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御梦行者 > 第十章 现实流体化

第十章 现实流体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一道题目先是给出了一大堆包含有很多“S”和很多括号的恐怖的公式图,然后是一个像个举着鼻子的大象似的怪模怪样的机器,最后还是一大张数据表。

  题目要求的是,通过归纳和计算,把概率计算结果尽量接近1。

  “这个我看出点端倪了,这玩意是个大炮。”王巨君一本正经地说。

  “乔小姐,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前面这堆公式,难道是用哥德尔数编制的编码么?”霍鹰疑惑地问。

  “你说的有道理。”乔安娜点点头,“按照这上面的英文说明,这个设备恐怕是一台调用了哥德尔数编制的编码进行调试的,具有自我学习机能的人工智能机器。只不过……”

  “请等一下,拜托诸位,晚生是文科生,”安家宜很窘迫地说道,“能不能用我能听得懂得话来解释……”

  乔安娜点了点头,说道:

  “目前,逻辑最严密的数学语言,就是用哥德尔数编制的哥德尔语言。

  哥德尔语言是解决第三次数学危机的一种方案。

  第三次数学危机是由当代著名哲学家罗素提出的一个关于集合论悖论,用白话举例子就是:假如一位理发师只会给‘不会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这位理发师能不能给自己理发呢?

  这话在外行人看来就是诡辩和抬杠,但在数学家眼中,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动摇了集合论这一当代数学基石。

  我不想给你引用哪怕一个数学公式,我怕你嫌烦,或者看不懂。

  总之,我告诉你结论,就是库尔特·哥德尔提出了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成为化解罗素悖论的一个有效手段,拯救了当代数学界。

  这一个数学过程的科学应用,就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阿兰·图灵、冯·诺依曼和朱传榘等科学家设计了当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架构,而之所以计算机能够进行逻辑运算,背后离不开哥德尔的逻辑学的成果。

  目前的电子计算机所使用的二进制语言,并没有能够完全实现用哥德尔数进行编制。

  因为从理论上讲,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是有限的,计算机不可能无限枚举所有的可能;或者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假如电子计算机试图通过枚举所有的可能来获得100%准确的结论,那么,消耗的能量和时间将远远大于可承受的范围。

  所以,当代的二进制电子计算机,严格的讲,计算的结果都是‘无限接近准确的’,而不是‘绝对准确的’。

  我刚才试图向你解释一个结论性的内容,即,在咱们这个世界上,特别是宏观系统下,实际上潜藏着一个矛盾,是所有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极力回避的,即,现实的确定性。“

  “现实的确定性?”这是安家宜极端感兴趣的话题,于是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听。

  乔安娜接着说:“在数学上,‘现实的确定’可以是用事件发生的概率来表示。

  我举个例子。你如,你今天出门去,看到太阳升起来。这就是你的现实。”

  “当然……”

  “那么,太阳一定会升起来么?”

  “嗯,只要太阳还在的话……”

  “说的非常好。‘太阳还在’这件事,是100%必然发生的么?

  不是的!是个概率事件,只不过是个概率极大、极大的事件,但绝不是概率100%的事件。

  完全有可能,你早上出门,太阳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在了,比如被外星人炸掉了,被凭空出现的黑洞吃掉了,或者其他什么莫名其妙的理由……

  所以,现实的确定性来自于事件发生的概率。

  假如能够计算出宇宙中某一件事的发生的概率,那就意味着你能操纵、至少是影响到这个层面的现实。

  所以,科学家在设想,假如有一台计算机,能够进行完备的思考和学习,它的运算语言一定是用逻辑完备的哥德尔语言编辑的。

  这就意味着,这台计算机计算的结果,一定是绝对‘正确的’,而不是‘接近正确的’。

  当然,理论上,这样的计算机是不存在的,除非……”

  “除非什么?”安家宜疑惑的问。

  “除非驱动它的,不是电子,而是莱布尼茨单子。”霍鹰接着乔安娜的话说道。

  他指着屏幕上的一段英文说,“这是一台不可能存在的设备,因为,这不是一台电子计算机,而是一台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

  “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又是什么鬼东西?”安家宜感觉到,自己的脑袋已经要爆炸了。

  “这个我给你解释,毕竟计算机方面是我的长项。”霍鹰说道,“莱布尼茨这个人,你应该知道,他是和牛顿齐名的、同级别的大神。

  他曾经设想过宇宙基本粒子,应该是一种能动的、不能分割的精神实体,这被称为莱布尼茨单子——换言之,他认为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应该是有意识的,而不是如今人们认识中的那种完全绝对随机、绝对抽象、绝对客观的微观粒子。

