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大唐奴牙郎 > 第505章 整理局势

第505章 整理局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亨在襄阳称帝时,周钧也护着御驾抵达了朔方。

杨玉环和一众皇子公主,在军卒的护卫下,向西去了凉州;而李隆基则在周钧的陪同下,向东去了灵武。

陛下来了朔方。

这消息一经传出,河西、朔方都是一片欢腾。

河西军、朔方军、安西军、北庭军四只军队的军使,快马赶至灵武,一起拜见皇帝。

灵武府所,偌大的正殿之中,聚齐了大唐四大军镇的将领。

众人看向御座上的李隆基,一起稽首跪拜,口中又高呼万岁。

李隆基看着大殿中的这些将领,个个都是英武不凡,原本在逃难时被浇灭的雄心壮志,逐渐也找回了一些。

他站起身,先是令众将平身,接着说道:“贼军一时之幸,暂得东西二都,朕深知局势不可挽回,忍辱负重,来了灵武。有了在座诸位的帮助,光复唐室、驱除贼军,指日可待!”

听见这话,站在李隆基身旁的周钧,心中不禁腹诽,明明是丢下朝中文武和城中百姓,去往蜀中逃难,结果不得已来了灵武,却说成了忍辱负重。

周钧心中这般想,但是殿中将领,山呼万岁,不绝于耳。

李隆基见士气可用,满心宽慰,笑着说道:“众爱卿的报国之意,朕看在眼里,感念在心。今后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皆为大唐的栋梁!”

待众人应下,李隆基笑着指向身旁的周钧说道:“周二郎是朕的女婿,虽为皇亲,但立下的功勋,大家有目共睹。早些年,他讨过突厥,之后又筹建大碛商路,接下来击吐蕃、败大食,纵横沙场多年,从未有过败绩,可谓是难得一见的帅才。朕之前封了他辅国大将军,今日再授他天下兵马元帅一职,统管天下兵马,讨击贼军。”

这次朝会之前,诸军将领早就听闻了风声,所以对周钧领天下兵马元帅一职,倒也没有什么过度的惊讶。

不过,众人心中,不约而同都有着感慨。

周钧,当下不过二十九岁。

一个奴牙出身、年岁还不足三十的小郎,居然能成为大唐的天下兵马元帅,这种事情就算戏文都不敢这般写,偏偏倒是真实的发生了。

周钧向前迈出脚步,返身朝李隆基跪下,口中谢恩。

李隆基笑着为其授印,又让内侍当众念了圣旨。

做完这一切之后,李隆基先是勉励了一番,接着借身体疲乏的说辞,离开了大殿。

殿中众将跪送皇帝离开。

周钧站起身,看向众人。

将领们本以为这位新上任的大帅,要说些训教一类的言语,不料周钧开口的第一句话却是:“将舆图摆上来。”

待下人将舆图放置在大殿的中央,周钧招呼众将聚过来,又就当下的战局进行商讨。

起初,众将对周钧这种不搞官僚、只谈实务的作风,有些不适应。

但是,过了一会儿,慢慢也就习惯了。

代表安西军和北庭军出席的将领,乃是李光弼和段秀实。

李光弼先向周钧说道:“大帅,安西北庭二军已经整编完成,随时可以出发。”

周钧看向李光弼,微不可觉的点了点头。

李光弼见状,心领神会,补充道:“末将驻守营地时,见关中大批流民为了躲避战乱,涌入河西一带,造成当地粮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恐怕会影响到粮草筹措和当地治安。”

听见这话,代表河西军的节度副使裴冕,当即表示赞同:“河西一带,本就粮草不丰,如今大批流民涌入,粮价被一再推高,绢帛一再贬值,已经对河西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周钧听到这里,沉吟道:“灵武靠近前线,陛下不会久住,接下来怕是要移驾凉州。那里流民众多,恐有碍观瞻,”

众人听了,不禁点头。

李隆基在灵武露完脸,终究还是要去后方的凉州过日子。

那里流民众多,陛下看了会心生不满,说不定还要迁怒他人。

周钧下令道:“段秀实。”

段秀实出列:“末将在。”

周钧:“你率领一军,疏导流民向西迁移。”

段秀实先是应下,接着又问道:“倘若有人从中阻挠呢?”

周钧:“陛下移驾凉州,处理流民便成了头等大事,我会请来圣旨,但凡有人敢从中阻挠,严惩不贷。”

听见这段对话,大殿中的其他人,都是一头雾水。

向西迁移流民,怎么会有人从中阻挠?

只有周钧、段秀实和李光弼三人清楚,借着李隆基的名头,处理流民是假,夺回敦煌的控制权,重新把握住大碛商路,才是最终目的。

说完了流民的事情,周钧又向河西节度副使裴冕,问起了武备和兵力。

裴冕叹气道:“河西军尚有八万士卒,但大多都是新兵,操训不足,难成战力。”

周钧问道:“河西军怎么会变成这样?”

