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启程东京
去往江州府德化城的官道上,李中具带两个随从骑马在前,张舟驾车带着张信在后跟着。很快来到城门口。
城门口的弓手看到李中具来了连忙拱手上前:李头儿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今儿有啥好事看着黄通判都去了。
李中具:管那么多干嘛,后面那是我表弟建昌伯的嫡孙,记住脸,懂吗。
弓手一听连忙给张信跪下:小的弓手蔡河见过小爵爷。
张信也没多说摆谱:起来吧起来吧,怎么还这么多的礼
李中具也没多说带着张信继续往城里走“这德化城建城已经三五百年,因常年无展示,此地又太平所以只是见了一个土城墙,前面往里走左转就是甘泉街,我家就在那边。我们现在往右走就是州里的酒务”
说着一行人来到一个类似衙门的店铺面前,店里一个伙计样的人立刻出来:李头儿,您怎么来了。
“我姑母建昌伯准备在老家宴请乡亲,想来买些酒”
伙计:这里有李渡高梁酒、赣州的章贡米酒,不知道要哪种。
李中具:给乡野村夫不用太好,管够就行。
伙计:那就本地米酒:5斗一瓮只要300钱,一村大不了百把人,2瓮完全够了,我做主您让给500文,咱以后也能说建昌伯在咱家买过。
李中具想了想就把伙计说的跟张信说了下,张信也不知道太懂就按照李中具说了给了500文,让伙计把两瓮酒好好的绑在了马车上。
张信又付了100文买了几瓶李渡高梁酒和章贡米酒,高粱酒送给了表哥李中具,米酒准备带回送给老师。
回江矶村路上,张舟慢慢的架着车,可是人却不断地回头貌似要和张信说着什么。
张信也注意到了张舟的怪异:舟儿,你是怎么了?
过了好大会儿,张舟才说:你能不能带我家一起走,我看别人家少爷都有长随、使唤丫头、老妈子,我家正好齐了。
张信笑了笑:我还以为啥呢,你不说我都会让我娘带你家走。
张舟听完也不说什么,而是更加用心架着马车。
半个多时辰后,马车停在了夫子家门口,院子门大开着,穿过门可以看着夫子正被师母按着着扫撒院子。这时候张信提着几瓶酒进来。
夫子看张信进来了,觉得有点诧异:这还没到拜年的时候呀。
张信:夫子,我家准备年30在村里请全村吃宴席,刚去德化买了酒,专门给夫子带了几瓶李渡来尝尝。
一听有酒夫子就两眼放光,要知道平时因为教书原因,师娘控制着不让他喝酒,只有逢年过节或者休沐时候才能喝上两口。现在好了学生送了酒来,家里的老婆子应该不好阻止了
接过酒后张信却跪下了。夫子再次有点诧异。
张信:学生在此向夫子告罪。我祖父、父亲被官家下旨平反了,现在官复原职,我不日也要回东京了,今后无法再受老师教诲了。
夫子听完默默的站了很久很久,才说了声:官复原职好啊,这样你能找到更好的老师,未来的前途也比这边更加广阔。
说完夫子进了自己屋里,乒乒乓乓的一顿响,之后抱出来基本书:这些是我对这十几年经义、论、策的研究,你拿着好好研读,对你的科举有帮助。如果你后面走你家的军功路子,就请把书还回来给我可好。
张信:张信定不负夫子所望。
拿上夫子给的几本书,张信好好放进衣服内衬里防止污损。
宋时从渝州去东京最便捷还是走长江水路,但会耽误不少时间,所以朝廷的一些急件都是走快马官驿。张家的两父子也不例外,半月前一收到朝廷的照会,立马带着几名亲随就快马去往东京,可是走了半个月多,将将才到荆湖北路的硖州,没办法出川蜀一路都是山路,父子俩以为快的路,却限制了行动
好不容易出了这片山区,父子俩一日三四百里计划五天内赶到东京。
而东京这边张家的那些们亲戚早就听说了,张忠起复,慌忙把这些年侵墨的张家财产、奴仆,钱粮都送了回去,还派人把张家的大宅好生的修葺了一番,至于仆役、丫鬟、老妈子等佣人,张家几房都从自家抽调已有的得力人手过去帮忙。
至于朝廷那边其实已经做好了对张家的安排只是临近过年了,官家也懒了只想陪陪新生的皇子,就准备正月十五后再由门下省去宣读旨意。
大年三十这天,村长张富请了德化城里他一个做厨子的亲戚,带上一些伙计加上村里的村妇就把这次酒席办了起来。江矶村老幼妇孺加上村子1里外的官驿的几个人总数也才70多人,摆了8桌,第八桌是给厨子那群人的。
早早的李氏就给了张富3吊钱去张罗,按照张富说法全弄完3吊钱还有剩的,但李氏也不太在意有没有剩的,因为这两天和张信的计算,之前州里送的礼物中光钱就有100贯,还不算其他绫罗绸缎啥的,当然最让张信开心的是有全套官印的九经和白鹿洞书院印制的科考书籍,说明这个知州来之前用心了解了下张家母子的情况。