  本题中给出的设备,就是假设存在一个由有意识的莱布尼茨单子驱动的——而不是眼前我们使用的这台用电子驱动的——并且用完备的哥德尔语言编辑的计算机。

  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可以做到像人脑一样兼顾不同的念头,并以类似量子坍缩的形式在不同的动态解中取舍出一个固定解;同时又可以像电子计算机一样,以哥德尔逻辑为支撑,穷举可能的情况,进行完备的推断。

  那么,至少在解决某个单一的、预设计算公式的具体问题上,它完全拥有超过人脑甚至一般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那……这个玩意为什么画的跟一台大炮似的?”王巨君问道。

  “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也不明白。这道题目给出的设备图纸,大概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咱们刚才讨论的、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关系到的都是中间这部分计算模块的。

  后面这个跟炮口似的,甚至还有炮管,实在是看不来是个什么东西。

  我猜测它大概能够发射个什么。”霍鹰挠着头说。

  “假如它能发射莱布尼茨单子呢?”乔安娜皱着眉对霍鹰说。

  “你的意思是,这东西能够把计算好的莱布尼茨单子加速,然后发射出去?当然,假如莱布尼茨单子存在的话?”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我觉得不可能。这不合逻辑。现实的逻辑会崩溃的。”

  “这话我觉得你说到点子上了。”乔安娜说,“这货有可能是一把枪,或者一门大炮,它能够发射一枚逻辑炮弹,从而把现实撕破。

  这个题目中假设的这个设备,从理论上可以改变某个范围内所有有关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即是破坏了某一个范围的现实的稳定度。“

  “这真是个可怕的武器。”安家宜感叹到。

  “可不是嘛。当然,在现实,这个东西是不可能被造出来的。

  原因有两个,第一点莱布尼茨单子是不存在的;第二点是操作这台设备的人,恐怕不能是普通人,必须是个疯子。

  因为,任何一个活在单体宇宙中的大脑,都无法承受驱动这种‘逻辑大炮’后坐力带来的精神冲击。”

  “嗯,进一步想,与其说它是一门大炮,不如说它更像……你还记得小时候那种崩爆米花的机器么?

  底下有个炉子烧着,上面有个球形压力舱,人坐在一边,用摇把转呀转。等压力够了,把压力舱拿下来,用撬棍一撬,轰的一声,爆米花了出来。“

  “还真是,莱布尼茨单子在舱体的微管中被‘加热加压’,然后,轰的一飞出来。”她这么一说,我觉得还真形象。

  “所以,题目中描述的,与其说是大炮,不如说是个爆米花机。

  然后,题目要求我们给这台危险的、会轰的一声炸出莱布尼茨单子的爆米花机,装一个撬棍,好让这里面在压力极大的情况下,能把这个莱布尼茨单子给崩出来。”

  “原来如此……”

  第二道题展示了很多计算机语言相关的公式,以及一些长得像瓶瓶罐罐似的设备图纸。

  作为文科生,安家宜自觉已经彻底放弃了。

  文件的图纸中绘制的设备,在他看来完全是天书一样。

  乔安娜指着文件上一团长得像寒冬腊月捆在一起准备拿来烧火取暖的稻草一模一样的、仿佛是长着很多‘毛刺’的,用很多大括号括在一起的一大团数学公式,对我们解释道:

  “你们看,这是信息传播学中的数学应用——香农公式的升级版本。

  按我的理解,这道题目涉及的内容大概可以氛围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拓扑学描绘的信息传播学,也就是优化了的‘香农公式’,用包括非线性代数的高等数学描述了信息传播的模式。

  第二部分似乎是流体力学的相关公式,特别是后面的数据,显然复合伯努利方程所描述的情形。

  但是,拓扑信息学和流体力学二者之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

  题目给出的这个设备,为什么输入的数据和输出的数据的两端,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两种数学范畴呢?

  题目提到两个关键的信息:

  1、自人类诞生以来,作为一种智慧生命,从某种角度上说,人类所生产的唯一产品就是信息。

  5万年前,人类刻在岩石上的壁画,大概一年生产1千字节的信息。

  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手机的发明,人类突然暴发出巨大的信息生产能力。

  电脑和手机帮助我们打字、拍照、录音、摄像……这一切使得信息生产变得越来越方便。

  每年人类生产的信息总量200ZB以上。

  2、信息是有重量的。仅仅观察以电子计算机形式存储的电子信息。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1个字节的重量大概是10的负18次方克。

  这个数字听着好像不大的。

  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按照前面的说法,全世界人类一年生产的信息,也不过就是1千克左右的重量。

  就算是再过20年,人类生产的信息的总重量也不过就是200千克,听着也不多。

  但这是基于电子计算机来考量的。

  假如是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呢?”

