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幡然醒悟
星期六下午四点他们就放学了,小酒收拾好东西,背着书包打算去酒厂找爹娘,出校门口的时候遇到好多同学,有的在等公交车,有的家里人过来接,但大多数同学都是靠步行。
县一中不仅仅是县城里的优秀孩子,还有周边各个村小选拔上来的,甚至可以说每班至少有一半的孩子是农村户口,只要是一个村儿的,都会结伴一起走回家,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走路回家似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今天很冷,风还比较大,没有校服的年代,大家穿的都是自家做的棉袄,女生的大多都是花色,如果谁穿的是深色系的,那一定家里有哥哥,心里上纵然不满,但自家什么情况,都知道,不穿就得冻着。
冬天最怕的就是下雪,因为自家做的棉鞋踩在雪地里容易湿,大多数条件都不好的年代,能穿的起皮鞋的少之又少,更别提皮靴了,那更是想都不敢想的。
小酒穿的还是去年的棉衣和棉鞋,今年好像没怎么长个,所以穿起来刚刚好,很暖和。
“娘,这周你们不加班?”到酒厂宿舍的时候,发现阿娘已经收拾好了行李,就很诧异。
赵伶俐给小酒倒了一杯热水:“冷吧,赶紧抱着暖暖手,天天写字记得戴上你奶给你织的漏指头的手套,别再给冻坏了。这一批的酒赶完了,我们这一个班安排休息两天,周二再过来,你三姐那个班等我们回来她们才歇,你爹是技术工,得一直盯着,咱不管他,娘带你回家。”
“本来我想去学校接你呢,这不有事儿耽误了个把钟头,没想到你可过来了,咋样啊这一星期,还习惯吗?懒散那么多年,这冷不丁早出晚归的,是不是受不住?”
还真是亲妈能问出来的话,小酒一脸不好意思的点了下头。
“的确受不了,尤其是大冬天一早就爬起来,好在不管是宿舍,还是班里面,哥哥姐姐都把我当孩子.宠.,可能就我个子矮,他们总觉得我年龄小,我虽然没刻意说过,但被人这么.宠.着,我好像早就习惯了,可能跟我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有关,是不是娘?”
“那你还真是命好,从小到大没受过啥罪,这不挺好的嘛?不过你也不要觉得心安理得,学习上要是能帮人家就帮帮,再不济咱家带过去的东西,你也分享一点儿,”
小酒忍不住笑:“娘你对你闺女的学习还挺有信心的哈?”
“那当然,你自学时候的状态我又不是没见过,你小哥一直念叨你不是人,没上学都比他这上了这么多年学的强,唉,提起这个孩子,我也是个愁,也不知道能不能考得上高中,要是考不上了,就得想办法安排他进厂啥的,”
小酒想了下他那乱七八糟的学习成绩,摇了摇头。
“我看够呛,不过还有时间,我得刺激他一下,就算考不上高中,最起码也得去读个中专什么的,上个中专都比初中毕业强,娘你说是不是?”
赵伶俐发愁:“你以为中专好考呀,我就怕他连中专都考不上!”
而母女俩发愁的十二岁男子汉,放学不回家,却跑到黑市给人当跑腿儿小弟去了。
结果被便衣发现,没命的撒丫子往小树林里跑,结果速度太快,一下就冲到了小河沟里,幸亏今年旱,河沟里没有多少水,就那还是将薄薄的一层冰撞碎,整个人跌入了泥浆里,当时就被冻得打了个哆嗦。
当然,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脸朝下不止与泥来了个亲密接触,还趴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上,等他坐起来一摸,顺手就将一颗人头给抱了出来,陶安自己先傻了眼,紧随而后的伙伴直接吓得尖叫往后退,后面的便衣听到他们的叫声跑过来一看,瞬间拧起了眉,对身后的人交代。
“快,快去报公安!”
