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大丈夫!
夜幕繁星点点,土丘上篝火处处。
太史慈拄着长槊,步履蹒跚而行。他的儿子太史亨在旁搀扶,让其依在树上休息。
“将军,左将军言将军麾下多有伤亡,遣人上山送药。”陈言说道:“不知是否将其收下?”
脸色苍白的太史慈微微颔首,说道:“玄德公好意就此收下吧!”
“诺!”
太史亨露出笑容,说道:“取份治疗箭伤的药。”
“不用了!”太史慈摆了摆手,说道:“为士卒们疗伤即可!”
太史亨不了理解问道:“今玄德公遣人送药,父亲为何不用?”
太史慈喘着气,说道:“此乃玄德公攻心之策,若是不收,我则被将士所怨;若是收下,将士将生归降之念。我对部曲将士无性命之恩,又何必求其以死相报。”
太史亨眼眶带着泪水,说道:“父亲既有归降之意,又为何不治箭伤?”
太史慈伸手摸了摸儿子的脑袋,苦笑道:“为父安能归降,明日你领部曲下山归顺玄德公。以玄德公仁德之心,必能好生相待与你。”
顿了顿,太史慈见自己儿子不能理解自己的话语,问道:“亨儿可知李陵否?”
太史亨醒着鼻涕,点头说道:“颇知一二,其乃前汉大将,以五千步卒辗转漠南,射杀匈奴人不计其数。然因强弩校尉路博德救援不利,最终穷困而败,归顺匈奴人。”
“亨儿以为李陵、苏武如何?”太史慈问道。
太史亨沉默半响,说道:“李陵力战而降,是为可敬。然若比苏武北海牧羊,相形见绌,不可比之。”
太史慈抬头仰望天上的明月,感慨说道:“为父以信义著世,受孙讨逆之恩,授土保疆。今若归顺玄德公,与李陵有何不同。孙贲中计以为某勾结刘备,然若以假成真如那李陵般,我太史一族必受名声所累,令世人唾弃。”
说着,太史慈望向太史亨,说道:“守节、求生之间,父当以守节为上。岂能贪生怕死,贪恋富贵,违背诺言,降于他人。而亨儿不同,你年纪尚轻,功业未建,今当以求生为先,即便归顺玄德公,亦会因为父之名,受人推崇。”
“父亲!”
太史亨哭泣不已,他已经明白他的父亲用意,说道:“刘备使用离间之策,害父亲身败,此乃儿杀父仇人,今安能为其效力。儿当夜间潜伏而出,为父亲寻得援军。”
“混账!”
太史慈怒斥说道:“你即便潜伏而出,也寻不到援军。此前孙贲撤军而走,今若胜,其会谢罪;然我军战败,其安有面目见我。”
说话间,太史慈冒着冷汗,说道:“兵者诡道也,为父也曾设计欲射杀玄德公,然却被其识破。怎能怨玄德公狡诈,为父身死,又与其何干。今日兵败,不在玄德公,而在孙贲弃军而走,致使我军不得不战。”
太史慈忍着腹部的箭伤,尽可能化解太史亨的不满。实际上他已经被逼到梁山上,今日兵败,若他突围而走,这算是他最好的解决。
然而却不料被甘宁堵在土丘上,他成于名声,今又被名声所累。若他不死,将会坐实自己投降的名声,太史一族将会受人唾弃。他不畏惧死亡,然而他却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子太史亨。
但当下能托付儿子的人,纵观天下似乎也就唯有刘备了。至于孙权,先不谈能否突围出去,他为了豫章战局考虑,肯定也不会处置孙贲。毕竟孙贲任豫章太守,其弟孙辅任庐陵太守,若惹恼他们,孙权哭都没地方哭去。
太史亨见父亲如此,唯有埋头痛哭。
“将军,左将军遣关羽上山,欲劝降将军。”陈言说道。
“让他来吧!”
太史慈拍了拍儿子的脑袋,说道:“勿要让外人见我太史儿郎哭泣。”
“诺!”
太史亨擦拭着泪水,跪坐在父亲身侧。
少顷后,关羽轻服佩剑而来,见到靠在树旁,脸色苍白,深受重伤的太史慈,大步上前,关切问道:“子义身体何如?”
太史慈抬眼见是关羽,扯了扯嘴角,笑道:“性命尚在,然却是命不久矣!”
