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乱世枭雄之帝王业 > 第100章 王璇珠 悴

第100章 王璇珠 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宫女吓成一团,尖叫连连。

李从珂适时地带人来到,其中不乏国之重臣。

为了今天,他周密安排,有了臣子亲眼目睹,他身在其外干干净净。

他是收到王太后发疯的消息匆忙赶来的,彼时正在与朝臣商议政事。所有的环节滴水不漏,任谁也怀疑不到他。

璇珠杀人之后,非但没有惧色,还咯咯笑着,划坏了曹端的脸。

只有疯子,才会如此。

李从珂刚要命人制住她,就见璇珠拔掉烛台刺向了自己。

她与任萱一样,失去理智,做事全凭本能,直至生无可恋。

那一日,两宫太后双双离世。李从珂哀痛不已,在朝臣面前演了回孝子。

他令宫中有经验的嬷嬷将两位太后收拾得当,下令将璇珠葬入皇陵陪伴先帝,又以曹端容颜毁损怕吓到先帝为名,将曹端葬在了洛阳城外的一处风水宝地。

从此世人只会说王太后善妒,容不得先帝的其它女人,可她是个疯子,世人又怎好过分苛责。新帝的旨意又有理有据,寻不到一丝错处,由王太后入陵,实在是最好的决定。

半个月后,天降暴雨,冲刷掉曹端坟墓的一角,里头的棺椁露了出来。有乱民瞧见,开棺盗宝,盗后又不掩回棺盖,致曹太后尸体被豺狼叼出,啃了个干净。

李从珂大怒,趁机撤换了城外驻军将领,以自己的心腹代替,并加强戒严。一步一步,将实权操控在自己的手中。

他在无人的深夜看着母亲的画像,一字一句道:“娘,孩儿为你报仇了,你在天之灵,尽可安歇。”

李从珂的皇位坐得并不安稳。

他是靠哭来的民心上位的,可他在位的这段时间只顾享乐、搜刮民财,老百姓心有怨言,士兵也颇有微词。然大局已定,李从珂鱼跃龙门、过而为龙,鱼虾之言,又能翻起怎样的浪花?于是李从珂变本加厉、随性而为,还下令重建伶官署,大有庄宗李存勖的作风。

大臣们若敢谏言,轻则呵斥,重则打板子,渐渐的,再无人吭声。

直到,李从厚的母族夏氏兵临城下。

那些他看不上的鱼虾即将派上用场,可鱼虾们心灰意冷。他们犹豫不决,他们战意萧萧。李从珂为解燃眉之急,向众将士许诺,只要战胜,每人赏钱百缗。士兵们得了激励,战意汹汹,很快就打败了夏氏,并且诛杀了他们的将领。

自此,镇守边疆的夏氏一族没落。幽云十六州大敞,像一块流着卤水的肥肉。那香味儿,一直飘到了北边的契丹。耶律德光闻香而来,即将开启对中原的掠夺。

但李从珂管不了那么多,他只顾朝夕。他与李嗣源一样,重武轻文,空有打仗之能,却无治国之才。李嗣源好歹还有爱民之心、敬臣之意,所以身体康健的时候能够将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少有战事,屡有丰年。李从珂不一样,他无才又无德。

夏氏亡后,李从珂倒也意识到了士兵的重要性,命人清点国库,准备履行诺言。可李嗣源在位的时候轻徭薄赋,钱财大多掌握在老百姓自己的手里,整个国库,也不过三四万金。李从珂心生一计,提高赋税,并督促官吏,一层一层施压下去。

上梁不正下梁歪。

皇上要赚钱,官吏也想赚钱,层层盘剥,老百姓苦不堪言。可纵然如此,距离李从珂应允给士兵的赏钱还有一大段距离,李从珂无法,只好减钱毁诺。

将士们不满,多有怨气。

至此,军民皆离心。

帝王之大患啊!

李从珂却未意识到,日日笙歌。

某一日,他忽然想起远在成德当节度使的石敬瑭来,大感不安,下旨一道,命石敬瑭去晋阳任职。短短几月,石敬瑭坐镇晋阳,风生水起。李从珂更加不安,又命石敬瑭去天平任职,企图以连续调任削弱石敬瑭兵权。还派人领兵驻屯在石敬瑭附近,牵制并实行监视。

石敬瑭忍无可忍,知道再这样下去,自己早晚要死在李从珂的手里。他平时沉默寡言,不代软弱可欺,坚忍的外表下,夺权之心日益膨胀。于是上书一封,拒绝调任,并直指李从珂非法即位,实为乱臣贼子。

李从珂大怒,撕毁奏疏,削其官爵,遣兵数万进攻晋阳。此时的石敬瑭经过连番削权,早已不比当初,李从珂虽治国无方,到底手握举国大军。不消一月,石敬瑭就会成为下一个夏氏。

尸骨无存,历史无名。

石敬瑭不甘心。

生死存亡之际,昔日禁卫军中的兄弟刘知远带兵来援。

当初刘知远跟着孟知祥一道入蜀,多年未归。李嗣源死后,孟知祥开始筹划称帝事宜。李从珂造反,给了他绝佳的机会。

长兴五年,孟知祥称帝建国,国号为蜀,刘知远虽不认同,却无能为力,只好忍气吞声,伺机以待。

同年秋天,孟知祥病逝,16岁少子孟昶即位,国政大事皆委于辅政大臣。刘知远终于寻得机会,于长兴七年携着一批反孟的兄弟回到了故土。一来,便撞上了李从珂对石敬瑭的赶尽杀绝。

