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 第213章 全民皆兵

第213章 全民皆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为了收复昆明,把清军赶出云南,滇西和滇南几乎倾尽全力,不但在原有兵力基础上征召了数万新兵,还发动了二十多万民夫运送辎重物资。

  如果没有那么多百姓的支持,李定国不可能从大理一路打到昆明,开远也不可能坚持那么久。

  胜利的代价也非常沉重,数以万计的战斗伤亡就不说了,还耽误了农时。

  之前明军之仅占领滇西南,可以通过贸易在安南和缅甸购买粮食,用元江和伊洛瓦底江给前线运粮输血。

  如今整个云南人口以百万计,每天消耗的粮食是天文数字。买粮需要的银钱还可以忍受,但是运输问题无法解决。

  云南几乎全是山地,又缺少一条贯穿全省,适合航运的河流,从滇西、滇南运粮道滇东、滇北非常困难,路上的损耗大到无法持续的地步。

  所以朱由榔认为,明军当务之急不是攻城略地,而是尽快恢复粮食生产,否则下半年云南就要面临严重的饥荒。

  “昆明附近全是良田,大理、曲靖一带也有不少,总计高达数百万亩。耕地长期不耕种就会退化,慢慢长满野草,以后恢复起来就难了。”

  朱由榔给将士们算了一笔账,最少需要三十万健壮劳力去耕种,整个云南才能在几年内恢复元气。

  冯双礼对此也表示认同,成都号称天府之国,周边也有大量良田,但是由于抛荒太久,现在都快退化成生地了。

  “我们在成都的军屯收成并不好,种地的人多了兵力就不足,部队多了种地的人又不够。”

  刘晋戈倒是尴尬地表示,奉节一带部队很多,良田却很少,想要种地都无地可种。

  忠贞营长期处于半饥饿的状态,全军上下都过得很苦。

  “那肯定是不行的,十几万天天挨饿的疲兵,肯定不如几万吃饱穿暖,天天训练的精兵强。”

  朱由榔一边说着,在地图指向曲靖等几个战略要地,提出在这些地方保持数万常备军,防止吴三桂反扑即可。其他州府应该让一部分士兵退伍,投入生产之中。

  面对未来清军可能重新大举进攻云南的问题,朱由榔提出了全民皆兵的概念。

  “大家都不愿意当兵,主要是士兵过得太苦了,而且一旦加入部队,大部分人除了战死或者溃败时逃跑,没有其他结局。所以朕打算定一个期限,普通士兵只要参军满三年,就可以选择光荣退伍,拿着朝廷赏赐的田地安享晚年。”

  接着朱由榔拿出了一套退伍的方案,总体原则是伤残、年迈、入伍时间太长的普通士兵优先退伍,赏赐的田地按当兵年限和功勋计算,从十亩到五十亩不等。

  这部分人总数可能达到数万,省下来的军饷、军粮可以用来提高士兵待遇,购置装备,训练新兵。

  退伍的士兵将会分配到各个新的村庄,当上甲长、村长之类的小官。农忙时他们带领百姓去种地,农闲时组织村民训练。

  由于这些退伍军人无需缴纳高昂的购地分期款,卸甲归田后生活会过得很好,也许很快就会娶上媳妇,重新撑起一份家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