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番外,桃花树下桃花仙(二)
经过一夜的休息张太后一早就起床了,她带着人去了洛阳的早市,等到元彻夫妇起来的时候她已经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回到了客栈。
“你们起来了。”张太后笑着同元彻夫妇打招呼。
“母亲一大早做什么去了,看起来好像很开心。”江韵笑道。
“赶了一趟早市,好多年没去过还是一样的热闹。”
“明天我们同母亲一起去。”元彻笑道。
“好,到时候我带你们尝尝这里正宗的早餐。”
就在三人说话的功夫,一位老者带着一名老仆走了进来。
老者一进来就把目光放在了张太后的身上,然后不确定的同身边的老仆说了几话,老仆听后抬头仔细观察了元彻一行人后,对着老者点了点头。
老者听后一脸疑惑的走了过来,在距离几人三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小妹?”老者的声音中满是试探。
听到这个熟悉的称呼,张太后缓缓转过身来。在看清老者的容貌那一刻,眼泪一下流了下来。她像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姑娘一般,紧紧拉住老者的衣袖。
“二哥,二哥,二哥!”一声接着一声,声音中充满了思念。
看着痛哭的张太后,老者的嘴角不停地颤抖着,最后从腰间的荷包里掏出一颗松子糖,颤抖着塞进张太后的嘴里。
“不哭,吃糖。”
过了许久两人的心情方才平复了下来,元彻这才拉着江韵上前见礼。
“二舅舅。”
老者神色复杂的看着元彻,过了良久方才轻叹一声:“回家吧。”
“是。”
元彻一行人在张家住了大概一个月左右,他们一起赏了牡丹,一起逛了早市,这一个月是张太后这些年最轻松愉悦的日子。
这天张太后突然把元彻夫妇请到了自己在张府的院子,看着布置温馨的院子,元彻的眼中闪过一抹黯然。
“母亲,今日咱们去哪里玩?”在见到张太后那一刻,元彻立刻收拾好了心情。
张太后看着眼前不再年轻的儿子沉默了许久,就在元彻的不安到达顶点的时候,张太后突然问道:“你和韵娘什么时候离开洛阳?”
“母亲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了?”
“彻儿,你二舅舅如今就只是一个教书先生,你表哥和几位表侄也不准备踏入仕途,你再留在这里有些不合适。”
“母亲是要赶儿子?”
“不是母亲要赶你走,而是你的安危张家实在负担不起。”
“您呢,您要和我们一起离开吗?”
“张家还养得起一个老姑奶奶。”
“儿子,明白了。儿子,明天一早就走。”
“嗯。你们回去收拾一下吧。”
离开张太后的院子后,元彻的心情就一直很低落。他一直都知道二舅舅一家不喜欢自己,因为自己,他们失去了自己的掌上明珠。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母亲会不要他,在娘家和儿子之间她最后还是选择了娘家!
“圣上。”一道身影拦住了元彻的路。
“见过二舅舅。”
“聊聊?”
“好。”
江韵见状对二人行了一礼,笑着退了下去。
“二舅舅可是在怪我没有护住表姐和瑚哥儿?”
“没有,张家从来没有怪过你。”
“那您和表哥为什么一直不愿回京?”
“起先是因为你舅妈。呦呦的死对她的打击是巨大了,若一直留在京都,我怕她会直接和荣国府同归于尽。这里远离京都的喧嚣,又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地方,在这里她可以暂时忘记京都那些不开心的事情。”
“后来是习惯了。我们一家人都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这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我同你表哥的性格你是知道的,我们不适合京都,不适合官场。”
元彻听后沉默了片刻问道:“你知道母亲让我们离开洛阳吗?”
“知道。这件事她曾同我说过,对此我是赞同的。”
“为什么?”
“你如今的身份不适合住在张家。”
“我……明白了。”
“彻儿,好好待你的妻子,能陪你到最后只有她。”
“多谢舅舅教诲。”
次日一早元彻就带人离开了洛阳,他知道自己母亲的担忧。他如今是禅位的太上皇,确实不适合同臣子走的太近。
“九郎,咱们去哪里?”江韵看着闷闷不乐的元彻问道。
“还记得渔村吗?”元彻看着重新对自己敞开心扉的妻子问道。
“您要……”
“不知你埋下的桃花酒还能不能找到,我一直都十分想念它的味道。”
“找不到也没有关系,我再给你酿就是了。”
“桃花流水鳜鱼肥,如今想来同你在渔村的那段日子竟是我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光。”
江韵看着眼前这个自己爱了几十年,也怨了几十年的男人,突然开始心疼起他来了。
江南的某个不知名的小
渔村突然来了一群人,这些人住进了山脚下的大宅院内。村民们议论纷纷,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宅子主人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宅子的主人入住后,仿佛成为了这片村落的一道独特风景。元彻与江韵,这对夫妇,虽身居乡间,却似乎与这宁静的田园生活有着一种若即若离的疏离感。他们并不像其他村民那般每日忙碌于田间地头,或是驾着小舟在湖上打渔。他们的生活,更像是一首悠扬的古诗,悠然自得,与世无争。
偶尔,当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或是黄昏的余晖洒满湖面时,村民们会见到元彻和江韵手执钓竿,悠然垂钓于湖边。他们的身影,在湖光山色中显得格外宁静而深邃,仿佛与这大自然融为一体。
尽管与村民交流不多,但元彻和江韵的温文尔雅和和气生财的态度,却让村民们对他们心生敬意。他们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对村民颐指气使,反而时常在垂钓之余,与遇到的村民闲聊几句,分享一些生活的点滴。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村民在湖边偶遇了元彻。他好奇地问起元彻为何不住在繁华的城镇,而要选择这偏远的乡间。元彻微微一笑,指了指湖面上的波光粼粼,说道:“此处虽偏远,却有山水相伴,宁静致远。城镇虽繁华,却少了这份宁静与平和。”
那村民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忽然明白,原来元彻和江韵并非真的与世隔绝,他们只是选择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更加贴近自然、更加纯粹的生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元彻和江韵在乡间的生活愈发悠然自得。他们与村民的交集虽然不多,但每一次相遇,都像是一次心灵的交流。村民们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生活的智慧,开始懂得珍惜身边的点滴美好。
而元彻和江韵,也在这宁静的乡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平和。他们知道,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喧嚣变化,这里,始终有一片属于他们的宁静天地。
又是一年桃花开,两人撑着竹筏在湖面上悠悠荡荡,任春风拂过面颊,吹起青丝几缕。元彻轻轻划动着竹筏,目光深邃而宁静,仿佛要将这湖光山色都印入心底。江韵则坐在筏尾,手中轻捻着一支桃花,笑靥如花,映衬着满湖的春色。
岸边,桃花灼灼其华,如同一片粉色的云霞,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美得如梦如幻。花瓣随风飘落,轻轻飘落在湖面上,随着波纹轻轻摇曳。元彻和江韵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与世无争,只有彼此和这美好的大自然。
“今年的桃花,似乎比往年更加艳丽。”江韵轻声说道,她的声音如同春风拂过湖面,轻柔而悦耳。
元彻回头看着不再年轻的妻子,笑着说道:“不及某人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