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开局保下岳飞,启昏君逆袭之路 > 第53章 改革军制?

第53章 改革军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改革军制?

军制如何改?是个大问题!

不得不说,大宋的军制是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

北宋时期自太祖赵匡胤开始便是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

一般来说军权由几个机构分任。

枢密院为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掌军权及军令;三衙,即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为中央最高指挥机关,分别统领禁军和厢军。

因此北宋的军制基本上就是分为禁军和厢军。

禁军可以理解为直属皇帝的军队,也可以理解为正规军,主管单位便是三衙。

厢军则是地方武装,如驻州府镇兵和杂役兵,主管单位开始是枢密院后来是兵部。

而南宋由于情况比较特殊,赵构登基之时所属部队便是关系错综复杂,来源广泛且良莠不齐,军队建制便是稍显繁乱。

各路有各路的兵马,比如韩家军、岳家军、刘家军等等,也有直属于皇帝的御营军。

后来逐渐把各路兵马统一规制为神武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御营军改制为禁军。

再后来觉得神武军与伪齐的名字重复,便改为行营护军,与禁军并列。

由此便形成了几大宣抚使为核心的行营护军,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吴玠、张俊等五支大军分别改名行营前护军、行营后护军、行营左护军、行营右护军、行营中护军。

再加上直属于皇帝的禁军,以及地方驻军,构成了赵构南宋的军制体系。

绍兴十一年,赵构将韩世忠、岳飞等人削了兵权之后,将几大宣抚使所存在的行营护军直接改为御前诸军。

比如岳飞的岳家军便改为鄂州驻扎御前诸军。

军制体系仍然不够清楚,也是赵构的一块心病。

“朕欲将川陕、京湖与江淮等宣抚使所辖军队分别改为御前川陕诸军、御前京湖诸军和御前江淮诸军,统称御前军。御前军的作用便是在几大前线进攻与防守的主力。”

赵构的本意便是御前军将来是与金对外作战的主力,分布于各条战线,成为朝廷分布在各地进攻与防守的第一条屏障和依靠。

“禁军保持不变,仍分为三衙,即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并称三衙,统辖殿前诸班、直及全国禁军。禁军作用为朕宿卫亲军,适当缩减禁军规模。”

北宋时期禁军规模庞大,形成了众多少爷习气。

南渡以后虽然有所提升,但禁军地位过高,战斗力一般确实是事实。

保持一定规模的禁军有助于皇帝控制军队,也能够成为战时的预备队。

“另外朕欲重启神武军,仍设前后左右中五军,以骑兵为主,革新战法,分别驻扎在各地。其作用能够平定内乱,维持各地稳定,并在战时成为机动部队,能够随时增援三线战场。从禁军中裁撤部分至神武军,另外从全国各地招募。重启武举后,中举武官可部分充任神武军武官。”

赵构的意思就是增设神武军,将其打造成一支机动骑兵部队,并且代表着符合先进战法理念的军队。

在非战时可以起到稳定地方和平定内乱的作用,战时可以根据战场情况随时增援各条战线。

“朕欲将御前军、禁军与神武军三军打造成大宋三大军,各军之间人数相对平衡,相差不大。这只是朕初步设想,今天正好拿出来与各位爱卿议一议。”

面对赵构这一连串改革军制的想法,韩世忠一点一点的在心中消化着。

同时也在揣测这官家改革军制背后的深意,以及这样改革的合理性。

官家这样提同样是削减禁军的冗员编制,提高禁军的战斗力。

同时增设神武军是为了牵制在前线的三线主力。

这样能够造成御前军、禁军和神武军三军之间的平衡,战时三者互为依靠,平时三者互为牵制。

“官家圣明,陛下所提改革军制,臣深以为然,增设神武军能够提升我大宋的机动能力,不至于让御前各军孤立无援。”

韩世忠此时已不是一路元帅,站位必须要从朝廷的角度出发,自然对赵构所提军制改革衷心拥护。

“只是臣以为,囿于目下朝廷财力,神武军建军可以禁军裁撤部分人员为主,先建起骨架,构建中下武官的底子,以两到三年时机逐渐建成。”

虽然衷心拥护,但韩世忠还是不忘提出自己的建议。

确实因为财力有限,神武军只能够慢慢发展,也没办法一蹴而就。

“韩卿所言极是,朕也有此意,只能徐徐图建,急不来。只是刘光世年事已高,已无法效力军中,神武军都指挥使人选须谨慎考虑。不知二位有何人选?”

赵构见大家都没有疑议,此事调子就基本这样敲定,只是主官人选非常重要。

“臣斗胆荐举李显忠!恳请官家考虑一二!”

韩世忠趁机将少壮派的将领李显忠举荐出来。

李显忠?

赵构在心中细细的盘算着,头脑中回顾着此人的履历,这个人可真是不是一般人物,甚至有些传奇色彩。

李显忠出身将门之后,十七岁年纪轻轻便跟随其父李永奇出入战阵,父子二人在陕西军中颇有威名。

绍兴初年,金人攻陷延安,李显忠和他的父亲被金人抓住。

金人为了拢络宋军民心,授李显忠父子为官。父子虽在金军营中却心在大宋,一直想找时机回归。

后来伪齐刘豫政权征调中原民兵,想大举攻宋,于是就命令李显忠率延安军马赶赴东京,李显忠父子便想趁机回归。

结果事情败露,父亲李永奇被金兵所害。

李显忠最终以二十六骑而投奔西夏,引西夏兵而大败金军。

后召集几万义军投奔川陕吴玠,被赵构赐名显忠。

李显忠久在西北,对骑兵战术以及金军和西夏军战法颇为熟悉。

虽然久居战场,久经历练,此时年龄也不过三十出头。

“李显忠对朝廷忠心耿耿,对金和西夏了解颇深,且正值壮年。其能力足以担当,可为神武军副都指挥使,代行都指挥使职责。”

赵构觉得李显忠各方面都非常适合,但资历和战功较为欠缺,直接扶正似乎有些难以服众。

干脆就暂时不设神武军都指挥使,以副都指挥使代行职责。

少壮派名将李显忠就此出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