  “这又有什么区别呢?”安家宜问道,“我实在是不懂这有什么不同啊。”

  “假如收集存储数据的,是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信息的质量就完全有意义了。

  信息的重量越大,莱布尼茨单子的活跃度就越高——它的熵值越高,它就越活跃,而由此导致,这台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周围的现实稳定性就越低。

  这就是著名的‘贝叶斯样缪’,即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会受到人择原理的影响,观察者的信息量越大,概率公式出现错误的可能就越高。”

  “人择原理又是什么?”安家宜傻里傻气地问。

  乔安娜白了一眼,用很不屑的语气说:“人择原理是宇宙学的基本原理。

  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假如这个宇宙没有被智慧生命观察到的话,这个宇宙就不能被称为是存在的。

  这不是神话,而是由很多物理学计算和观察的结果推断的。

  比如,著名的量子芝诺效应、也被称为图灵悖论的,描述的就是,当量子态的微观粒子被人类观察的时候,它们就不动;当它们不被观察的时候,就会到处乱动。

  观察者就好比是自习课在教室窗口后面探出脑袋的班主任,量子就好比是一班捣乱的学生——只要老师在看他们,他们就如如不动;只要老师的视线一移开,他们就猴急乱窜。

  虽然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我们的宇宙就是这么运作的。

  现实的稳定性完全取决于观察者是否存在。

  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是,当你没有看月亮的时候,月亮在这个现实中是不存在。

  从另一个视角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就是,你用什么样的态度看待你所处的现实,你的现实从物理学层面就是什么样子的。

  当你以完全客观的态度观察时,这个现实就稳如磐石的。

  假如你牵扯到的信息量越大,比如你杂生的念头越多,脑子越乱,你所观察的现实就越不稳定,现实就会变得像被干扰信号的电视一样,满是杂音和雪花。”

  “你说到这里,我突然开窍了。”安家宜恍然大悟地说,“根本上说,就是随着人类制造的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大,宇宙作为一个被人类这种智慧生命所观察的系统,就会越来越不稳定。”

  “应该谈不到整个宇宙,而只是与我们这些兼具‘信息制造者和现实观察者’的具体人身边的现实而已。”

  “我明白了,假如在后半部的流体力学公式中代入拓扑传播学表格所给出的数据的话,应该展示出这样一个结论:

  随着数据创造量越来越大,我们的‘现实’就会越来越‘流体化’。”霍鹰似乎也抓住了问题的重点。

  “流体是什么?”安家宜再次像白痴一样发问。

  “简单的说,流体就是这样的一种实体——当你给出一个无论多小的剪切力,它都会发生连续形变。

  你们看,信息不就完全符合这一点么?

  当你制造了一个信息,比如,你在网上发了一篇帖子,如果有人回帖、赞踩、转发,那么,这篇帖子就会造成连续性的现实影像。

  这就好比给这篇帖子里蕴含的信息一个‘剪切力’,这篇帖子的‘信息相位’就发生了连续形变。”

  “我明白了,”安家宜说,“简单的说就是,人人都是信息制造者的后果就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现实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是这么回事。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泛滥,垃圾信息会越来越多。传播速度最快的,往往是充满抓人眼球的充满负面能量的信息。”

  安家宜突然想起《银河漫游指南里》的一个笑话——提问:宇宙里飞的第二快飞船,它的引擎是用什么驱动的?

  回答:是用坏消息驱动的。因为坏消息传得快。

  这个笑话太冷了,实在不适合在这个严肃的场合说,会被乔小姐骂的。

  “越来越多的垃圾信息,最终会破坏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信息制造者自己的现实稳定性。

  这道题目教给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在网上散布垃圾信息。

  不散布垃圾信息这个做法,从物理学的层面上,这对每个人自己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虽然你说的不准确,但大概是这个意思。”乔安娜点点头说,“所以,我直觉感觉,这个设备大概是一个‘坏消息’收集器。

  从互联网上搜集海量的负面信息,然后用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阵列处理,从而使这个计算机阵列所能影响范围内的现实将会流体化。

  题目要我们做一个漏斗,把互联网这个大瓶子里的信息灌到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阵列这个小瓶子里。”

  “哦,原来如此。”安家宜歪着头,想了想,说出了一个心中的疑惑:“假如题目中所说的东西都是真的话,那么,吉布森公司搞出这些设备,是想干嘛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