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办法(上)
在姬康的内心中,其实一直有个想法,谁也没有告诉。
姬康认为辽地乃至燕国,席卷天下最好的时机,就是在邯郸之战结束之后。
在那个时候,天下诸国都已经精疲力竭,除齐国外,其他六国的国力,基本上都损耗很大。
秦国的实力,也下降到自秦王嬴稷登基以来的最低点。
如果这个时候,辽地与燕国做好了准备,先配合其他诸国,灭掉秦国。然后再花上点时间,挥军南下,逐一歼灭其他各国,这样天下一统的时间,将会大大提前。
但姬康又明白,做什么事情,必须实事求是,也可以说是审时度势。
这个道理,也可以说是真理。在姬康前世中,有无数成功和失败的实例。其中华夏也用无数惨痛的教训,证明了这个道理。
人不能走得太急,否则容易摔跤;弓不能拉得太满,否则容易折断。
欲速则不达,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目前,辽地最主要的就是继续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同时还要兼顾母国燕国的发展,稳定燕国的局势。
如果今后,自己包括辽地想走的平顺,想走的更稳当一点,怎么都绕不开燕国。
再想想燕国目前的状况和朝堂众人,让姬康想起,都觉得头痛。
愚昧的君王宗亲,贪婪的门阀贵勋,自大的朝堂大臣。
就如姬康前世,在外面从事什么样的艰难工作都不怕,也不畏惧。但回到机关,一碰到机关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事情,都有一种想“碰墙”的感觉。
不过,看来上次自己的父亲,来辽地后,自己灌输给他的一些道理,他总算还是听进去了。
这次燕国只是在边境增兵,并没有若前世中那样,与赵国马上就开始产生军事摩擦。
目前,情报局从燕赵边境传来的消息,也证明燕赵边境的两军,都还保持克制,并没有相互朝对方进行挑衅。
姬康只希望,这样的状况,一直能保持下去。
燕赵这些年来的相互仇视,在姬康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
但来到这个世界,仔细分析才发现,两国关系如此糟糕,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燕赵两国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一定会出现如此相互敌对的状况,无可避免。就如姬康的前世,华夏在现代发展进程中,必然会遇到世界第一强国打压的道理一样。
燕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向东和北发展,以前历代君王,根本没有想过要南下过,与赵国原本就是井水不犯河水。
燕国与赵国之间,西部有代国,南部有中山国。
有一段时间,燕赵两国的关系还相当不错,相安无事。因为两国当时,还都有个共同的敌人——中山国。
而赵国自三家分晋以来,实力刚开始也没那么强大。
在赵国的发展过程中,自姬康的外曾祖父赵武灵王,进行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之后,军力就开始逐渐强大起来。
自此,赵国就开始迅即向四周扩张,后来吞灭代国和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
这下好了,燕赵两国终于全面交界了!
而同时期,两个国家都先后出现了两个雄才大略的君王。燕国是姬康的曾祖父燕昭王,赵国是姬康的外曾祖父赵武灵王。
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也为了各自的国家将来。
燕国想南下,赵国想北上。这是燕、赵两国制定的国策,也就是两国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
但在燕昭王和赵武灵王时期,两国还能相互自制,也没有过多的军事摩擦,因为两个君王和两个国家,都知道双方不是那么好惹。
当燕昭王和赵武灵王两人去世后,两国之间这下就热闹了。
赵国看到燕国伐齐失败,内部也发生了动乱,就不断派兵敲打燕国。
燕国在这个时候,国力虚弱,根本就不是赵国的对手呀!
怎么办?就只能找外援了。
恰好秦国在这个时候,也想东出,吞并六国,一统天下。
尤其是现在的秦王嬴稷,雄才大略,采纳了秦相范睢的“远交近攻”之后,把强大的赵国当成了最大的对手。
燕国姬康的祖父武成王,和秦王嬴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拍即合,签订盟约,准备共同对付赵国。
这也是正所谓,姬康前世中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共同的利益。
燕国与秦国签订盟约以后,对于秦国能在长平之战中,彻底打败赵国,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长平之战中,燕国与赵国在边境的军事对峙,有利牵扯了赵国的军队。
让赵国北部庞煖和代郡李牧的两路大军,始终不敢南下,参与到长平之战中来。
在姬康看来,如果让这两路赵军参与到长平之战中,秦国能否取胜都是个问题。毕竟李牧和庞煖这两个人,都是在前世历史上,留下赫赫之名的两个狠人呀!
