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人在大唐,奶奶是则天女帝 > 第三十九章 要读书

第三十九章 要读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仙蕙的安慰,让李裹儿气恼于自己养气功夫不到位的同时,也放下了心底的大结。

  有家人的支持,或者说纵容,她就更加的“放飞自我”,甚至不在于遮掩自己的古怪。

  只是她万万没想到,让她“美丽”的心情不太美丽的,是她自己求来的东西——拜师成功。

  “咳,下课后到我书房来一下。”这天下课,她正准备带小姐妹们去看自己的“马球勇士”,就被王勃叫住了。

  李裹儿先是一愣,然后是狂喜,这个,是同意她拜师了?

  看来还是送师母管用啊!

  王勃仿佛看到了李裹儿那个笑容的深意,尴尬的咳嗽了一声,然后转身走掉了。

  老师是个脸皮薄的人,李裹儿自然不会让他难做。于是她在兄弟姐妹们好奇目光中,大声的宣布道,“老师要收我做入室弟子了,以后见着我要尊重些。”

  “他不是不喜欢你吗怎么同意收你了?”李明秀很是好奇。

  “因为我送了一个师母给他。”李裹儿笑嘻嘻的扔下了这个重磅炸弹,然后转身溜走,徒留后面一群人叽叽喳喳。

  她甚至还听到弟弟在跟旁边人议论,“师母是什么?我再送老师一个,是不是就能不交功课了。”

  呵呵呵呵……你要真敢送,功课会不会少我不知道,但老爹多半会打断你的腿。

  **

  坑完兄弟的李裹儿还没得意多少,来到书房就遭遇了一阵暴击。

  “这些,这些,这些,都是你要看的。”小书房里,王勃将一卷卷书放在了李裹儿面前,其中有些甚至是墨迹未干。

  “要看这些!”李裹儿整个人都呆住了,两眼麻木。

  “你不是一直嚷嚷着要拜我为师吗?”王勃面容严肃,“难道只是说说而已。”

  “我要拜师,自然不是说而已,只是,只是我以为先生会教我写诗。”李裹儿有些尴尬。

  她对于学问的认知,就是“能充面子”即可,谁要这么费劲吧啦的从头学?

  而且她看了下那些书的高度……真是往死里学的架势。

  “写诗?”王勃微微一怔,然后摇头,“我以后都不会写诗了。”

  他这辈子的遭遇,都是自恃才名,诗词取祸,所以王勃早就下定决心封笔。

  “什么?不写了?”李裹儿如丧考妣。

  她都已经脑补了一百多场,自己靠诗词技惊四座,被众人羡慕嫉妒,然后她才谦虚的表示不过尔耳,然后再雇一帮文人吹捧自己,甚至都开始认真思考要印多少册诗集……结果老师不教?

  “诗词本是消遣的玩意儿,不需要专门去学。”作为六岁能文的神童,王勃对学写诗的概念就是——那玩意儿还用学?

  好好读书才是正经事!

  “我又不需要当憨书生。”才女梦碎,李裹儿的心情也不大好,看着那一堆书,兴趣缺缺的说道,“我要当君主,会用人就可以了,不必事事躬亲。”

  “那如何用人?”王勃一旦准备当老师了,就脾气非常好。并不为李裹儿的话气恼,只是顺着她的话头询问。

  说道这个问题,李裹儿可得意了。这是她想了许久的答案,几乎是脱口而出。“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王勃被镇住,过了片刻之后才点点头,沉着脸反问,“这话是谁说的?”

  “怎么不兴是我说的啊。”李裹儿有点不服气的反问,一副老师你瞧不起人的样子。

  “呵呵。”王勃打量了下她的身形,藐视之情溢于言表。

  见瞒不过去,李裹儿只能怏怏的回答,“是魏征说的。他写给太宗的劝谏奏疏里说的这段话,我觉得很好,就背下来了。”

  这段话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当年给太宗写的一封奏折,后来保留下来,许多年后,天宝年间有个叫吴兢的史官,在整理史料中发现,跟很多其它的文章一起编成了一本叫“贞观政要”的书。

  这书在初期,还并不受人重视。起码李隆基就没怎么看。

  直到后来晚唐时才流行开,几任皇帝都有认真研读,李裹儿也是当鬼的时候,才蹭看了几页。

  别的话还两说,关键是那句“垂拱而治”,简直是太合她心意了。

  当皇帝有多忙,她又不是没见过。别说祖母和后面的李小三了,但是已经出了名的“不管事”的父亲,也是连篇累牍的处理朝政文书奏折,所以她太希望有一种“皇帝不做事就可以治理好天下”的方法。

  “怪不得。”王勃点点头,有些神往的说道,“听说皇家一直在有意识的编纂一些阐述为政观点的书。太宗皇帝时,魏文正,虞秘监、褚河南三人率众臣编纂了一部名为“群书治要”的书。这书是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呕心沥血数年编成的,共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

  “啊。”对此李裹儿发出了一声意义不明的长叹。

  有这种事?

  她怎么不知道?

  看到王勃两眼放光,满面期待的看着自己,李裹儿羞愧的低下了头,“我不知道。”

  “此后,太宗又亲自编纂了帝范给先帝,”王勃看了一眼李裹儿,有些感慨,“庐陵王应该也是读过的。”

  群书治要和帝范这种东西,算是皇帝们的教科书,太子专享,不是可以流通的大路货,所以只在东宫和皇宫的书库里存着放。

  王勃是个书虫,当年就对这套书仰慕已久,只可惜他在李贤身边没呆一年就被赶走了,还没有混上可以看书的地位。

  如今听到李裹儿说起魏征与太宗皇帝的奏疏,就下意识的觉得应该也是皇家类似于“帝范”之类的教材读物吧。

  “这段话说的很好,”王勃先是从文学方面给予了肯定,然后就直接下了论断,“但做君主的不能信。”

  “啊,为什么?”李裹儿迷惑?

  “做臣子的,自然希望上面什么都不管,但做君主的当真敢什么都不管,必然会滋生邪佞。这就跟你在地里种庄稼一样,要庄稼长得好,自然是需要顺应天时,但如果只顺应天时,就会草盛苗稀。”王勃一边给李裹儿讲道理,一边将话绕回了原处,“所以你要读书。”

  “嗯?”李裹儿懵逼。

  “郡主要读书,而且要读很多书。”王勃拍了拍桌面,“只有读了书,自己会了那些道理,才不会被人糊弄。”

  “别人脑子里的东西,永远变不成你的。”王勃拍了拍自己手边的课本,露出一个不太善良的笑容,“姐妹会嫁人,兄弟会高飞,父母老师会死去,这世上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你自己。”

  “所以,为了完成你的梦想,从今天开始往死里学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