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文馆拓建
北唐军队的诸多将领,开始紧锣密鼓准备着南下,反倒是周钧,得了空闲,能够享受片刻的休憩。
骆安源和萧璎珞之女骆艾青,如今来到丞相府中,与周逍、周尚和婉娘一起,共同在私塾中上学。
艾青虽然只有六岁,但天生一副美人坯子,礼数也是到位,唯一麻烦的,就是性格上有些胆小。
婉娘比艾青小了三岁,两人在一起时,更多时候,却是婉娘宛如姐姐一般,带着艾青四处去走动。
四个孩子,就这般学习、生活在一起,倒也是其乐融融。
周钧照顾好婉娘之后,趁着有闲暇,开始将注意力重新放到了《大唐文报》之上。
《大唐文报》从问世之初,再到天佑三年的元月,前前后后已经出了十四期报纸。
从刚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如今在凉城中,每出一份就会被哄抢一空,《大唐文报》算是彻底红火了起来。
不仅是北唐,在长安、洛阳,甚至是遥远的江南和蜀中,都有大唐文报的身影。
其它地区的达官贵人和商贾大家,为了求购大唐文报,甚至每过半个月,就会专门派人在凉城蹲守,只等文报出版,就通过长行坊火速运走。
这份报纸为什么会这么火?
一来,朝堂官员可以在文报上找到国内发生的大事;二来,商行可以在文报上看到市场最新的行情;三来,百姓能够从文报上瞧见国内发生的奇闻异事。
但最关键的是,几乎所有看过大唐文报的人,都在等着《聂隐娘》话本的更新。
唐朝以及之前的朝代,虽然也有话本,但充其量只能算是短篇志异。章回体类型的长篇话本,起源于宋朝的平话,真正确立文学形式,却是在元初。
更何况,《聂隐娘》糅合了许多后世小说的特点,包括且不限于复仇、奇遇、武侠、江湖、朝堂、悬疑等等因素。
这就使得《聂隐娘》这部连载话本,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万众瞩目。
也正因为《聂隐娘》话本的爆火,《大唐文报》的价格水涨船高,从一份三钱,涨到了一份五钱,如今又涨到了一份十钱。
即便价格如此高昂,在北唐和其它地区,《大唐文报》仍是供不应求,不少文人雅士由于求购不得,只能自己动笔摘抄报纸,再合订成册,最后甚至引发了洛阳纸贵的结果。
这一日,周钧来到宣文馆中,正在和解琴商议第十五期《大唐文报》的内容。
解琴:“二郎,妾身要和你商量,印刷司印出的文报,数量太少,有些人为了采购大唐文报,天天堵在宣文馆的门口,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周钧:“宣文馆每个月印出的文报,差不多已经有一万份,如此还是不够?”
解琴:“当然是不够的,妾身算笔账给你听……光是河西、朔方、河北三地,就有四十五家商行,在向宣文馆购买文报,至于安西和北庭,每过三个月,就有一次长行坊来采购文报,每次下单都不少于五万份。仅仅只算这些,每个月馆内要印出差不多三万份,才能堪堪满足要求。更别提,长安、洛阳、江南、蜀中等地,也有人来采买。这般算下来,每个月的印刷量,大概要到四万,才算是安稳。”
周钧:“既然人手不足,不如将印刷的活计,分匀一些给其它雕版坊?”
听见这个提议,解琴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活字印刷乃是独门技艺,怎可传给其它雕版?万一让其他人学了去,再以此法又印出一种《大唐文报》,岂不是祸事?”
周钧原本并没有打算将活字印刷藏私,毕竟活字印刷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对于开民智、提高识字率也有很大帮助。
但是,解琴说的也有道理。
当下,《大唐文报》是北唐官府与其它势力进行舆论战的武器,如果将活字印刷技术贸然公布出去,北唐在舆论上就无法占到先机,甚至会落于下风。
想到这里,周钧对解琴问道:“宣文馆中,当下负责文报编撰和印刷的,有多少人手?”