关羽神色一变,问道:“羽即刻唤医师上山,为子义疗伤。”
“不必!”太史慈喘着粗气,说道:“君侯上山,可是欲劝降在下。”
关羽蹲在地上,说道:“主公敬佩子义信义达人,文武俱全,今已为孙氏尽力,何不归降主公,一同建功立业,报效汉室。”
太史慈轻笑一声,说道:“将军为何弃印挂金,南投玄德公,何不为曹操效力。岂不闻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关羽沉默不语,唯有向太史慈拱手致敬。
“云长不知可让玄德公上山,某有事相托。”太史慈说道:“可带兵马上山,收降慈帐下部众。”
“子义且等,羽唤兄长而来。”
关羽起身又迅速下山,他劝不动太史慈,只能寄托希望于刘备身上。
半晌,刘备小跑而来,见太史慈已然难以支撑的面容,唤道:“子义,何故如此?”
太史慈见到刘备,又强撑起精神,说道:“有劳玄德公了。”
刘备握着太史慈的手,说道:“孙讨逆已死,子义又何必以死报恩。”
太史慈摇了摇头,说道:“玄德公,古人报生以死,期於尽节,没而后已。慈归降易,然何有颜面见孙君!”
刘备叹气说道:“昔范蠡遍游天下,从南至北。子义不欲为备做事,大可效仿前人,又何必如此!”
太史慈握着剑柄,大笑道:“苟延残喘,非大丈夫所能为,慈岂能受辱!”
说着,太史慈将在旁儿子的手交到刘备掌中,喘气说道:“惜子义不能早为将军效力,否则必为犬马奔走。今慈将亡,唯念犬子年幼,幸将军信重于世,兼备雄才,今不知能否以家室相托耳!”
刘备沉声保证,说道:“君之子,既为备子。君之家人,备当赡养。”
太史慈欣慰地点了点头,说道:“今子亨年幼不器,劳烦将军看照。其粗通文武,能用则用;不能用,赏其几亩薄田耕种即可。那些部曲受慈之故,颠沛流离,将军可编入帐下,收为己用。”
说着,太史慈手掌紧握弩箭,长叹说道:“大丈夫行于世间,当持三尺长剑以建功绩,临终将亡,志虽未成,然能伸明道义于世,守节信诺,岂不可乎!”
随着这句话的说出,太史慈手中的弩箭狠插入腹部,温热的鲜血不断涌出,浑身已是无力,倒在荒草上。
太史亨扑倒在父亲的尸体上,嚎啕大哭。
刘备也忍不住泪水,用手擦拭眼角,自责说道:“备虽不杀子义,子义却因我而死。”
同时二十几名的部曲见主君身亡,尽然拔剑自刎,以为殉葬。
如此一幕,看得刘备毛骨悚然,却又深之今敬服。
“子义大丈夫是也!”刘备吩咐说道:“不可让其受辱,当以侯爵之礼葬之!”
山脚下,当霍峻听到太史慈自尽,其二十八名扈从自杀相随,深叹一声。
实际上霍峻使用离间污蔑之计来对付太史慈、孙贲二人,他或许能想象到太史慈的下场。太史慈不是吕布,也不是马超这种人,他无法可以不在乎名声。
求生,太史慈名裂受辱;守节,得忠义之名受人敬仰。
霍峻看了看自己干净实则沾满鲜血的双手,默然无语,不知下个死在自己手上的人又会是谁。
做大恶之人,行大善之事。或许便是自己此生的写照。
《英雄纪》: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幽州刺史太史亨父。……中祖讨豫章,与孙贲、慈对垒,忌慈骁勇,中祖用霍峻计,离间之。……贲中计而走,独慈与中祖战。慈不敌而走,身中流矢,困受土丘。
中祖遣关羽劝降,慈念孙策恩厚不降。时子亨年幼,慈以子并部曲托付于中祖。
中祖曰:“将军何以死报孙讨逆。”
慈曰:“古人报生以死,期於尽节,没而后已。慈归降易,然何有颜面见孙君!”
中祖不舍曰:“将军何不效范蠡,保全性命,周游天下。”
慈握剑曰:“苟延残喘,非大丈夫所能为,慈岂能受辱!”
临终,慈长叹:“大丈夫行于世间,当持三尺长剑以建功绩,临终将亡,志虽未成,然能伸明道义于世,守节信诺,岂不可乎!”
闻之,中祖垂泪不已,曰:“我不杀子义,子义却因我而亡。”
悲呼,古之大丈夫不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