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开局保下岳飞,启昏君逆袭之路 > 第357章 迁都洛阳?

第357章 迁都洛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临安

皇城大内!

一派喜气洋洋的祥和之感,使得整个皇城都沐浴在喜庆之中。

选德殿!

赵鼎、张浚和韩世忠等一帮近臣正和赵构商议着军国大策。

一轮北伐过后,赵鼎和张浚在临安井井有条的处理着国政。

赵构望着龙案之中的国政汇总,不由得赞叹二人确实不愧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禀官家,这西夏和高丽国主皆已纳降,往后金夏和高丽故地该如何处置?”

赵鼎小心翼翼的问道。随着神武军和刘锜大军的节节胜利,西夏和高丽已经土崩瓦解,一举剿灭。

然而对于大宋而言,番邦故地如何妥善安抚和施政才是根本。

收复中原之后,毕竟是汉地,因而派出官吏和厢兵便可。

然而番邦故地一则言语不通,二则部族众多,完全依照汉地之策不一定奏效。

这便是赵鼎的困惑之所在。

“金夏和高丽故地,依照路府县三级施策,以汉人官吏为主,当地官吏为辅。在当地推行科举,推行汉文汉话,推行汉人习俗,以期同而化之。将中原士子、商贩、工匠选出一批至各地,可与当地通婚。如此一来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赵构的这一番话引得众人瞠目结舌。

民政管理之事这样安排没有问题,然而在番邦推行汉话和习俗,甚至通婚,这些在众人看来似乎有些难以接受。

“推行汉文汉话,推行汉人习俗甚至通婚,这,臣担忧恐难以施行。”

赵鼎有些忧虑的说道,历朝历代都不过是以夷制夷。

然而官家不但以夷制夷,还这么着急的同而化之。

在赵鼎看来,似乎很难推行下去。

“慜德公完颜亮之文采想必众卿都有所耳闻,曾经的金国王公贵族皆习汉文学汉话,官职和国政皆学大宋。有何不可?”

对于番邦而言,贵族阶层学习汉文汉话大有人在,只不过普通百姓阶层没有权限和条件而已。

而赵构正是想利用士子的读书人身份,将汉文和汉话推行到番邦的百姓之中。

从而让番邦子弟能够和中原子弟一样通过学习汉文汉话而参加科举。

这样一来,番邦能够很好的得到教化,那么自然而言对于中原王朝有很强的认同感。

“臣只是忧虑番邦会排斥。”赵鼎继续说道。

“朕不期望一年半载便可完成此事,而是久久为功。不但金夏和高丽故地,大理、安南和蒙兀等皆须研习汉文汉话。朕要让这些番邦皆认同汉家天下。”

在赵构看来,文字和语言是让番邦认同汉家天下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办法。

让番邦子弟能够学习汉家典籍和儒学,便能真真正正的去认同大宋。

“臣明白官家之意,如此一来便大力推行汉话汉文,让番邦子弟皆尽研习。”

“大理与安南等番邦仍归理藩院管辖,蒙兀诸部朕思量设北安都护府管辖。另将蒙兀十八部之中,抽调出其中八部,分别安置于西夏、金和高丽以及中原。”

不得不说赵构的治理思路已经全然显现。

那便是理藩院管理那些臣服却自我治理的番邦。

而特设都护府来着重防范蒙兀诸部的崛起。

并且将蒙兀十八部之中抽调其中一部分,从而借此削弱蒙兀诸部的实力。

后世的蒙古曾经大杀四方,也最终让大宋灭亡。

赵构此时将蒙兀分解并且重点防范,从而避免了蒙兀未来对于大宋的威胁。

“既然如此,臣便依照故地之路府县数量派遣官吏和厢军,管理故地。新设北安都护府管辖蒙兀诸部。”

“还有驻军之事,都护府与故地可由募兵改府兵,而中原则不变。”

府兵的要点便是兵农合一,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番邦故地和蒙兀诸部皆地广人稀,如若能够用好府兵,则既能够为朝廷减少军费开支,还能让兵士能够扎根边关,从而更好的为国戍边。

这样一来,使得大宋难有外寇威胁,且又没有供给之忧。

“官家英明,府兵之于边关对于大宋乃是极为有利。”韩世忠不失时机的说道。

“然朕不想这府兵之统帅长久镇守边关,可三年一换。”

虽说眼下大宋已经是文武并重,但赵构依旧担忧府兵长久之后恐怕有藩镇之乱。

因为统帅三年一换,或许也能避免这个轮回的产生。

“臣有一事,思虑良久,不知当讲不当讲!”

韩世忠有些面带忧虑的神情望着赵构说道。

“何事?韩卿但说无妨!”

“迁都之事关乎朝廷大计,臣以为迁往京兆不合时宜!”

韩世忠明白自己的这番话肯定是和官家的想法背道而驰,然而为了大局着想还是硬着头皮说下去。

“如何不合时宜?朕倒要好好听听。”

“臣以为虽说西夏故地尽归大宋,然京兆与西辽和吐蕃相距不甚

远。且虽有关中沃野然偏居一隅,自然不比中原富庶之地。”

不得不说韩世忠的这一番话引起了赵构的深思。

确实京兆虽然有险可守,但距离西辽和吐蕃皆不远。

无论是当年的周幽王时期,还是唐末之时,皆有番邦攻占之先例。

缺乏纵深之保护,且与蛮夷过近,或许是韩世忠认为不妥之处。

而韩世忠另外的一层意思便是,以关中沃野之产出,很难比得上中原发达的漕运,那么粮食供给也存在很大问题。

“韩卿之言不无道理,那么定都何处最为合适?”

“臣以为西京洛阳为最佳!”韩世忠斩钉截铁的说道。

“西京洛阳?如何为最佳?”

“中原之地,物产用度之运送便利此为其一;依山傍水,有险可守且城高墙厚,此为其二;中原沃野粮食物产丰富,无须为粮草担忧,此为其三。”

韩世忠将自己对于定都洛阳的想法如同抽茧剥丝一般,一层一层的向官家解释。

“朕先前亦有思虑不周之处,洛阳确实较之京兆更为适合建都。既然如此,将金夏与高丽等战俘押解至洛阳,三年之内迁都洛阳!”

赵构听完韩世忠的一番话,也是不住的点了点头,颇为认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