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居士 > 第8章 司农

第8章 司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所以贫道手里还有千余石红薯种,将送与诸位抵制灾情,一亩土地大概需要六斗至七斗的种子,至于红薯的生长习性,都记录在一个册子上了,也会一并送与诸位。”

长孙无忌闻言,对着少年叉手重重的行了一礼,高声激昂,“韩庄主,若真如此,你就是大唐无数百姓的救命恩人。”

李世民更是激动地抓着少年的手臂,颤颤巍巍地说道:“韩庄主,朕替天下百姓谢谢你,朕要好好赏赐你,你要什么赏赐尽管说,朕通通答应。”他激动地连称呼都变了,幸好他们离农妇有点远,而农妇们专心炸着蝗虫,油炸声盖住了所有的声音,否则怕是会引来一阵慌乱。

韩子皓在心里默默叹着气,该来的总会来,读历史时就知道李二这厮求贤若渴,可没想到会这么渴,抓住自己这个十岁的孩童不放,要不是知道这厮的身份,怕是会误以为这厮有龙阳之好加上恋童癖。

这些想法肯定不会流露出来,只有一个脑袋,不够李世民砍的,韩子皓继续故作高深道:“为百姓奉献一点微薄之力,乃是我等修道之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圣上若是非要赏赐,就将周围的荒地赐给贫道吧。”

“没问题,这些土地都赐给韩卿,”李世民痛快的答应了,语气愈发高昂,“这些赏赐还不够,朕要封你为司农。”

司农?韩子皓懵了,焉不知贞观后期最出名的宰相马周,大名鼎鼎的骆宾王初次获得的一堆官职大多也只是七品左右。

他了解历史,但是不了解朝堂,司农虽是四品官,但职责是管理百姓种植庄稼,而马周可是入直门下省,兼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看似官职品阶低微,实则圣眷正浓,在朝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世民最终还是上演了一番四请马周的典故,他原本认为少年天资聪慧,但一身所学尽在岐黄之道上。现在不同了,韩子皓不仅发现了红薯这样的神物,而且将其成功种植,收成更是高达五十石。

李世民的知人善任,鲜少有人能及,窥一斑而知全豹,神物固然神奇,为何不见他人发现?由此可见,眼前少年的农耕一道不亚于他的医术。

道与道不相通,却也相通,若不是满腹才能,断然不可能这般,所以李世民不再询问,而是直接封官。

真坑啊,怎么又要封官,像个狗皮膏药似的,甩都甩不掉,韩子皓在心里暗骂,脸上却不敢表现出来,立马行了一礼,叹道:“贫道非常感激圣上的恩赐,关乎司农一职,贫道年幼,不胜其任。”

又拒绝了!

饶是以李世民的气度,被三番五次的拒绝好意,也忍不住恼怒起来,场面一时间有些尴尬。

“二郎,韩庄主还未曾束发,即便你求贤若渴,也不能如此急躁。”长孙皇后温和的声音传入众人耳边,两人多年的相濡以沫,李世民瞬间就明白了话外之意,随即坦然笑道:

“确实是朕心急了,少年心性自是受不了朝堂的约束,既然韩庄主暂时不想做官,司农一职就暂且搁置一旁。”

李世民沉思了片刻,又对韩子皓许诺道:“倘若此次成功的抵制了蝗灾,朕会满足你一个条件。”

韩子皓见状松了口气,不强迫当官就行,满足我一个条件?我的条件是你们以后别来烦我,你会答应吗,不由得有些后悔,为什么要把灭蝗的方法和红薯交给他们,这下好了,被李二抓住再想跑可就难了。

心里虽感到后悔,若是重新让他选择,他依然会这么做,不久后的蝗灾是历史上最严重的灾害之一,百姓死伤无数,韩子皓做不到冷眼旁观。

一阵微风袭来,拂过脸庞时能感到略微的凉意,天边也泛起了淡淡的红色,于韩家庄的庄子正门外,此刻夕阳未至余晖未迟,李世民等人即将离去。

自古夕阳多离别,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了晏殊的一首浣溪沙,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