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丢了卿卿性命
“她和本公主,你只能选一个!”说完,安阳翻过身,背对着赵景炎。
“我心里只有你。”赵景炎急忙俯下身去哄。
以前,他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挣得大好前程,现在的他,已经跌落尘埃。
他一定要紧紧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就是下地狱,他也要拖她一起。
会试结果出来了,榜首第一名还是韩杨。
农历三月,会试入榜的所有贡士,进入保和殿参加殿试。
殿试的策论只有一题:“如保赤子,心诚求之。”(注1)
议题备注是:“保民如保赤子,以赤子之心求治国之道。”(注2)
皇帝翻阅着大臣交上来的试卷,忽然在其中一份停住了。
这一份策论,并不像其他的人一味的泛泛而谈,而是言辞非常犀利。
这篇试卷并不被试卷官看好,评论者只有寥寥几笔。
上书:“自古至今,民之大患源于贫,吏贫则黩,民贫则为盗,军贫则无以战,而其源在不俭始....”(注3)
后面还提出很多具体建议,却是一篇真知灼见的好文章!
他翻开首页,看见上面的名字:韩杨。
最终殿试结果出来了,皇帝钦点韩杨为新科状元!
沈云锦和王昭昭一早就订下来酒楼的包房,从这个包房的窗户望下去,可以清楚的看见整个街道。
“锦儿,这里!”王昭昭激动的跳着对沈云锦挥手。
沈云锦护着肚子,挤过去。
“你们这是阖府都来了吗?”沈云锦捂着嘴,悄悄的凑到王昭昭的耳边问。
王昭昭傻笑着点头,这可是大事!
“你不知道,我那个大舅母,之前不是还冷嘲热讽说我嫁给一个寒门学子,今后肯定会后悔吗?”
“这次,她也来了。诺,还带着她的闺女一起来的。”
王昭昭朝另外一边努努嘴。
沈云锦瞟了一眼,只看见两个背影。
“来了,来了,快看!状元郎!”
不知道谁高喊一声,众人都急忙朝窗口涌去。
只见韩杨坐在高头大马上面,面色严肃,直视前方,胸前披着一朵大红花。
“啊!”一个女子喊了一声,接着一个荷包从天而降,向着韩杨砸过去。
马背上的韩杨稍微侧了侧身子,荷包从马背旁掉落下去。
一下子,仿佛开启了什么模式,围观的人群里有扔手帕的,荷包的,花朵的,各式各样的东西满天飞。
这下,韩杨就躲得有点狼狈不堪。
王昭昭在楼上笑得直不起腰来,沈云锦也捂着肚子直乐。
楼下的韩杨仿佛听到了王昭昭的笑声,他抬头往楼上看。
然后....然后....他冲着王昭昭笑了一下。
时间似乎就此停顿了,所有的人都被按了暂停键。
接着,楼上楼下围观的女子都发出了阵阵尖叫!
这下,飞的东西更多了,甚至还有绣鞋!
差点被砸个正着的韩杨,急忙拉着马逃出了包围圈。
状元后面的人是榜眼,是一个中年男子,人群慢慢的安静下来。
直至,看见后面的探花,才又开始喧闹。
“好了,都散了吧。”王老夫人敲了敲拐杖,老人家精神不够,就这会的功夫,已经累着了。
王夫人急忙安排下人,将老夫人送回去。
其他的人难得出来一次,都表示要逛上一逛。
王昭昭跌坐在凳子上,捂着肚子,直喊“哎呦”。
沈云锦看着难得这么鲜活的闺蜜,也微微的笑着。
“你那个大舅妈怎么带着你表妹一起来了?”
沈云锦看众人都已经离去,这才开口问。
王昭昭坐直身子,拉着沈云锦的手,悄声的说:“我大舅母将表妹许给,她上次准备说给我的那个人。”
“啊?就是那个叫什么……曹猛的?”沈云锦一脸诧异。
“对啊,说是新婚当天,新郎官就出征去了,现在都还没有回来。”
“我偷听到大舅母和母亲聊天,据说,婆家不是好相与的人。这次是专程带来散散心。”
王昭昭压低声音,语气里透着庆幸。
还好,她嫁给了韩杨,相公对她呵护有加,婆家人口简单,也好相处。
“锦儿,我一直想对你说一声,谢谢!”
“如果不是你,估计嫁过去受苦的就是我。”
沈云锦伸手抱了抱王昭昭,“你是我最好的闺蜜,我当然希望你好!”
“你赶紧怀个小宝宝,到时候,她们也和我们一样,做好朋友。”
王昭昭红着脸点点头,她母亲也是这么催她。
“你知道吗?宁汝嫣死了!”王昭昭摸着沈云锦的肚子,又想起一个事情。
“啊?”沈云锦不禁瞪大了双眼。
宁汝嫣和离以后回了宁府,就一直等着太子来娶她做侧妃。
人算不如天算,太子被贬为庶民,还被圈禁封地。
这下,宁府门口的浪荡子更多了。
连出门办事的丫鬟都会被调戏一番。
宁府已经定亲的女子,被退婚了。
没被夫家赶回来的,也受尽了婆家的冷眼。
要不是宫里还有
个宁贵人,宁大人也还有官职,估计宁家的女子都会被婆家休回来。
宁老夫人院子里天天都是哭声,旁支的亲戚也来纷纷指责,宁汝嫣拖累了她们的女儿。
最终,宁老夫人赐了宁汝嫣一杯毒酒。
沈云锦听了没吱声。
现在的女子地位低下,是为家里父兄前程铺路的垫脚石。
如果你有用,那么整个家族都是将你捧得高高的。
当你没有价值的时候,他们可以抛弃血脉亲情,直接毒杀。
“她也是罪有应得!”
想到几次被宁汝嫣算计,差点丢掉性命,沈云锦如释重负的吐口气。
前几日,萧敏慎将查到的证据递到了皇帝手上。
皇帝亲口解除了齐王府的圈禁,没有了看守的士兵,齐王府又恢复了正常。
机关算尽太聪明,却丢了卿卿性命!
不知道,宁汝嫣知道现在的结果,会不会后悔?
沈云锦心想。
注1:取自同治二年的恩科试题。
注2:取自同治二年的恩科试题注释。
注3:取自探花张之洞的策论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