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隋唐天字七书 > 第244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小不敌大误苍生

第244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小不敌大误苍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辅公祏是货真价实的第二号人物。

  他的成名战,是击溃过另一大贼寇李子通。

  当时李子通拥众数万,但辅公祏并不惧怕,他想正面取得胜利。

  辅公祏的战法,也是死战。

  他精选了一千名敢死的甲士,让他们每个人手执长刃,排列于队伍的前面,然后,再选择一千人尾随其后,命令他们说:“有却者斩。”

  最后,他自己率领大军,作为后援。

  一千名敢死之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毫不顾忌性命与敌偕亡的打法,震惊了李子通的军队。

  江南之地,本来衣食丰稔,性格也较柔婉,遇到这种不要命的战斗,非常不适应,很快就败下阵来。

  但一山不容二虎,只是杜伏威和辅公祏,毕竟是发小,又是多年的浓厚造反情谊,早已亲若真正的兄弟。

  但即使是兄弟,在军队之中也只能有一个核心,或者这对于他们两人,都是一种保护。

  当杜伏威的盘子铺大了,他做了一个安排。

  他让自己的两个声名在外的养子,成为左右两大将军,这实际上摊薄了辅公祏的权力。

  激流需要勇退,辅公祏心中通明,他心中虽然大为不爽,但他却并不是不识时务之人。

  辅公祏从此和左游仙两人结伴,学仙辟谷,不再理俗务。

  但杜伏威非常清楚辅公祏的能力和号召力。

  当自己西归长安之后,辅公祏会成为一个定时炸弹,杜伏威必须留一手,他留下了一个手握军权的养子,以制衡辅公祏。

  这个人,也是他座下排名第二的将军,他叫王雄诞。

  杜伏威暗中对王雄诞说:“吾入京,若不失职,无令公石为变。”

  他信任王雄诞。

  王雄诞足以称为一时之雄,这是他座下三十余个养子中,最着名的二个之一。

  他勇猛绝世,并且还是杜伏威的救命恩人。

  当年,在杜伏威艰苦创业阶段,被李子通偷袭,重伤落马,是王雄诞拼死背负杜伏威,藏到芦苇丛中,才逃过一命。

  还有一次,杜伏威被隋将来整击溃,又一次面临生命危险。

  不过,这一次背负杜伏威的换成了一个女人,她是杜伏威部将西门君仪的老婆。

  王雄诞更没有闲着,他一人率领十余人殿后,正面硬刚隋军,身中数枪,勇气弥厉,斗志更加昂扬。

  是王雄诞的拼死护主,才能有杜伏威的今天。

  杜伏威又一次死里逃生,杜伏威也是最为士卒所诚心效命的主帅。

  并且,王雄诞并非只是个有勇力的莽夫。

  他智勇双全,颇有大将之风,在军中称为小将军。

  因而,杜伏威入朝之后,留辅公祏坐镇江南,但却将兵权归于王雄诞,这是一种合理的安排,对于李渊和辅公祏双方都互有制约。

  因为王雄诞是足以和辅公祏分庭抗礼的人物。

  早年,杜伏威命令辅公祏和王雄诞进攻江都的李子通,辅公祏进军不利,为李子通所破,只敢龟缩在营内,坚壁不出。

  王雄诞是辅公祏的副手,他看出了李子通和弱点,坚决向辅公祏请战说:“子通军无营垒,且钮于初胜而不设备,若击之,必克。”

  辅公祏被李子通吓破了胆,不同意出兵。

  但王雄诞天生神勇,又是杜伏威的亲信,他不信邪,但为了尊重辅公祏,他没有调动大军参战,只率领自己的几百私人兵马,衔枚夜进,因风纵火,出其不意,大败李子通。

  这是一个才智武力,都足以媲美辅公祏的人物。

  但辅公祏谋反,有侥幸之心。

  他第一步必然要抓到军权,辅公祏给王雄诞下了一个套子。

  他故意拿出一封作假的信,谎称是杜伏威在长安写给自己,说是王雄诞有二心,将有图谋。

  王雄诞勇猛有余,是一个完全可以信任的将领和好人,但却不是尔虞我诈政治的长才。

  他处于掌握兵权的嫌疑之地,心中自然惊惕,为了表示清白,他称病不起,将兵权交给了辅公祏。

  这正中辅公祏的下怀,江南的兵权就以这样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归属于辅公祏。

  大势已去,辅公祏借口杜伏威让他起兵,终于龙腾于野。

  王雄诞很快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当西门君仪作为说客,让他也参与江南的造反时,王雄诞誓死不从。

