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边练兵、边建设
随着张云他们在周边村子的宣传动员,很快新兵排就再次招收了十多个新兵,补齐了预定编制的空缺。
但170多人的部队,老兵却只有十七八个,没摸过枪的士兵更是占了一大半,这样的部队肯定是没有战斗力的。
虽然张云很想尽快带兵出去“缴获”,但显然部队的现实并不支持这样的决策。
张云知道,欲速则不达,现在必须沉下心去训练新兵了。反正第一批新兵也不过练了10天,战斗技能同样不足,这次干脆全部再次投入训练。
所以在补齐编制之后,他就参照前身苏区的练兵经验,结合他后世了解到的步兵操典等,制定了详细的练兵计划,涵盖射击、投弹、防御、阵型甚至土木作业等,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轰轰烈烈大练兵行动。
张云明确提出,练精兵就要舍得用弹药,现在后勤班库存的1.3万多发子弹,要拿出8000发,用来士兵开展实弹射击训练,要拿出80枚迫击炮炮弹让炮兵班练习实弹炮击;排里手榴弹缴获不多,但是手榴弹可以用模型先练习,后续也补上实弹。
张云让副排长刘长青每天规划训练科目和强度,让后勤班每天分发子弹、炮弹给士兵并回收弹壳,用缴获的金银采买大量的粮食肉食,给士兵们补充营养。随着士兵们摄入的油水增多,以及高频度的训练,大家精气神明显提升,脸色也油光水亮,逐步有了接近主力部队水准的优良士兵素质。
每当听见新兵们“咚”、“咚”、“咚”、“啪”、“啪”、“啪”、“哒哒哒、哒哒哒”射击的时候,后勤班长老唐总是心疼的嘴角直抽抽,但是等训练结束,他又跑到新兵那里嘘寒问暖,送衣送饭。他也知道,实弹射击是提升士兵射击能力最快的办法。
上下同欲者胜,除了每天担任警戒放哨任务的老兵外,排长张云、副排长刘长青、几个班长和老兵们纷纷下到各个步、炮兵班组,一块参加训练并指导新兵战术动作。大家在训练和谈话中与士兵互相熟悉,互相信任,逐步提升部队真实战斗力。
排部还利用晚上开展识字运动,提升战士们的文化素养;开展政治宣传和组织建设工作,帮助士兵们提高政治认识。
为了改善军队面貌,张云把缴获的布匹委托给了周边的几个村子的妇女同志,按照八路军的军服样式制作军装。他打算尽快统一着装,让新兵们脱下老百姓的衣服,以统一的军服提升士兵集体感和荣誉感。
当然,在开展大练兵的同时,张云对驻地建设也毫无放松。他拿出部分缴获的金钱,雇佣了小王村和附近老乡,同步建设了10间宿舍,并建设了一个结实防潮防炮的仓库。他还安排士兵们在练兵空隙时候和老乡们共同参与建设,并帮助老乡挑水、除草等,进一步融洽军民关系。
抗战时期的民居没有那么讲究,足够的水泥,足够的青砖,足够的人力,让10间宿舍和小仓库很快的就建好了。
剩下一点水泥,张云专门在小王村村口前方险要位置的山腰处建设了两个面向村外的机枪暗堡,能放置重机枪且能防掷弹筒和步兵炮的那种。虽然他现在还没有重机枪,但是张云对此毫不怀疑。
之所以对小王村的建设如此用心,他也是经过仔细分析。他所处的位置在阳泉东南方,昔阳县东面。
小王村虽然距离刘家镇很近,直线距离仅5公里左右,但是刘家镇本身就是昔阳县下面比较偏远的镇子,深入山区,周围山高林密,距离县城有40多公里山路。而刘家镇西面则是上次张云前身被炸伤的小获庄,离县城不远,紧挨着平辽公里。
刘家镇相对偏僻,距离敌人重点关注的县城和公里都有一段距离,只要张云能控制住刘家镇,至少在鬼子大规模扫荡之前,小王村就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优秀驻地。
面对敌人的小规模扫荡,张云完全可以将其挡在刘家镇之外;等到两三年后日军开始大规模扫荡了,张云估计自己已经完成了最初的缴获物资积累,并拥有了足够多的兵力,能够挡住敌人了。
哪怕不能,那也可以跟大部队一起,带着老百姓撤入群山。小鬼子不可能长期扎根山区,他们兵力缺口很大。
……
很快近一个月就过去了,张云新兵连的士兵们整体气质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是统一的着装,所有人都穿上了八路军的军服,戴上了八路军军帽,再加上整齐的队列,很有一副正规军的样子。
其次就是战士们的身体状态,因为这一个月营养充足,加上足够的体能训练和战斗训练,战士们的身体明显健硕起来,拼刺迅速有力,也已经适应了负重奔袭。在长途拉练中,大家已经能够联系奔袭数十公里,已经初步有了长征铁军的样子。
