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 第404章 和平改编

第404章 和平改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栗养志不得不承认,在和明军的历次交易中,确实没有发生过“不愉快”事件。

朱由榔的开价一向很高,但履约情况也同样很好。

比如说永历十四年的赎人交易,朱由榔一次性就赚了他八万多两银子。

但当栗养志见到被赎回的数百军官、家丁,立即发现这个钱花得很值。因为明军既没有剪掉那些军官的大拇指,也没有严刑拷打,把那些人折磨得奄奄一息。

说好三百两一个军官,就真的把人完完整整地送了回来,还养得白白胖胖的,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又比如在战船换火枪的交易中,朱由榔所交付的燧发枪居然都是新枪,不是旧货或次品;所交付的粮食粒粒饱满,连一点发霉的陈米都没有。

这几次交易给了栗养志一个印象,那就是大明天子很守信用,不会偷奸耍滑。

再加上李忠良有理有据的分析,栗、高二人很快打消疑虑,决定一起率部归降大明,接受和平改编。

这次改旗易帜并没有引起太大混乱,很快就有一支来自香江岛的受降团前往雷州,正式接受高雷廉的归降。

受降团的正使是郭之奇,让栗、高二人感到安心不少。

在永历迁播安龙之前,郭之奇一直在两广联络义军,策反清将归明。栗、高二人也收过他的策反信,见过他派来的使者,双方算是老相识了。

朱由榔派这样一个内阁大臣前来,证明他对这次受降很重视。

情况也确实如此。

近三万清军,在还有余力自保的的情况下,主动放下武器归降,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外交胜利,意义之重大,不亚于一场大会战。

朱由榔抽调一大批精兵强将,包括参谋官骆雁行、武将薛开山等两百余人,和郭之奇一起组成受降团。

一来,趁此机会培养受降人才,积累受降经验;二来,将这次受降打造成宣传样板,吸引更多清军反正。

根据朱由榔的旨意,高雷廉军团将被改编为步兵预备第七、第八师,编制各六千人,实编各三千人。

栗养志和高进库分别担任师长,授准将军衔。

郭之奇告诉他们,准将是御林军的高级军衔,只有当上副师长或以上军职才能拥有,大约等于以前的都指挥佥事,或者还要略高一些。

不过,老的那一套职衔太过泛滥,拥有都督佥事、左都督之类职衔的人一大堆,无法正确表示受衔者的身份地位,御林军已经弃用。

新的这套军衔授予十分严格,军中职务没达到级别,不可能越级拿到军衔。不过一旦拿到就是终身荣誉,即使退役也不会剥夺。

主力师的正职一般是少将,第七、第八师的战斗力没达到要求,只能算后备师。

等这两个预备师在后面的战斗中建立功勋,证明自己的实力,才能成为真正的御林军,到时指挥官也会相应升为少将。

栗养志知道御林军的师级单位比清军的一个军镇还要强,师长最少也相当于一个总兵。

不过,他早在顺治十一年,就已经是都督佥事,现在反倒只被授予都指挥佥事,级别也降得太多了些。

他的不满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因为他很快得知,马宝、白文选目前也只领中将军衔,这种不满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要说李定国,就是和马宝、白文选这些宿将比,自己的道行也还差得远。和这些从龙旧臣仅相隔两级,这个军衔确实不低了。

和个人的职位、荣誉相比,受降团大刀阔斧的裁军行动,则更让他们心疼。

按照御林军的选拔标准,原绿营士兵要一次性裁撤一半。首先就是老弱病残,通通按退伍处理。

身体要求高还不算,受降团还要对剩下的士兵进行一对一询问。只有身世清楚,答案令受降团满意的士兵,才能被送往琼州的训练营进行受训。

一开始,很多士兵因为答错问题而被刷下。后来,很多通过者总结出最佳答案。

比如说当军官询问,为什么要加入御林军时,不能答“没地方去”、“当兵吃粮”,而是要回答“为国效力”、“驱逐鞑虏”等等。

最佳答案是怎么被发现的,谁也说不清。不过当这些口号被要求大声喊出来时,很多士兵的心里都隐约有所触动。

栗养志曾担心这样大规模的裁军会引起骚动,甚至哗变。不过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心实属多余。

因为明军的退伍福利实在是太好了,好到令人难以置信。

根据退伍条例,已服兵役的男丁如果原本没有田地,可以领到十亩生地开垦,面积在十亩到二十亩之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不愿意种田者,还会被蜂拥而来的种植园主、盐田老板招募。那些琼州老板愿意支付一大笔钱招募他们,每月至少七八钱,生活绝对有保障。

实在不愿意接受安排的士兵们,还可以领一笔路费返乡。

被裁撤的士兵没有因为失去收入来源而沦为乞丐,自然也没有哗变的动力。

从底层绿营兵变成农民或工人,大多数人没有沮丧或满怀怨气,而是充满对新生活的憧憬。

这一系列操作让栗、高等人看得目瞪口呆,他们越看越觉得,选择归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明军对待退伍兵都那么好,对待现役战士就更不用说了。难怪明军的战斗意志会那么顽强,即使面临巨大劣势,也很少有人主动投降。

就在栗、高二人感到满意的时候,郭之奇再度找到他们,传达来自皇帝的最新恩赐。

朱由榔准备让位于安南的军官学校整体搬迁,迁到广州黄埔的长洲岛,以表达打赢广州战役的决心。

天子还准备在长洲岛附近的小谷围岛重建国子监。祭酒和左右司业的人选都定好了,分别是朱之瑜、顾炎武和黄宗羲。

“都是当世大儒啊!”

“不错,还有来自泰西的大儒授业解惑。陛下有旨,两位将军都可以推荐三名年轻才俊,免试进入国子监求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