这年大年三十江矶村过年过的非常热闹,因为不用花钱准备年货,很多家把多出的钱给孩子买了新衣裳和鞭炮,而最大的几个烟花是李中具送来的大礼花说是去年谢
知州上任时候专门去湘洲做的烟花,还剩了两个被李中具拿回了家。
看着璀璨的烟花和美味的酒宴,江矶村这年成为了十里八乡的谈资,不只是过年全村摆大席,也只是过年放大烟花,而是村里有个勋贵家嫡子住过,不出意外这位以后也会是伯爵。张信可能不知道自己这个小蝴蝶,让江矶村后面成了十里八乡有名勋贵村,甚至州里还把江矶村的渔港改成了江州的第三大港专门停靠鄱阳湖的渔船和来往客船。
年初三,表哥李中具来家里说明,因陆路遥远难行,州里按规制拨付了一条官船,同时让李中具带上麾下20名弓手随船保护。
大年初五,张信一家东西全部收拾完了,王氏也把房子交给了村长张富照看,带上张舟、张翠跟着张家母子去东京。
两天前李氏和王氏已经说好,张舟以后就跟着张信做长随,张翠是张信房里的使唤丫鬟,王氏就当李氏的管事婆子吧
一大早村长就到了几个村里的精壮给张信家搬家,自家的牛车都拉了过来。因为一行人要去江州城的大港坐官船到扬州再换客船到东京。
本来想着东西也不多,谁知装满了牛车、马车,连一辆载人的马车都装满了才勉勉强强,其他家中剩下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就让村长家的周氏带人分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在20名弓手护送下就这么启程了,一个时辰后路过新港村。张信专门去了王夫子家拜别,可惜王夫子跟夫人回抚州老家去了。但张信还是在门前三跪九叩下。
约莫两个时辰后一行人来到了江州港官港码头,李中具递上了州里开具的路引和相关证明,一行人非常顺利的来到了码头,只见码头这时候听着很多粮船和几艘兵船,但最显眼的还是居中的一艘长几十米的高两层的豪华船舶。
李中具也介绍到:这是谢知州的座船,听闻姑母要回东京专门让人打扫、修补了下借予姑母使用,就是想结张家一个缘分。
李氏这时候已经恢复了伯爵府大娘子的做派,只是简单的答应了一声就在王氏的陪同下上了船。
而这时候码头门口又来了一群人,为首的张信认识竟然是谢知州家的管事谢平。
李中具连忙上前问安:李管事,你这气喘吁吁的忙甚?
谢平也没多说:伯爵夫人和小爵爷没走吧
李中具:刚登船。
谢平:那就好,知州夫人昨日从老家回来听说知州只是给了盘缠没安排女使、婆子,和知州吵了一架,现在专门让我选了家里一些得力的女使婆子来让伯爵家大娘子挑挑,只是路上用。
李中具:那我跟姑母说一声,你稍等。
很快李中具就让谢管事带着一堆仆役上了船。
谢管事看到李氏连忙跪下请安:江州知州家管事谢平见过伯爵大娘子。
李氏:我侄儿说了知州娘子的好意,但在州府里面干久了的女使、小厮我这也不好用啊。
谢管事:大娘子尽管放心,这里选的女使、小厮、婆子都是来州府做事不足一年的,还有几个是知州大娘子专门叫人牙子买的新人,但保证都是家世清白
李氏:我去东京也需要一些老家人随旁使唤:王婆子你就去挑几个模样不错,老实本份的女使吧。小厮就中具你去挑吧。
这时候张信也从后面的客舱出来了,听说又有人给他们送礼,连忙出来看看,发现王氏正在挑选女使。可是这时候张信突然发现女使中有几个眼熟的,竟然是清汤摊子老板房大郎的三个女儿。
张信上前问谢管事情况
谢管事一看张信来了也连忙给张信请安:给小爵爷请安了。
张信:那三个小女子哪里来的。
谢管事:这也是巧了刚到码头时候看到一户人家在发卖女儿说是家中老人重病治病花了很多钱,现在没办法,只求好心人把三个女人买了作女使做小妾外室都行,只要不发去勾栏瓦舍就行,想着小爵爷身边应该也要几个伺候的小丫头,这几个丫头长相也不错,就带过了。
只见王氏也选到了房家三个丫头这边,了解到大的花花15了,老二琳琳十二,而老三花铃7岁。但三个丫头有点怯生生的王婆子有点不满意。
张信却说:三个都要了吧,王婆子。
听到张信这样说王婆子也没管,继续挑选。
最后挑了女使丫鬟8个,小厮4个,一个会做江州菜的婆子一个,谢管事把相关身契交给了李氏后,下了船。
很快船开了,女使小厮被李氏叫过去说家规,张信则跟着表哥李中具在船尾学着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