幸好和陶安一起的孩子反应快,拍掉已经傻掉的陶安的手,拉着他就跑。
这里是命案现场,两个孩子无意间发现,比起追他们,守护好现场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两名便衣没有继续追,而是留守在原地,等候支援。
陶安一路踉踉跄跄的回了家,这么冷的天,身上一半儿都湿了,爷爷奶奶那是又爱又恨,一边骂着,一边给他换衣服,陶安呆滞的念叨着。
“我要洗澡,奶,我脏了,我要洗澡。”
这么冷的天,洗澡?
爷奶哪里肯?
可陶安一直闹着要洗澡,最后爷爷只能带着换洗衣服,将他包裹好,跑到镇子上的澡堂子里洗。
这年代洗澡也挺奢侈的,一毛钱一位,爷爷不舍得进去,想让陶安自己去洗,但又怕他洗不干净,而且这孩子的状态也不对,只能掏了两毛钱进去,幸亏奶奶收拾东西的时候,也给爷爷带了换洗衣裳,她压根儿就没想过自家老头子进去,还不洗澡。
等小酒和赵伶俐回到家的时候,爷孙俩还没回来,差不多等到晚上七八点,赵伶俐才在村口等到爷孙俩。
“哎呀,可算是回来了,饿了吧,快,快回家吃饭。”
说着接过俩人手里的东西,因为天色黑,她都没注意到儿子的表情不对劲。
一直到进灶房吃饭,才感觉陶安表情不对劲,问也问不出来,只当是
他可能跟人打架,心情不好,见他没胃口,就让他提前去睡觉,结果半夜就听到这孩子鬼哭狼嚎的声音,吓的在空间睡觉的小酒也是一哆嗦,披着衣裳跑到哥哥屋的时候,爷爷奶奶阿娘都在,小哥竟然还发烧了!
“诶唷,该不会是洗完澡出来冻着了吧?”
“娘,我怎么感觉他像是吓得啊!”
不管是什么原因,阿娘赶紧给小哥找了一片退烧药让他先吃下,具体情况还得等天亮了,再找个先生给看看,这药还是当初五姐留下来应急的,毕竟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正常,所以两家都放了不少。
也是第二天,他们听说乡里一处河沟发现了尸体,被一个孩子撞上了,结合当天小哥回来的样子,爷爷立即回家问,这一次,还真的给问了出来,大家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一回来就魂不守舍的,合着真是给吓得了。
他就算再胆大,那也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哪儿真正直面过生死?
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死的人竟然是桃源村的唐家宝。
得知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是又一个星期的周三了,她也是学校大扫除的时候,偶然间听到两个老师聊八卦的时候说起来的。
唐家宝?
他不是被流放到水库干苦力去了?
什么时候跑回来了?
还死在了小河沟?
不过对于这种人渣败类一样的人,死了就死了,真的生不起半分的同情心。
59年12月初的时候,迎来了从去年到今年的第一场雪,雪下得并不大,刚落到地面就化了,但总算给一个多月未下雨的大地带来了一定的湿润,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一直持续到周末。
经过一个星期的缓和,小哥总算不再做噩梦了,原本跳脱的性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突然安静下来,甚至开始主动拿起书本儿,跑到小酒这儿问问题,并表示想从头开始学。
小酒比较好奇,“哥,你确定你没事儿?这不符合你的风格啊?”
“什么风格不风格的,我只不过想通了,我可不想像那个唐家宝一样,当个混混过日子,如果能有一个正式的工作,不仅好找媳妇,谁都会高看你一眼,而不是死了都有人骂他活该落得这样的下场。虽然你哥我不是混混,可我,”也跑出去混了快半年。
给人当小弟的滋味儿,压根儿就没有他们传的那样风光,稍有不慎,还会成为替罪羊。
有这样的认知来源于上次跟他一起跑的那个同伴被抓了,大哥不出面,想赎人就得拿钱,五百块钱啊,对于他那样的家庭,根本就拿不出来,他要是能拿出来,何苦去给人当小弟?
