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整治的要求
第240章整治的要求
一个村民说:“支持,去年我去女儿家,那里就是搞乡村旅游,村里的人去当保洁员,当保安,不分年龄,还有的开饭店,有的开旅店,每年都有几万块的收入,还不耽误种庄稼。”
又一个村民说:不行吧?我们这村里有什么好看的?我们离县城又远,谁会来玩呢?”
又一个村民说:“乡村旅游,我赞成,我也去过其他地方,人家搞得很好,村子里也干干净净的,有能力的,开饭店,开旅馆,卖小吃,卖烧烤,年老的扫扫地,当个保安,或者用自家的地做停车场,收点停车费,热闹得很,也有收入,地里的庄稼也不耽误。”
我看大家也不反对,特别是两个说同意的,其他人听得津津有味,似乎也看到了鸡尾冲旅游开发的前景。
我趁机说:“这样,大家表决一下,认为我们搞乡村旅游会成功的,支持的,请举手。”
大家你望我,我望你的,慢慢的把手举起来,最后,大家都举了手。我很高兴,我带头鼓掌,其他人也跟着鼓掌。
我说:“大家刚才已经举手了,还有,去过其他地方的,看到人家乡村旅游搞得好的,告诉了大家所见所闻所感,不瞒大家说,这两天我就是出去考察,那些地方真的做的很好,我去的那个旅游村叫王里坝,寨子也不大,跟我们差不多,但是人家做得很好,游客很多,就像刚才说的,村里的人,只负责做好服务,每年村集体都有几十万的收入,群众个人也有几万的收入……”
“事实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一种大趋势,是可以做的,因此,我们要把鸡尾冲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到那个时候,不光是大家有收入,而且,像我这样的光棍,有可能讨媳妇都要好讨一点。”
大家笑了,为我的这句话鼓掌,我又趁机说:“当然,一个旅游村的打造,不是靠嘴,需要大家付出艰辛的努力,是要靠行动的,下面我提我的几个要求,也是我的一个工作思路……”
“第一步,我们要先整治我们村里的人居环境,现在我们基础设施不完善,村里污水横流,甚至还有粪堆,大家的房前屋后,乱七八糟的,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把鸡鸭关起来,把狗拴起来,放牛的牛阿屎要铲干净,就是说,我们出去放牛的时候要扛着铲子。
“猪不能放着养,我们整个村,不能见粪堆,每家每户有空地的地方,要把它挖出来,要种菜种花,要建成小花园、小菜园,庭院里要摆放盆景……我们要做的还很多,我们只有把村子整治干净,村庄美丽了,那才会像一个旅游景点。”
此时,有一个村民站出来,他说:“黄贵,我提个我的想法。”
我说:“你说吧。”
他说:“现在村里的污水,不是打扫就扫得干净点的,还有,有些水泥路已经烂了,有些路面都没有硬化,怎么弄都弄不干净,需要管子,需要水泥,村上还是出点钱吧。”
话音刚落,有个村民又说:“出什么钱?谁家的门前谁家整,谁家排出的污水,谁家自己处理。”
大家又议论起来,说用村上的钱,有的人家享受了,有的人家又享受不到,大家议论了一阵,也没个统一的意见。
我叫大家安静,我说:“这就是我接下来想告诉大家的,大家先尽力的把房前屋后弄干净,摆整齐,就利用这个星期的时间,按照我刚才说的做,大家做好以后,我和金家友,我们会向上面的领导报告请示,领导来看了以后,我们要争取一个项目,不是靠我们村集体,不是靠我们个人投入,这些都是小钱,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要争取一个美丽村庄的项目……”
“项目来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做污水管道、雨水管道,以后所有污水,生活污水,畜禽污水,我们就排在里面,像城市一样,雨污分流,但是这个需要大家努力支持,先做出点样子来。”
我说到这里,金家友接道:“刚才黄贵说了,我们要争取项目,所以大家就不要议论了,回去以后,自己的房前屋后理整齐,把庭院打扫干净,出门放牛,扛着铲子,家禽要关,狗要拴,争取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让领导下来看。”
“为什么要做给领导看呢?是因为领导手中有资源,有项目,说得更直白一点,干好了,是我们自己在,是我们自己生活,是我们自己享受,所以我们要本着这样的心态,积极的先把环境整好,趁现在农闲有几天的时间……”
“散会后,大家就动了,不要等了,我们几个老干部,妇女代表,要在村里转,一边监督一边指导大家怎么做,大家要积极的配合,积极的支持……”
金家友说完以后又问我,看我还有什么说的,我说:“大体意思就是这样,大家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要认为,农村就该是这样,其实我们农村,还应该更好,现在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分几步走,先争取项目,项目实施以后,我们就争取打造成旅游村庄,这个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希望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把鸡尾冲打造成一个远近闻名旅游村。”
会议就结束了,我和金
家友及几个老干部,我们就在村里转着,指导大家哪里该怎么理?该怎么弄?我们在村子里走了一圈,发现有粪堆,也有污水,我们都一一的通知,叫大家把粪堆清除村庄以外。
看着大家都动起来啦,我们也回家,我看了一下,衡量一下,我不能光要求别人,我自己也要做,新房子倒是没什么,老房子门前也是乱七八糟的,我也要整理老房子的房前屋后,只有先把我自己的弄好,才有底气去说别人。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首先是让大家转变一种农村脏乱正常的观念,知与行,行与知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