裴冕起初犹豫,最后咬牙说道:“潼关一战,河西军中的主力,几乎被抽调一空,从前的那些精锐,如今大多

已经成了贼军的俘虏。”

众将闻言,皆是沉默。

裴冕苦笑道:“我听闻,河西军尚且还算是好的,更惨的是陇右军。他们靠近长安,被抽调的士卒更多。而且那里地广人稀,募兵不易,所以当下兵员严重不足。”

周钧清楚,裴冕说这些话,虽然存了一些畏战的念头,但总体来说,的确算是实话。

河西、陇右二军,经历了南诏之战和潼关之战,精锐大多已经消耗殆尽,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的确已经很难形成战力。

于是,周钧看向唯一还未发言的朔方军代表,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曾经从郭子仪口中,无数次听过周钧的大名,但正式见面,这却是第一次。

在郭子仪的口中,周钧有勇有谋,忠肝义胆,而且将炒茶法相赠,对朔方军有大恩。

未见面时,身为铁勒人的仆固怀恩,心中一直以为周钧身高八尺,英武神勇,壮若铁塔。

可真正的周钧,年纪轻轻、样貌俊俏、温文尔雅,根本不像是武官,更像是文官。

心中有些失望的仆固怀恩,面上不敢有半分怠慢,向周钧拱手说道:“大帅,朔方军先前收复常山、藁城、九门等等州县,前军曾经一度推至赵郡。”

周钧闻言,心中一喜,不愧是郭子仪,居然能啃下藁城、九门这些硬骨头,将战线推入河北的腹地赵郡。

仆固怀恩接下来的话,浇灭了周钧的喜悦:“大帅,朔方军如今已是强弩之末,一个月前,郭都护就着手撤兵回常山了。”

周钧一愣:“撤兵?为何?”

仆固怀恩随后解释了缘由,归结起来,其实就二字——粮草。

朔方六万大军,与史思明部作战多月,所耗粮草甚巨。

安禄山当初在叛变前,花了数年的时间广积粮,史思明自然是不愁粮草。

但朔方军不同,军中粮草一半是自给自足,一半是要靠关中补给。

然而,自然灾害再加上关中大乱,南方供给不上,朔方军本就缺粮;再加上屯田歉收,唯一可用作赚取军饷的营产炒茶,又因为战祸不得不关门。

所以,眼下的朔方军,已经处于粮草见底的处境,再不退兵,恐怕就会引来大败。

郭子仪也是无奈,只能下令退兵。

周钧听完仆固怀恩的话,又向裴冕问道:“河西粮草还有多少?”

裴冕摇头道:“流民涌入,抬高粮价,再加上还要向安西北庭二军供粮,河西之中的存粮也不多了。”

周钧叹了口气,迎战河北叛军,军队倒是都到齐了,但粮食却见底了。

仆固怀恩又说道:“大帅,除了粮草,末将还有一事。”

周钧:“何事?”

仆固怀恩:“贼军大将史思明,有勇有谋,工于心计,实乃心腹大患,大帅不得不防。”

听见史思明这个名字,周钧开口询问细节。

随着仆固怀恩的叙述,周钧越听越是心惊。

面对来势汹汹的朔方军,史思明自知兵力不敌,并没有选择硬抗,而是坚壁清野,一边和朔方军打拉锯战,一边找准机会搞偷袭。

从常山到九门,粮道狭窄难行,而且两旁都是山岩,非常适合于埋伏。

于是,史思明干脆在正面战场上边打边退,反而将重点放在了偷袭粮道之上。

对上朔方军的运粮队,史思明以轻骑扰之,而且毫不恋战,以火油、火箭焚尽之后,就立即撤退,不给朔方军任何反击的机会。

这样一来,朔方军的粮草压力陡增,甚至有一段时间断粮,不得不宰马分食。

不仅如此,史思明在西边与朔方军作战,在东边又与颜真卿率领的河北义军作战。

两线作战的史思明,不仅没有失利,反而连连取胜。

郭子仪从赵郡撤兵之际,史思明埋伏追击了一次,发现占不到便宜,就将注意力转到了北方的颜真卿身上。

利用轻骑奇袭,史思明先后攻下了信都、景城、清河、博平、乐安以及坚守了整整一年的平原、饶阳等郡。

景城太守李暐战死;饶阳太守李系投火自杀;饶阳裨将张兴被俘之后宁死不屈,最后被绑在木板上活活锯死。

就连颜真卿,见大势已去,也不得不丢下平原郡,向南逃跑。

至此,河北二十三郡,又重新落入叛军之手。

周钧听到这里,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他清楚史思明难缠,但是却没想到,难缠到了如此地步。

而且,眼下虽然聚齐了安西、北庭、河西、朔方四军,但缺粮一事,却成了掣肘进军河北的最大麻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