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在北宋的平凡生活 > 第二章 蒙学

第二章 蒙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秋闱放榜,侧壁新港村的王夫子女婿依然没中,王夫子一早就从江州城回来了,准备两天后开始蒙学开课。

李氏听说了王夫子回来了,连忙找了村长张富,论辈分他跟张信的同辈,但人家是村长,李氏上门也只能叫村长。

李氏敲了敲张富的门,开门的是张富的老婆周氏。周氏看是李氏过来表现的非常亲切:婶子你咋来了。

李氏没说啥:拿出之前买好的一斤猪肉塞到周氏手上说,这不是新港王夫子回来了吗,我想找村长带着引荐下我家张信去蒙学,还在转念就要8岁了,还不蒙学咋行。

周氏:就这点小事,张富去村外砍柴了,明早卯时你让张信来我家门口,其他还有两家孩子也要去蒙学,我让张富都带着,但王夫子收不收就看孩子的灵性了。

李氏:那真是谢了,谢了。

李氏边走,边说谢了。

周氏看着李氏走后,小心关上门,农村人一年难得吃上几回荤腥,这回来了这么一大块肉,马上就跑厨房准备晚上做个炖肉给家里老人孩子解解馋。

两个时辰后,天渐渐晚了,张富也从外面砍柴回来了,刚进门就闻到了浓郁的肉香。一个月没怎么吃荤腥的张富扔下柴火就奔厨房,看见妻子张氏在做炖肉,而肉上的肥肉被片出来准备熬猪油。

“孩子他妈,哪里来的猪肉啊”

“这不是伯爵家的李娘子听说新港的王夫子回来了吗,想让你去引荐下他家信哥儿去蒙学,信哥儿过完今年就8岁了,好大年纪了。”

“就这点小事,你还收人家肉,都给你端回去”

“去去去,家里孩子老人都俩月没吃到肉了,这拿过来也是求你办事的,你以后多照应着他家就行”

张富看看锅里的肉,一下子又蔫了

转头张信在家等着母亲回来,自己已经把要去蒙学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两条家里腌制的鲫鱼,一条有个半斤多重,5条1斤多的腊肉,100文钱。

这是现在张信家能拿出来的最值钱的东西了。

饭菜已经热了,东西也收拾好了。母亲还没回来。

张信开始给自己做教材,其实以前自己也写过,但都是零零散散的,只是十天前他才开始通过教村里小孩写字,给老人读信收集了十几张毛边纸也就是黄纸,又从村里渔港收鱼的老板身边的账房旁要到了一支用废了的毛笔,剩下的墨水则是自己调配的,加点酱油调配。

张信给自己写的第一本教材就是三字经,这也多亏那一世买了很多这样的儿童读物提前温习当父亲。写这个初衷其实也很简单,村里能看的文字都很简单或者太晦涩不太适合他平时教村里的孩子。

当把三字经写完晾干时候,母亲回来了,张信连忙把写好的三字经装进母亲缝好的布书包中。

李氏:明早卯时前你到村长家门口去,明天村里几个孩子一起由村长送去王夫子那边,但夫子要从里面选选不是什么人都要。娘不求你做什么大官,只要你认识多一些字,以后找个好活计,娘也能跟着你享福。

张信:娘快点吃饭吧,这饭老早就好了,我去给你盛。

虽然晚上还是喝粥,但张信把母亲让他拿出送束脩的腊肉偷偷割下来一小片放在了母亲碗里。李氏也吃到了腊肉,知道是儿子的孝心没说什么。

晚上张信想着这大半年的事情,祖父被砍头,父亲被发配,大宅被抄没,祖父的兄弟赶走孤儿寡母吞并了剩下的财产。而母亲本也是江州的大户,饭庄子开了七八家。但一年的乞巧节碰上了当时父亲,不顾外祖父母的劝告执意嫁给父亲,导致母亲家干脆不认这个女儿了。。

