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诡秘神探 > 第20章 顺水人情

第20章 顺水人情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耶律奚底狠狠地把大刀插进土里:“撒合下令大军北撤,能逃多少是多少吧,我带人殿后。”

辽国分北南面官制,南面官制使用汉制,负责治理幽云地区。北面官制使用契丹习俗治理北方部落。其中北面官掌国家核心,决定国家大策,多由契丹人担任要职。南面官制仿照中原政权设置,大部分的官职虚有其名。

强大的迭剌部使得耶律阿保机震慑住了其他七部契丹,坐稳了汗位,但同样产生了新的威胁。因此阿保机分迭剌部为五院部、六院部,设夷离堇统辖。

后来辽太宗改五院部、六院部与乙室部夷离堇为大王,在朝又称大王院。因此,五院部在朝称北大王院,六院部又称南大王院。

北、南大王院在朝为北面官系统,在地方则负责五院部、六院部的部落事务,是契丹学习汉化,加强集权的措施。

宋军前军冲杀耶律奚底大营后,赵光义亲率宋军中军主力,抵达城北,全线绞杀耶律奚底败军。整个幽州北部到处都是契丹人溃军,无主的牛羊,马匹、骆驼,四散奔逃。

幽州城头,权南京留守韩德让此时正在远望幽州城北的宋辽大战。他刚接到城头通报,城北出现大规模宋军的时候,韩德让还以为守将在说胡话。

直到他亲自登上城头,才发现宋军兵马起码数万人,正在绞杀北院大王的万余人马。

韩德让回头看了一眼知三司事刘弘,发现对方同样是一脸的惊诧。韩德让是辽国南京兵马都总管府的最高指挥,也是幽州汉官第一人。

此时他迅速镇定下心思说道:“刘司使,光看此处宋军就有数万人马。而南面诸城池居然毫无反应之力,全无音讯北传,以至于宋军现在出现在幽州城,我等还无准备。”

“我猜测,此次宋主出兵,恐怕不下十万人之数,宋人来势汹汹。”

“韩留守,我等还需尽快部署人马,加强防御。这北院大王的大军一败,短时间内,这幽州附近恐怕再无建制人马可以前来援护。”

两人看着北院大王的大军被宋军绞杀,漫无边际的宋军让他们心头升起来一股浓浓的无力感。

耶律学古一行百十余骑,被宋军隔断在大军在外,根本无力向北突破。耶律学古一咬牙索性朝幽州城奔去。

耶律学古望着城头人头攒动,厉声道:“城头可是韩留守?某乃耶律学古,快放我进城。”

韩德让闻言,远眺宋军尚在追缴北院大王的主力,无人顾忌这百余人马,于是下令赶紧将耶律学古一行放了进来,之后他下令封死了幽州城所有的城门。

幽州城北,赵光义一身衮龙袍,披红色披风,全身并未着甲,胯下骑着河东骏马。御龙直指挥使高琼带领左右班直紧紧围护在周旁。

“高琼、傅潜,你看当日,诸将还不欲随朕北上。如今,追亡逐北,杀得辽军溃不成行。若是当日,没有崔仲文直言,这幽云地区又得等到何日才能收复?”

高琼默默听罢,颔首半晌无语。倒是傅潜满脸谄媚的说道:“官家,这些军中大将,只顾一家的荣辱,哪儿里能有官家这样,统筹兼顾,腹纳九州之量。”

赵光义看着这位心腹爱将,大笑道:“高琼讷于言,远不如你傅潜。”

乙室王撒合收拢辽军,随后驻扎在沙河一线,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和统军使萧讨古赶来汇合。

进帐后,耶律奚底把马鞭仍在一旁,朝着乙室王问道:“撒合,此番大军损失几何?”