解琴:“包括文书、校对、阚版、描线、印制等等,宣文馆当下有两百二十余人,正在负责文报的编撰和印刷。梨园的那些乐伎和乐工,只要是懂得文书,又聪明勤快的,我将他们都招来做活了。即便是这般,人手还是严重不足。”
周钧:“宣文馆不仅需要增招人手,这房屋也需要拓建了。原本梨园官所两进两出,厢房只有十七间,我打算将这里拓建成三进三出的别苑,厢房的数量也增筑到五十间。”
解琴闻言,有些犹豫:“如此一来,会不会招摇了一些?”
周钧:“因为《大唐文报》,宣文馆本来就已经很有名了,再招摇一些又有何妨?”
解琴:“也好……花琼楼伎所的不少伎子,是妾身一手培养出来的,我打算从中选取一些,录入宣文馆中,帮她们搏一个官身,这样也好笼络住人心。”
周钧:“宣文馆拓建的经费呢?可需要朝廷划拨?”
解琴摇头道:“一份大唐文报可以卖到十钱,一个月两万份,就是二十万钱。馆中结余的财货,足够支付增筑和招人的费用。”
周钧:“那就好。”
解琴拍了拍额头:“光顾着说文报的事情,险些把正事忘了。”
周钧:“正事?”
解琴睁大眼睛对周钧说道:“《聂隐娘》的话本啊,新一期的文报,就等着这一篇了。”
周钧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叠纸,递给解琴后说道:“近日朝堂事务繁忙,这一章《聂隐娘》,我口述大纲,若娥帮忙润色,但篇幅或许还是少了些,凑合着先登上去吧。”
解琴没有理会周钧,拿起《聂隐娘》的话本,自顾自的看了起来。
周钧也清楚解琴的个性,这样开始看着,要过上好一会儿,才能说上话。
过了大概一刻钟,解琴读完了全篇,先是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聂隐娘之前练成神功,去找当年陷害父亲的仇家寻仇。她先是打退了一波江湖上的刺客,接着去了县衙,找到了伪造赈济仓阚录的县令,不料县令已经被人用白绫勒死,又伪造成了畏罪自杀的场景。”
“聂隐娘顺着线索继续摸索下去,发现贪腐一案,居然与当地的一户门阀显族有关。她乔装打扮,夜闯门阀世家的连堡,不料对方早有防备。聂隐娘不仅落入了陷阱,而且中了剧毒,所幸得到一位武功超绝的老人帮助,这才拼死逃出魔窟。”
“聂隐娘跟着这位老人,一边继续修炼武功,一边开始整理线索。很快,当年参与案件的犯人,慢慢开始显现了端倪。这其中不仅有县令,而且还有门阀士族,甚至还有皇亲国戚。”
解琴低下头,读出了话本中反派说的一句原话:“这天,从来就不是百姓的天。有些贱户,注定就应当活在污泥之中,老老实实用他们的血肉,来滋养云上的贵人。这是千百年来的规则,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读完这话,解琴向周钧问道:“这么写?当真好吗?”
周钧:“就这般登到文报上吧,一字不改。”
解琴将视线又投向话本:“这一章的末尾,说了关中大旱,妾身猜测,接下来便是天下大饥了吧?”
周钧轻轻点头。
解琴:“妾身早先还不明白,二郎说是要用话本当做兵器,要与天下门阀打一场文墨之争,如今《聂隐娘》看到这里,却是懂了。”
周钧:“杜甫已经将当年的水旱连灾、饿殍千里的大灾之相,写成了文册,递到了朝堂。下一期的《大唐文报》,除了连载《聂隐娘》,剩下的版面记得留出来,用来刊登天宝十二载的那场大灾。”
解琴闻言,轻轻点了点头。
周钧长吁一口气:“下一期的《大唐文报》,将会吹响北唐与天下门阀舆论攻防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