再次就是士兵们的战斗技能。站姿、卧姿射击都有了明显进步,基本能都能上靶,甚至还有优秀射手能够达到8、9环的样子。走位躲避子弹、炮弹的意识也已经建立,战壕挖掘的也是有模有样。值得一提的是,老兵们经过训练,枪法更是出众,张云已经让每个班都设立了专门的狙击组。
最重要的是,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士兵们开始摆脱过去农民意识的束缚,更
加认同自己战士的身份,政治信仰和认识开始融入八路军这个大集体。
整体来说,张云对这近一个月的集训是非常满意的。
为了调整战士们的状态,为后续出击作战积累能量,张云这两天开始有意识的降低训练强度,然后利用集训时间给大家上战术课。
在操场上,170多名战士按照班组围成一团。张云搞了两块黑板站在中央担,详细的向着台下副排长、班长和士兵们介绍着日军的编制、装备情况以及常用战术。
“同志们,国内军队的编制大家都知道,军、师、旅、团、营、连、排、班。但是日军不是这样的,其上到下分别为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
师团又分为常设师团、新编师团,大概两到三万人。特别是常设师团,武器装备多,大炮、飞机、坦克都有,新编师团相对弱些,但也是难啃的骨头。
师团一般下辖两个旅团,旅团下辖两个联队,每个联队大概3000多人,但是随时根据需要增减人数。
这些大单位相当于咱们的军、师、旅级别,都是大部队和总部首长需要考虑的事情。我这重点说是咱们会经常碰到的小股部队。
日军最小的战术单位是分队,就是咱们上个月消灭的那种十几个人的小部队。每个分队13人,包括分队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轻机枪一挺,编制四人,配备自卫手枪或者步枪;有步枪兵8名,每人一支单发步枪。有些特别加强的分队,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掷弹筒。
在上面是日军的小队,一般由7人小队部、三个13人分队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8人掷弹筒分队构成,共54人。
其上是日军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有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54人的小队。共181人,步枪139支,轻机枪9挺,掷弹筒9具。有时会加强2-4挺重机枪甚至1-2门迫击炮或92式步兵炮。
此外,日军还有机枪中队,编制174人,有14人的中队部和3个机枪小队和1个弹药小队,每个小队4挺重机枪,共12挺;有炮兵中队,编制122人,包括1个25人的中队部,1个观察分队,1个31人弹药小队,3个31人炮小队,共6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不过这种中队一般跟随大队或者联队行动。
再上面就是步兵大队了,编制1100人左右,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一个55人的炮小队。”
张云详细介绍着小鬼子的编制,然后说道。“小鬼子的战术很是单一,小队层面上,他们主要以轻机枪压制,以掷弹筒攻击我方重火力点,然后再冲击我方;中队和大队层面上,一般先是让小队吸引暴露我方火力点,然后使用掷弹筒、火炮逐个清除,最后步兵出击;大队和联队、旅团层面,鬼子特别喜欢穿插,切断补给线,攻击侧翼或者后方。”
“知道了鬼子的战术,咱么怎么破解呢。不好破解,因为鬼子火力足,士兵也都是经年老兵,十分难缠。
但,也不是毫无办法。咱们新兵排人少,也就跟鬼子小队、中队碰碰,战术的制定,要因时制宜。
如果像上次咱么打鬼子小分队那样,我们和敌人火力差不多,那就发挥运动战、游击战精髓,出其不意,使用各种伏击战术。先疲惫敌人,再想办法消灭敌人。
但是,如果我强敌弱,那就发挥咱人多枪多火力强的优势,以优势火力、合理伏击,争取胜利。
原则上,要优先以迫击炮、狙击手攻击敌人掷弹筒、火炮;要以更强机枪火力压制敌人火力点,步枪手主要作用就是保护我方火力点,保护两翼,其次才是压制敌人火力,不要盲目和敌人对射、拼刺。咱们努力在同等时间内火力比敌人密,炮弹比敌人多,我称之为火力优势战法。
这样,我们才能重创或者消灭敌人,然后缴获敌人的物资,然后消灭更多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