福气,哪个敢对媳妇不好,先来过老娘这一关!

这样的好婆婆,有哪个媳妇不稀罕?

“夫人,夫人,您有没有在听奴婢说?”玉叶见梅含卉走了神,叫了两声。

梅含卉回神,问道:“玉叶,那你们姑爷的态度如何?”

说到这个,玉叶顿时精神了,“夫人,我跟您说,这个姑爷跟之前那个完全不同。

果然是县丞大人家里养出来的公子,就是有教养。

他啊,全程护着小姐,而且还在拜堂后,当着众宾客的面,发了毒誓。

他说,今生今世,只小姐一妻,不娶平妻、不纳妾室、不收通房。

哎呀,那时候的姑爷,是这个……真爷们!”

玉叶竖起大拇指,越说越兴奋,眼里光芒四射。

“玉叶,玉叶,我也发誓,我今生只有你一妻……”

元小石见玉叶说起姑爷时两眼放光,略带醋意的说道。

只是不待他说完,玉叶回头打量了他一眼,嘁了一声说:

“就你,还想纳妾?你有那个能耐吗你?”

“哈哈,你们两个简直是一对活宝。”

梅含卉在听了江逸的表现后,稍稍放下心来。

如今看着眼前这两人的互动,忍不住笑了。

“哎哎,夫人笑了。”玉叶蹦跶了两下,说:“夫人,您放心啦,玉叶一定会保护好小姐的。”

“好,好,那小姐就交给玉叶保护了。”梅含卉笑着拍了一下玉叶的胳膊。

玉叶顺势扶上梅含卉,说道:“夫人,我们是不是要去灶房看看丰叔准备的怎么样了?”

“不用,他啊,可上心了,咱插不上手。”梅含卉笑道。

书房里。

江逸却不轻松。

在跟随元宝来和元景行来到书房后,原以为只是丈人舅子之间的谈话。

没想到,书房里还坐着一个人……榆山书院院长莫恒知。

江逸愣神的功夫,元景行已经开始向莫恒知行礼。

江逸的动作快过大脑,也急忙向前行礼,“学生江逸拜见莫山长。”

“不必多礼。”莫恒知神色淡淡的打量着江逸。

元宝来哈哈笑道:“莫老弟,这便是在下的女婿江逸。”

莫恒知收回打量的目光,朝元宝来点头笑道:“不错,身姿挺拔,丰神俊朗,目光坚毅,是个好女婿,恭喜元兄了。”

“哈哈,同喜同喜。”元宝来高兴极了。

能得到莫恒知这么高的评价,说明自己此次确实没看走眼。

随后,在江逸疑惑的目光中,元宝来接着说:“接下来就交给莫老弟了,景行,你我先回避一下。”

说罢,不顾江逸眼中的不解,拉着元景行出了书房,还贴心的关好了房门。

江逸看了眼紧闭的房门。

老丈人这是几个意思?也不提前给自己透个话。

无奈,他又转头看向莫恒知。

却见莫恒知此时正拿着一本书,认真的翻阅。

江逸忐忑的站在那里,垂在身侧的双手不自觉的握紧。

由于书房里有地龙,此刻温暖如春。

江逸因为紧张,反而觉得热得很,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在心里忍不住吐槽老丈人的奢侈,在元家处处有地龙。

良久,莫恒知才抬起头,看向江逸说:“江主簿,不要紧张,坐。”

江逸扯着嘴角僵硬的笑了笑,而后慢慢的坐下来。

不过,在自己仰慕的大儒跟前,他只是坐了半边椅子。

身姿僵直,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

莫恒知眼底染上几分笑意,像是随意聊天一般,问道:“江主簿在县衙当差多久了?”

江逸抱拳,恭敬的回道:“回莫山长,学生在县衙当差三年了。”

“噢~,那时间也不短了,你觉得榆林县百姓的生活如何?”莫恒知问。

江逸回道:“近几年,朝廷大力推行仁政,降低赋税,对农耕生产促进颇大。

百姓相较之前躲避战祸、居无定所,现在生活安定。”

“只是生活安定吗?”莫恒知追问。

江逸垂眸思索,片刻后起身拱手说道:

“回莫山长,在学生看来,有八成的百姓,确实是生活安定。

但,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足。”

“何为富足?”莫恒知再问。

江逸回道:“学生眼中的富足,不求家家有多少银钱,起码是家家都能吃饱饭。”

莫恒知说:“家家都能吃饱饭,说起来简单,天诸各国,恐怕还没有能办到的。”

“是啊。”江逸似乎放开了,他笔直的站在那里,说道:

“学生前段时间监修河道,也与周边村子有过交集。

那些村中的村民,九成以上吃不饱饭。

大多数人家一天只吃两顿饭,还不管饱。

有些人家中老人和小孩不下田劳作或外出做工的人,一天只吃一顿饭。

还有的人家,连穿衣都成问题,家里只有几身外衣,谁出门谁穿。

河道上的役工,有许多

人吃饭的时候,舍不得吃,偷偷装了回家给家里人。

由于长期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面黄肌瘦,唉……”

江逸说罢长长的叹息一声。

莫恒知紧紧握着书本,问道:“要如何改善现状呢?”

江逸想了想,说道:“学生觉得,有如此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几个。

一是良田不多。榆林近十年来,良田亩数几乎没有增加。

现在登记的良田,由于几年前的战乱,也多半荒废,产量较低。

二是耕作技巧落后。学生见过村人秋收和播种,效率极低。

三是缺少良种。或者说是缺少培育良种的技艺。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鼓励开荒。

榆林县的荒地很多,有些并不难开垦。

其次要改进落后的耕种技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