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南寻无一存,轻言堵绝路
日暮时,正是大雪漫天,万物肃杀之际。
诸葛亮凝视着北方,心中忧虑。
他刚刚又看过了一处卫所,这里更为夸张。
明面上此处应有兵勇三千,实际在位者,仅有不足两百。
这两百之中,年俞半百者近百人,身残不可用者,又五六十人。
仅剩下的人,才算是这卫所之中能战者。
而这些人,反而还要承担沉重的农务,鲜少时间训练。
如此兵勇,就连昔年益州的刘璋部将,恐怕都能过来威武一番。
“兵制必须得改,否则不必等外敌入侵,我大明就已无兵将可用了。”
诸葛亮叹息着,更忍不住的问道。
“莫非我大明除却九边以外,内地竟无可用之兵了?”
跟随在诸葛亮身后的锦衣卫都不敢说话,唯独王承恩敢上前,施礼柔声道。
“皇上莫恼,老奴倒是听说,自此处往南方去,有昔年戚继光统辖过的区域,在那里应当能寻得您想要的良兵。只是皇上,这天也快暗了,我们是不是该回去了。”
诸葛亮摇摇头,否决了回去的念头。
身处紫禁城之内固然安全,但四方糜烂,若再不外出探寻真相,自己就像是位于高阁却遇火起之人,手中抱水却抵不过四面八方的火势。
唯一的办法,自当是下高阁,从基层灭火,方能化解。
而王承恩所说的戚继光,诸葛亮亦有所耳闻,也是一位良将。
既如此,他更不愿意回去了。
“那便去,连夜也得赶到。只是得派人回宫里知会一声,停了明日的早朝。”
“是。”
王承恩当即点头,前去安排。
至于皇上安全问题,他倒不是很担心。
此次出行,早就调来了各地锦衣卫,更有健儿在前方探路,各地卫所无调令又不得擅动,安全自然无忧。
只是连夜赶路,他倒是很担心新皇的身体。
一夜尽是无话,诸葛亮赶了一整夜的路以后,又赶到了位于天津以南的又一处卫所。
这回诸葛亮已经不愿意隐藏自己的身份,领着锦衣卫便大步走进了军营。
然而换来的,依旧是同一个结果,无非是程度轻微一点罢了。
如此兵力,若遇逆贼偷袭,必然溃败。
“王承恩,再往南还有吗?”
诸葛亮却不死心,还想再往南探寻卫所。他登一小山丘远眺,希望能在这大明土地上,找到尚未腐化的卫所。
昔年他统领荆州之时,也是先走遍四方,对基层有了深入的了解以后,才敢进行革新。
如果不进行调查就革新,那必然是瞎指挥,拍脑袋想出来的蠢办法。
所以诸葛亮还想探查更多的卫所,将所有情况有掌握。
然而这一回,王承恩却是不敢再放了,扑腾一下遂跪到诸葛亮面前。
“皇上,老奴知道您心急,可是再往南,就要出了京畿地区了。到了那一边,流民无数,劫匪遍地,万一稍有不慎伤了龙体,老奴万死难辞其咎啊!”
诸葛亮闻言,却反问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何言出了京畿,便似入了地狱一般。莫不是锦衣卫只在京畿地区实力强劲,出了京畿,就处处受制于人了?”
王承恩闻言心神大震,天呐,新皇竟聪慧至此?
再往南确实如新皇所言,一出京畿,锦衣卫力量便逐渐薄弱,转而需要靠各地卫所护卫。
然而这些卫所滥竽充数,如何能挡得住匪徒?
所以他才有此劝阻。
而在诸葛亮看来,事情却更加严重。
连自己都无法随意前往京畿以外的地区,那下达的政令呢?
这不就成了政令不出京,出京如废纸的现状了吗?
诸葛亮沉默了,他目前已经稳定了政局,下放了田尔耕,魏忠贤往江南缴矿税,也该到整顿军务的时候了。
既已清楚现状,也该返回京城制定明对之法了。
“好吧,先回去吧。不过立马让在京锦衣卫去调查各地卫所千户,我需要知道这些个蛀虫们都拿兵血干了什么事!”
“遵旨!”
王承恩发觉新皇听劝,心中大喜。
只是他还没高兴一会,忽见新皇眉毛一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