后面即使祖父、父亲官至高位,母亲娘家也没去联系,更加不要说攀附了。不过母亲总是念叨着自己的母亲怎样怎样,家里三个兄长如何如何。

大舅舅帮家里看着饭庄子是个老实人,二舅舅家里是货商专门巴蜀山区,三舅舅开当铺的但是个妻管严。

自己的外公没见过,连舅舅也都是外公收养的养子,只是知道外公在母亲很小时候就过世了,之后也不知道怎么母亲就嫁给了勋贵父亲

第二日一早张信背上束脩的东西带上书包就去了村长家门口,远远张信就看见同村的张牛、张鱼在村子家门口等着想必也是要去新港村的。

两孩子看张信来了都叫着:信哥儿,你也要去王夫子那里蒙学吗。

张信:可不是,我也要不断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而这时候村子张富早就套好了牛车叫三个孩子都上车。

新港村其实离江矶村不远也就十里路,但这里却是一个繁华去处,这是二十多年前江州港船只淤积,影响正常漕运,所以漕运衙门在江州港东三十里处选了个好出去新修了一个港口,老百姓称之为新港,随着新港人逐渐变多,州衙门干脆在这里设置了个村,在新港设置了个津丞来管辖。

张信几个娃娃坐着牛车走了差不多1个多时辰就到了新港村,张富把牛车停在村内一户院子门口,交代娃娃门整理了下衣服然后敲了敲门。

门里有声:门没锁,进来吧。

张信带着三个娃娃进来了,只见一个40来岁的中年人正在那里看书,见张富来了起身相嬴:

村长,这次带了几个娃娃来呀。

张富连忙让三个娃娃过来行礼:这是王夫子,快点行礼。

张牛、张鱼连忙跪下磕头,而张信则是做了一个拱手前伸而稍上举的揖礼。

王夫子连忙让孩子起来,而对张信做了个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推手稍向下的下手揖还礼。

王夫子说:你等可是想拜入我门下,蒙学。

三孩子都说:想

王夫子说:那我问问你们,为什么要读学

张牛说:学会认字,识数能帮家里算账

张鱼说:能考大官。

张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王夫子:娃娃,你这是谁教你的。

张信:自己感悟的(张信心里想着张载哥,都是张家人用你的们关系吧)

王夫子:你叫什么,你家作何营生。

张信:小子姓张名信,家祖为建昌伯。

王夫子:原来是建昌伯的孙子,平心论建昌伯的事不公,你这学生我收了。

然后夫子继续让其他两个孩子写自己名字和认识的字。

张牛名字简单写的快,张鱼的鱼笔画多也就慢了些。

在写自己认识的字时候,张牛、张鱼都写张信教他的百家姓前几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王夫子看着孩子写了这些连忙让孩子们停下来:这些字是哪位夫子教你们的?

两孩子都指了指张信

张信看指了自己于是交代到:小子之前家中教过怎么写字,于是在村里闲时会教其他玩伴写字,但也没什么什么文章教导他们写,于是自己编了几句顺口溜教他们。

王夫子听完想了想说:你们三个我都收了,但张信你我可以不收束脩

其实张信的一些表现家言语条理清晰,表现镇定不像一般私塾孩子那边怯懦,还能把自己所学教导给其他孩子,在夫子眼里张信已经定义为一块璞玉,等待自己的雕刻。

为了留住这个学生,他决定不收束脩,自己还会贴一些,之前为什么要辅导自己女婿,就是因为他教的学生已经好多年没有人中举了,主要问题还是江州此地商贾气太重,不像抚州那边是才子之乡,不要说进士出了很多了,当今宰辅也都是是抚州临川人。

王夫子开馆蒙学,除了自己科举无望外,也想给江州发掘一些人才为国效力。

张富这时候说:张信还不谢过夫子,不收你束脩,明日就可以正式入馆蒙学。

这一些惊喜让张信也有点意外,没想到自己的几个金句倒是让自己走了大运,有点梦里感觉不真实、

“张信谢谢夫子”这是张信第一个老师,也看的出夫子对自己的看中。张信弯腰作揖90°坚持了一分多钟才被王夫子扶起来。

王夫子:今日就到这里吧,晚点还有别的地方孩子过来。三日后卯时起来这入馆蒙学,中午管你一顿饭,下午申时散学,记得告诉你家人,夫子不收你的束脩,只管来蒙学就行了。

“谢谢夫子,我一回去就告诉我娘”

其他两个孩子都放心束脩跟张信一样作揖了一下就退出了院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