姬康认为,在长平之战中,燕国帮助秦国,牵制赵国的力量是对的。
否则,如果让赵国打败了秦国。那么赵国,必然会北上吞并燕国,燕国将会灭国。
但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要相应调整。不能思想僵化,死抱着过去的一切,说什么也不变动。
华夏在这个问题上,在姬康前世的历史中,吃的亏太大了,数不胜数。
秦国最终在长平之战中,战胜了赵国,而且让赵国四十五的大军,全军覆没。这个时候,秦国的实力已经傲居六国之首,有了吞并六国,一统天下之势。
赵国此时,实力锐减,国力虚弱。本身对燕国已经构不成,多大的威胁了。
在姬康看来,燕国此时就应该马上调整国策,联赵抗秦了!
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一味的抱着燕秦盟约不放,还像燕相粟腹那样,视赵国为仇敌,准备对赵国落井下石。
姬康其实现在也有个“盲点”,自姬康来辽地后,虽然这么多年来,没回去过蓟都。但通过这几年他在辽地的所作所为,影响力早超过他的想象了。
现在不要说燕国上下,就是天下的各国君王和黔首们,那个不知道辽城君姬康的名字呢?
现在中原有许多人,已经把当今的辽城君姬康、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并称为“天下四大公子”了。
就是姬康这几年卧在辽地,埋头发展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影响力而已。
待剧辛、邹衍、鲁仲连、苏代四位先生走后。
姬康在殿内,缓步走到墙上挂着的堪舆地图旁,看着燕赵两国边境的军事部署,久久没动。
从地图上看,燕赵两国的边境大军,犬牙交错。一不小心,就真有可能发生大战呀!
回到后宫,被母亲姬赵氏带到平顺城的旺财,一见姬康,就如往常一样,迈开四腿就朝姬康奔来。
姬康一边象往常一样,抚摸了几下旺财的脑袋,一边嘴里叨叨:“你这个旺财呀!听人说,你来到平顺城,出去又找了两个“妻子”。真不像话,简直就是个色狗呀!”
旺财用脑袋蹭了蹭姬康的小腿,嘴里发出委屈的犬吠声,想讨好姬康。
姬康一看,乐了!
又拍了两下旺财的脑袋,对其道:“你说什么?是它们勾引你!你这个旺财呀!这个可要不得,我们要敢作敢当哦。走吧,别委屈了,咱们去看看母亲去。”
说罢,站起身来,带着旺财向母亲姬赵氏的院落内走去。
走进母亲居住的殿内,与母亲姬赵氏见罢礼后。
看见母亲正愁眉不展,姬康扭头,看了看母亲身旁的清竹和清梅两人。
清竹悄悄伸出手指,指了下姬赵氏桌前的一张信帛。姬康一看,就明白过来。
对母亲姬赵氏道:“母亲,这是舅舅给你的亲笔信吧?”
姬赵氏看着姬康,叹了口气,对姬康言道:“康儿,你舅舅来信,说现在秦国又派大军,征伐赵国。现在我燕国又陈兵燕赵边境,想进犯赵国。两国弄不好,就会兵戎相见,这可如何是好?”
姬康一笑,对姬赵氏道:“母亲,舅舅也给我来信了。说想让我辽地给予赵国粮食和军资等物资帮助,我和剧相等人商量过了,也已经答应舅舅的请求了。母亲,你也别烦,有儿子在呢。”
看到自家儿子如此给自己长脸,姬赵氏也很高兴,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对姬康又道:“可目前,如何解开我燕国与赵国的死结呀!这个时候,我燕国又想派兵南下,攻打赵国么?”
姬康听罢母亲的话后,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只能对姬赵氏道:“母亲,你也别忧心,儿子会想办法的。”
接着,姬康叹了口气,对母亲道:“现在两国之间的问题很多。母亲,说实话,如果能把燕国与赵国的边境分开就好了?”
说罢,姬康摇了摇头,看着母亲苦笑了下。
姬赵氏却是一愣,想了会,对姬康道:“康儿,你这个想法不错,其实很好办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