大帐内,撒合看了看一脸愧色的耶律奚底,随即回道:“此时我军兵马不足万人,宋军势大,我等恐怕暂时没有再战之力。”

萧讨古同样一脸戚戚,大军损失三分之一以上,这可是大败,以后少不了被追责处罚。他也是满心的羞愧,随即说道:“快向上京求援吧,发敕走马牌,请求援军。”

辽军的传讯银牌,牌面上刻有“宜速”二字,又名“敕走马牌”,一昼夜可驰七百里,非紧急军情不可用,当下自然是十万火急,乙室王亲自出帐料理此事,留耶律奚底和萧讨古在营内休息。

幽州城内,从耶律学古口中得知,耶律奚底十六日前后就知道宋军北上的消息,但是却没有通知幽州城内的汉官。

这让韩德让怒不可遏,对耶律学古说道:“若此次幽州得以保全,我势必要穷究耶律奚底的罪责,求国主给个交代。”

随后韩德让平复了下语气,再次说道:“此次幽州毫无准备,就请耶律学古将军暂任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与我共同守卫南京。”

“敢不遵守留守军令。”

北、南大王府除了平时跟随辽主四时捺钵外,还有镇戍南境的职责。因此南府宰相耶律沙、南府大王耶律斜轸闻讯宋主北上后,在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兵败后,先后率兵抵达幽州地区。

耶律沙前番率军兵败白马岭,本部兵马死伤惨重。此次来援,他先和耶律奚底会师,两军兵力仍旧不过两万,就此驻扎在清河北、沙河南一线,不敢进击。

辽军清河大营,耶律奚底和耶律沙面面相觑,两个人都是被宋人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兵折将的,因此多少有种同病相怜的知己感。

“奚底,宋军势大,我等兵微将寡,你看就在此等候国主诏令,如何?”耶律沙率先开口道。

“不错,游骑探查,宋军恐怕至少十万兵马云集幽州一线。为了保全军力,以图后进,还是派人知会斜轸同来此处,我等在外围袭扰宋军,等候上京的援兵。”

六月十九日,赵光义下令部署四面围城事宜。命定国节度使宋偓、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彰信节度使刘遇、定武节度使孟玄喆分任四面攻城官。

令曹翰,米信领万余人马驻扎幽州东南,为预备军,赵光义亲率一部主力驻扎城西华严寺周边。

以宣徽南院使潘美知幽州行府,度支判官奚屿、户部判官杜载辅佐管理幽州行政,派人招抚幽州地方州县。

此外,李继隆和郭守文奉命率军五千往幽州北面扫荡,马仁瑀率军六千兵马往幽州以西扫荡。

宋军此次闪击幽燕,孔守正暗夜下岐沟关,李继隆涿州城北灭耶律隆德军,随后又在幽州城北,清河一线大败辽军北院大王军,宋军军势犀利,势不可挡。

地方县乡长官降者如云,幽州山后八军瓷窑军务官三人投降,幽燕汉儿听闻汉军再次北上,人人面带喜色。

“必兴,必改,你二人之前太过莽撞了,身为亲军都一员,自当援护将军左右,怎么能擅自出阵追敌呢?”

李进一本正经地做着战后总结,对呼延家兄弟二人耳提面命,他看着兄弟二人黑脸涨红,面色发烫,接着语重心长地说道:“下不为例,你们要知道,将乃一军之胆,三军要害。只要李将军在,万事可为。好好跟着我,有的是战场厮杀,迟早会立功受赏的。”

呼延兄弟二人齐声道:“是。”

“去把向导李泉喊来,下去歇息吧。”

李进看着这个活地图,随即问道:“怎么幽燕之地水网如此密集?这清河,沙河又是怎么个流向?”

李泉作为土生土长的幽州人,对幽州的山河地貌有着一定的了解,稍作思索后,用手在拿着一块石头在地上画着:“校尉,您看,这里是幽州。城北一线清河,再往西北走又有沙河,是东北南三条沙河汇聚形成的,这两条河又是温榆河的支流,分处南北。”

李进听得是迷迷糊糊的,他也是没想到北边居然还有如此多的河流,对于北京附近的河流,也就知道个永定河,卢沟河。

没想到还是一条河,北京北边和西边山脉中的山岭间道就更多了。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欺我。

这次从河东东进河北,再北上幽燕,李进一路增长了不少见识,几乎到处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此次北上十几万人,其实也算是一只大军了,但是仍然有兵力捉襟见肘的地方,尤其是马军比例不足。