  他大义凛然地说道:“当今方太平,吴王又在京辇,国家威灵,无远不被,公何得为族灭事耶!雄诞有死而已,不敢闻命。”

  辅公祏非常清楚王雄诞在军中的号召力,既然不为自己所用,就只能清除。

  王雄诞死。

  他的死严重割裂了江南的军心民意。

  因为他善抚将士,宽以御下,每个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力。

  并且王雄诞是杜伏威军中,少有的仁义之将,他每次攻破城池之后,都会勒兵约将,秋毫无犯,他死之日,江南士庶,无不痛哭流涕。

  辅公祏虽然得到了杜伏威留下的兵力,却失去了江南的民心,他以丹阳为皇城,建国号为宋,梦想恢复当年南北对立,宋国的辉煌。

  但他的政权不过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大厦,不需经人推倒,自己就已经摇摇欲坠。

  何况,他的对手是李孝恭和李靖。

  确切而言,他的对手是整个李唐帝国,因为,李唐已经完成了北方的统一,辅公祏选择在这个时间造反,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事实证明他不堪一击。

  但他明面上的实力,似乎还是非常强大。

  李孝恭逐一蚕食掉辅公祏外围的势力,并且优命令任瑰下江都,占据京口,以牵制丹阳的辅公祏,让他无力西进。

  因为在西边的当涂,他将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决战。

  辅公祏在当涂下了猛注。

  他投进去了五万主力,当涂三山,在博望山和青林山驻扎精兵。

  在梁山之上,铁锁横江,筑却月城,三山呼应,互为犄角,以冯惠亮为主帅,兵强将勇,要和李孝恭决一死战。

  李唐诸将心里没底。

  因为他们出兵之前,发生过一件奇异之事。

  在出征之前,李孝恭集合诸将一起饮酒欢乐,他命令取酒水来时,清澈无色之酒,竟然变成了殷红的血色。

  这并不是一个吉利的征兆,但李孝恭举重若轻地说:“此乃公祏授首之征也!

  李孝恭率先一饮而尽,全军都佩服李孝恭的胆识和应变的急智。

  但这件诡异之事,在各位将领之中形成了一种心理阴影。

  现在冯惠亮手握重兵,却坚壁不战,他们无计可施。

  在两难进取之际,唐军远道而来,心理难免疲弊。

  众人竟然产生了懈怠退却的心理,但李孝恭是个勇于进取的人,他稳打稳扎,倒并不着急,派遣奇兵断绝冯惠亮的运粮通道。

  这其实可以看出冯惠亮虽然表面强干,但内里却是无比空虚。

  在自己的地盘之上,竟然被远来的唐军反客为主,截断自己的粮道,如果能反过来,去断绝李孝恭的粮道,或者可以效仿李世民的战法,让李唐军队匹马不归。

  可惜事异人别,世间之事,皆有定数。

  战事形成胶着,李孝恭召开军事会议。

  将领们都一致认为,“惠亮,正通并握强兵,为不战之计,城栅既固,卒不可攻。请直指丹阳,掩其巢穴,丹阳既破,惠亮自降。”

  这种避实击虚,直捣黄龙的战法,当然也有可取之处。

  但李靖又一次站在了众将的对立面,他精深入微地分析说:“公石精锐,虽在水陆二军,然其自统之兵,亦皆劲勇。惠亮等城栅尚不可攻,公石既保石头,岂应易拔。”

  李靖接着指出了直进丹阳,不可承受的后果,“若我师到丹阳,留停旬月,进则公祏未平,退则惠亮为患,此便腹背受敌,恐非万全之计。”

  这确实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丹阳坚城,并非可一日而下,若是被拖在坚城之下,援军一到,进退无门,腹背受敌,必然是溃败之局。

  李靖再一次提出了自己大胆而高明的意见,“惠亮、正通皆是百战余贼,必不惮于野战,止为公祏立计,令其持重,但欲不战,以老我师。今若攻其城栅,乃是出其不意,灭贼之机,唯在此举。”

  李靖竟然要硬攻冯惠亮。

  因为他手上还有一张王牌,现在是翻底牌的时候了。

  那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