正如石敬瑭奏疏中所言,李从珂是篡位贼子,再加刘知远与石敬

瑭兄弟情深,自然是要站在石敬瑭这边的。然而他带来的人数有限,有如杯水车薪。

绝望之下,石敬瑭生出了邪念。他以前不屑与虎谋皮,现在却不得不与虎合作。

他看上的虎,是耶律德光。

晋阳地处北方,与幽云十六州极为相近,现在没有夏氏的阻挡,契丹的铁蹄随时可以南攻。若大唐不发生内乱,耶律德光还得掂量掂量,毕竟中原的底蕴在那里,契丹不敢随随便便深入敌腹。就算深入敌腹,还得考虑如何接管与撤离。

所以只要石敬瑭开出足够的条件,不愁耶律德光不答应。

石敬瑭思来想去,决定以丰厚的财物贿赂契丹,上表称臣,以父礼事耶律德光,并约定事成之后,割幽云十六州予契丹。

现在的他尚未想到,自己成也由幽云,败也幽云。

幽云地区历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王朝在盛世时期经略东北的基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前。失去幽云十六州,就等若失去北部的屏障。他日辽国铁蹄南下,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原皇室。

从此北方再无安宁,兵戎常见,其恶劣影响,一直延续到了四百多年后的明朝。千古骂名,无止无休。

石敬瑭管不了这么多,也想不到这么远。他现在只想把李从珂赶下来,自己登基称帝。

刘知远劝阻道:“石兄身陷险境,对契丹称臣未尝不可,但若以父子相称,实在不大合适。只需给足金银财帛,就足以诱得契丹出兵,何必再赔上幽云十六州,让契丹成为北方大患。他日契丹铁骑南下,我怕你追悔莫及啊!”

然而石敬瑭要的不只是活命,而是取代李唐成为下一任中原之主。几番权衡后,上表忠心于耶律德光,以44岁高龄认34岁的耶律德光为父,割地事亲。

耶律德光欢喜不已,立率五万精锐骑兵南下,助石敬瑭解除晋阳之围,又助石敬瑭一路攻向洛阳。

李从珂见大势已去,知道石敬瑭绝对不会放过自己,于是携后妃一起登上玄武楼,放了一把火。

熊熊烈火中,李唐这个存在了13年的短命王朝彻底拉上了序幕。昔日繁华的都城洛阳,在历史长河中渐渐失去了绚丽的颜色。

公元936年,耶律德光册石敬瑭为中原皇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汴州,史称后晋。

此后契丹予取予求,中原百依百顺。石敬瑭定期问候耶律德光,皆奴颜上称“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契丹若有使臣来访,石敬瑭皆跪地迎接。除去幽云十六州,他还每年进贡30万匹布帛,逢年过节,另有大礼。任何一个契丹使臣,都可在中原朝堂之上出言辱骂,石敬瑭非但忍着,还要卑躬屈膝地赔罪。朝廷上下皆以为耻,石敬瑭却满不在乎。

他永远忘不了晋阳被围的那几个晚上,忘不了梦中的油锅。那锅里热油翻滚,掉下去能炸得皮肉不剩。他从来没有这样畏惧过死亡,只有亲身经历才刻骨铭心,又或许是时移世易,许多人事都变了。

想当年他跟着李嗣源打仗的时候亦勇猛无敌,年岁渐长越来越贪生怕死。又或许与年岁无关,只不过是权势腐化。

一品武将,东床驸马,得到的越多,便越放不下。他虽当了皇帝,可没有一日是快活的,心魔时刻伴随,长此以往人阴鸷得厉害。

亲宦官、远贤能、立严法、定苛律、设重税、创酷刑,所作所为,令人发指。但凡有人痛骂契丹,他就忧心不已,唯恐被耶律德光知道,累及自身,愤而斩下那人的脑袋,送予契丹。

许多曾经为之倚重的心腹重臣对他失望透顶,纷纷离心离德,离开汴州,另谋出路。唯有刘知远还陪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

隐匿乡间的柴守玉自璇珠死后再也无法做到置身事外,每想起璇珠就禁不住泪洒风烟。她一遍一遍地在风里叫着璇珠姐姐,可这世上却无一人再喊她玉儿妹妹。

当日一别,竟再无相见的机会。

她想起第一次见璇珠姐姐的时候,璇珠美得像水中升起的洛神,艳光四射,不可逼视。这个令百花枯萎的女人啊,她美丽、富有,受尽宠爱,不曾经历过这世间任何苦难与折磨,无须故作坚强,无须承担命运的重任。她就是那花中仙,傲视群芳。可是有一天,她凋零了。

百花枯萎的盛景,从此只能在梦里出现。

守玉几度哽咽,差点昏死过去。幸好有郭威伴在身边,日日给予温情。

守玉心里清楚,璇珠的死是必然。璇珠是王朝的牺牲者,是权势冲击下不容存在的利益象征。可她势单力孤,什么都做不了。

石敬瑭的崛起,让她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只要拥兵自重,就有称帝的机会。

昨日死了一个璇珠,明日还会有无数个璇珠死去。为了保护她想保护的人,以及这天下的黎民百姓,她不介意让自己的丈夫效仿石敬瑭,自立为帝。

她以前一直认为归隐山林才是无羁的自由,但她发现她错了。

只有把权势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才是真正的自由。

她下定了决心——

她要辅佐她的男人,成为至高无上的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