而战线拉得太长的话,反而极有可能被辽人各个击破,甚至可能会出现马奇诺防线那样的事故。

因此李进和李继隆也是渐渐明白了官家的心思,稳扎稳打,兵来将挡,最好决战于幽州城下。

其实这也算是取舍问题,李继隆虽然祖籍上党,但是其父跟随太祖皇帝南征北战后,家族重心也迁到了东京。

他对北边的地理倒是不甚熟悉了,也就没法从全局考虑,更别说李进这个毫无战争地理储备的睁眼瞎。

李进摇摇头,拍了拍李泉的肩膀:“别说了,你下回跟着我的亲兵都行动,好好带路,赏赐绝对少不了你的,下去吧。”

王贵走进营帐朝李进说道:“二哥,将军议事归来,喊你有事儿。”

李进走进李继隆的将帐,呼延赞、荆嗣、刘义、马进已经赶到,营帐内还有另外两个生面孔,他估摸着应当是官家给李继隆补充了两个指挥的兵马。

李继隆看着李进坐到马进的下首,点了点头,随即说道:“官家令我和郭将军各率军二千余人往幽州北面游弋,今日我等先在幽州驻扎修整,待诸位领齐军资械备,明日北上。”

“是。”

“......”

涿州一处山村里,猎户郭文敲响了同村李应家的小门。

“李大哥,是我,郭家大郎。”

李应闻声赶忙开门把郭文迎了进去,二人边走边说:“郭文,你来寻我何事?”

郭文一脸兴奋地说道:“李大哥,你听说了没有?听说南边宋人北上打辽狗了。”

李应听到郭文的话,轻轻地把房门关上,随即说道:“不错,前两日,我亲眼看到宋人在涿州城北,大败辽人,杀伤辽人恐怕有几千人。”

听到李应的话,郭文激动地来回踱步:“李大哥,你心里可有想法?这多少年了,这契丹人作威作福,一直压着河北汉儿苦不堪言。此时王师北上,若能驱逐这群辽狗,我等可就苦尽甘来了。”

李应本来心里也有些想法,被郭文这么一说,更加心动:“好,你我明日再寻些后生,弄点酒肉,北上犒军,也看看这宋军堪不堪用。”

“好。”

李进在将帐留到了最后,看着左右无人,坐到了李继隆的下首左侧,问道:“将军,我们就两千人马,加上郭将军也就五千人马。这北边还有什么北院大王的残军不知道猫在哪里,往北边巡视,我们兵力会不会太少了。”

李继隆看着李进,没好气地说道:“我们也就是个偏军而已,若有辽国大军袭来,及时把消息带回来就行了,官家并未对我等有过期求。”

“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怕死的要命。”

李进被李继隆点破心思,也不尴尬,笑着回道:“那就好,我就先下去准备明日之事,将军,我先告辞了。”

独处的李继隆叹息一声:“我何时才能独领大军?”

二十日,宋军四面围城,幽州之战打响。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带兵六千,再次姗姗来迟,屯兵得胜口。

等郭守文和李继隆率军抵达温榆河南部,耶律奚底和耶律沙早就率人继续北撤得没影了。

二人分作两部,郭守文和李继隆一前一后,沿着温榆河河道一路北上,搜寻辽军的踪迹。

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听闻宋军先锋五千余人北上,稍作思量,准备南下应敌。北府宰相萧干也在斜轸军中,与耶律斜轸一同南下。

萧干骑马追上斜轸,问道:“斜轸大王,可有破敌之策?”

耶律斜轸看着萧干,胸中仿佛计策已定:“宋人一路北上,鲜有败绩。正所谓骄兵必败,萧相,且看我如何破敌。”

萧干看着耶律斜轸胜券在握,不由得摇了摇头,心想着:“这南院大王什么都好,就是喜欢误期,还看不上其他几位幽州将帅。都是契丹人,何苦又姗姗来迟,这般膈应人。罢了,好好助他破敌就是了。”

渤海帅达兰罕率本部兵马走在大军最后,其左右心腹窃窃私语,似乎在密谋些什么。达兰罕看着前面的辽军南院大王旗,嘴角撇着冷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