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藏在尸体里的秘密 > 第59章 兔急咬人

第59章 兔急咬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兔子急了也会咬人。

被直白地戳穿心思的金秉仁目光死死地盯着胡予柔,想要用视线在她的身上看出两个血洞,可是下一秒,和胡予柔双眼对视的他,在胡予柔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种破釜沉舟的坚毅。

“金秉仁,我可以答应和你一起联手,你手上有我需要的东西,”胡予柔说,“但你要记住,虽然我们要做的是同一件事,但我们的目的不一样,我们,永远不会是一路人。”

站起身来的胡予柔,和坐在桌角的金秉仁身高齐平,但是从气势上,金秉仁感觉自己好像一直低估了眼前这只看起来乖巧温顺的兔子。

也不知道她那里来的源源不断的精神内核,而且在她身上,还能看到一种向死而生的破碎感。

她是一只,在需要时,会进化成超级赛亚巨型肌肉兔的变异种。

金秉仁看不懂,但他没理由在这个时候拒绝一个由他自己精心挑选和亲自磨炼的同伙,他只能嘴硬着找补,“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就行,我也没想过在你面前继续伪装,反正我是在确定了你不可能拒绝之后,才选择暴露的,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所以你手上有什么证据,你现在有什么计划?”

“什么计划,我没有计划。”

金秉仁双手一摊,除了无耻之外就是无能。

看到这样不要脸的金秉仁,胡予柔都开始在心底盘算着,现在后悔跟他合作会有什么风险,仔细一想,其实风险倒是什么都没有,不过就是她没办法拿到金秉仁手上的证据。

还没来得及开口问,金秉仁不痛不痒地说,“你说的那些证据,我现在手上也没有了。”

此刻的胡予柔再也不想给金秉仁任何好脸色,她转身就离开了会议室,刚才的所有话就当放屁,既然他什么都没有,合作的前提就已经失效了,她只是后悔自己为什么和这个满嘴谎言的自私废物聊这么长时间。

她也没有办法原谅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和自己完全没有发现他的意图,一步步走进这个圈套的无知和愚蠢。

不过有一点金秉仁是算对了,胡予柔确实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就算金秉仁此刻撕破脸皮,她也不会在这个当下因为愤怒就半途而废。

因为胡予柔的目的并不只是要让叶炬白的真实面目曝光,她想要借这件事,让自己成为公众心目中的第二个‘程兰洁’,只有到了那个身份,她才能将她真正想说的话,传递到大众的耳朵里。

换句话说,程兰洁只是她的一个跳板,她由始至终的目的都只有一个。

那就是关于整个社会教育制度的改革,还是那一点,她做不到,但她想要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人看到这个问题,有人做出第一步,才可能会有第二步,只有一步步地走下去,整个教育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她不想再看见像张雨船一样的教师,明明心底热爱这份职业,用心培养着每一个孩子,却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心力憔悴,痛苦地离开。

张雨船是一个多么在乎学生的人,也是一个对自己教师职业感到无比自豪的人,同时她是一个最不希望给他人添麻烦的人,最终却选择在面对学校大门的教学楼上一跃而下。

她最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她在用生命警醒学校,警醒教育局。

“不幸福的老师要怎么教出来积极乐观的孩子?”

可是结果呢?

她的鲜血换来的是打补丁式的繁琐规矩和额外的心理课程和任务,根本没有人愿意真正从根源上去解决,甚至没有人思考。

令胡予柔心寒的是她后来得知,有的学生家长并不希望这件事情被传播出去,并不希望有人来悼念这位值得尊敬的‘吹哨人’。

他们更担心小学生的脆弱心灵不能接受这些负面情绪,这些事情会不会影响孩子在学校上课学习的质量,其他老师的精神状态会不会也和要跳楼的老师一样,然后把这种情绪‘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甚至那个给张雨船施加最多压力的学生家长,因为张雨船的离世,再次向教育局举报了学校对老师的管理不善,所以才让有心理疾病的老师去当班主任,认为这样是在毁掉自己家的孩子。

他家的孩子因为得知班主任去世了,白天没食欲,晚上睡不好,他认为这都是学校的问题,还要求学校给孩子进行赔偿,还要求新上任的班主任进行精神方面的检查,并且要求要重点关注他们家孩子的情况,随时汇报给家长。

这一通操作被一个匿名的老师在网上曝光,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张雨船希望把这个问题揭开一个角,让大家能看见,可是大家看完之后,一个补丁打上去了,可是这个补丁不牢固,有人往上面拉个屎,补丁就破了。

偏偏那坨屎跟补丁一个颜色,旁人看不出来,只有靠近了才能闻到,屎尿屁的味道比比皆是,臭气熏天,比以前还要让人难受。

那位家长在网上发现了曝光贴,依旧用他惯用的伎俩,向教育局和学校施压,要找到这个试图捅破天窗的人,最终学校要求所有老师上交自己的社交账号,才找到了爆料者的IP地址,随后又免不得一场投诉道歉批评辞退。

那位老师是和刘新良张雨船同一批入职的老师,现在也不再

接触教育行业了。

可是学生不能没有老师,这个社会不能没有老师。

老师是一种无法取代的职业,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培养二三十年后的中坚力量,决定了这个社会未来的面貌。

教师的重点从来不在于奉献,在于造就,除去父母的规训和社会的潜移默化,老师应该是孩子们在年幼时能接触到的人里,毫无疑问的榜样标杆一样的存在。

一个具象化的和知识画等号的成年人,如果家长和身边环境不安全的前提下,老师就应该是成为那个给他们走向光明的引路人。

他们这么重要,却夹在各方中间,成为声势最微弱的群体,付出最多的努力,落得这样的结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