可没想到出了事儿,对方不但不管,还直接划清了界限。
他才十四岁啊,没有人管那就要吃挂落了,可能档案上就有这样的一笔记载。
要不是这星期他请假在家休息,会不会倒霉的那个人就是他?
这些天他想了很多,觉得爹娘有一句话是真说对了,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学习真的算得上唯一的出路了,至少能够考得上学,就能分到合适的工作,而不是像个混混一样到处混日子,遭人白眼儿。
虽然人是想通了,可他毕竟玩了这么多年,哪能说一上来就能补出效果的?
光靠周末这点时间,根本就不够,光是哥哥的计算能力,就差的不行,说不定还要从小学开始捋。
看来只能在寒暑假的时候,帮哥哥恶补一下了。
现在要做的,就是将现阶段能学的学会,真学不会就要问老师,问同学,涉及哪些知识点,都记下来,周末好一一攻克。
也就是和小酒进行沟通之后,陶安才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妹妹可以不上学就能和他同级,原来有些人天生就是学习的料,而他,醒悟的太晚,好在只要接下来他肯花时间,就还有机会。
于是小酒在学习之余,还多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将小学阶段的所有知识点整理到一个厚笔记本上,利用周末时间,让哥哥从头开始学,只有将所有知识点连接起来,才能形成系统且规范的提纲,提纲做好了,学习速度和效率也会事半功倍。
没道理三个哥哥一个妹妹都学习好,就他一个不行。
他一定要赶得上他们的速度,再不济也要上个中专。
小酒的仓库有几十种咸菜,很多同学们见都没见过,别的食物她拿出来她们也不好意思吃,唯独这咸菜她们扛不住诱.惑,主要她们早就吃腻了家里做的咸菜疙瘩,就算是麻辣萝卜丝,也有吃腻的时候,所以当她拿出梅干菜、酱菜、腐.乳.、朝鲜族的桔梗、辣白菜、辣苏子叶等花样千奇百怪的小菜时,再难吃的窝头馒头配上,也是顶级美味。
但这些东西再好吃,也不能天天吃,所以每次她能拿出来的量,不多,够吃就好,可不能敞开了肚子去吃。
从这儿也看出来大家的条件有多一般,每次她偷偷吃细粗粮做的馒头窝头,都觉得罪孽深重。
更枉论白米做的米饭,白面做的挂面了,那是一边吃都要一边喊阿弥陀佛的节奏。
搞得她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就用白水冲泡芝
麻糊,或者麦片来冲击,以免自己吃太多白面挂面,导致身体发胖,显得格格不入。
上重点学校的重点班,好处是同学友善,没有什么刺头挑衅老师的权威,下课也不会出现打架斗殴的事儿,学习氛围浓郁,就连去食堂吃饭,也都一个个乖巧的排队,绝对是老师家长口中的乖孩子。
然而即使是这类孩子,青春期到了,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这年代上学都是根据家庭情况读的,有的十岁才开始上学,上初中十五六十七八岁的并不少见,小酒怎么着也是拥有成人脑子的后来者,所以经常发现女生宿舍门口有男生等。
她可能年龄小的缘故,没有男生热络的来找她攀聊,但都对她很是照顾,这种照顾更像是兄妹之间的,然,另外两个女生就不一样了,咱不说她们长得如何,家庭条件如何,但到了青春期懵懂的时候,和男生讲话会脸红,会偷偷的讨论某个男生,会因为运动场上的某个男生进球而大声欢呼呐喊,这些属于青春期特有的悸动,她虽是旁观者,却也是曾经的经历者。
是以每当看到这样两小无猜的年纪,偷偷的暗恋某个人,或是光明正大的偏爱谁的时候,她都觉得很美好,也庆幸这年代的家长忙于劳作,没有后世那些家长疯狂盯梢反对。
能进入一中的孩子本来就是凤毛麟角,可能一个村也找不到一个同学,又很少请家长,更不会动不动开家长会,情报来源少了,自然给了孩子们足够多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