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隋唐天字七书 > 第212章 家臣家将家天下,假仁假义假大空

第212章 家臣家将家天下,假仁假义假大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黑暗源于王世充。

  他从一军之将,一跃为洛阳之王,河南霸主。

  他的本心,确实想建功立业,名扬后世。

  但领兵打仗和治理国家,实在远隔山海,并不相通。

  最主要的是,王世充本人并没有独立管理任何一地的实际经验,他也没有一个核心而有效的行政班子可以替他分忧。

  治国,需要长久的沉淀和积累。

  这导致了一个悖论。

  王世充想做好,但他做不好。

  他诛杀元文都,大破李密后,想在洛阳带来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新官上任三把火,他颁布了一项新政。

  第一要务是求才。

  这确实也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治国首重才。

  他在自己的太尉府外颁布了一张告示,公开向社会,急求三种人才。

  一求文才学识堪济世务者,一求武艺绝人摧锋陷阵者,一求能理冤枉拥抑不申者。

  新人新政新风向,这似乎开了个好头。

  王世充的新政,引发了上书言事的热潮,每天都有几百个文书呈上来。

  王世充完美地发挥他口才好的特点,对每一个人的要求,都回复得滴水不漏,正当大家以为天降明主时,王世充接下来的行为,让他们大跌眼镜。

  王世充确实答复得非常得体,但他也有一个缺点,他是个完全的嘴炮,不做实事。

  或者说当时当日,无法让他施展才华,去做实事。

  所有奏折的反馈,全部成了虚应事故,空头支票开久了,也就不了了之。

  这种盛况,在他正式成为大郑的皇帝以后,又重新上演了一回。

  王世充本来想营造一种亲民的态度,与士庶共同评议朝政,共同管理政府。

  他当皇帝之后,担心深宫高墙,阻拦了百姓上书言事之路,于是,他创新性地开设了好几个办公地点,经常在各地流动办公,亲自接受百姓的奏章。

  王世充确实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这可能来自于他长期的军旅生涯。

  每一次出宫,他都是自己轻骑游历,虽然也有卫士保护,但并不象传统的皇帝出巡,鸣锣清道,行人远避。

  相反,王世充骑着高头大马,按辔徐行,似乎一切都尽有掌握。

  王世充看不起那些高居庙堂之上的皇帝,他不屑一顾地说:“昔时一辈子深居九重,在下事情无由闻彻。今世充非贪天位,但欲救恤时危,正如一州刺史,亲览庶务,当与士庶共评朝政,尚恐门有禁限,今于门外设坐听朝,宜各尽情。”

  这显然是一种新风,也是一股清流。

  于是,献策上书的人,每天有几百个,这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各种条疏,堆积如山,王世充想要亲自过目,这实在是一个苦差事。

  他为了显示自己为国为民的决心,特别规定,东边的朝堂收纳直谏,西边的朝堂接受冤抑。

  王世充不堪其扰,几天之一,就不再出来。

  可谓真的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更加让人无法忍受的是,王世充虽然口才很好,但却极为啰嗦。

  他当了皇帝之后,亲力亲为,告诫臣下之时,言词重复,千端万绪,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时间一长,终于有人无法忍受,当面指出他的缺点。

  御史大夫苏良进谏说:“陛下语太多而无领要,计云尔即可,何烦许辞也。”

  王世充沉默良久。

  他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但这种风格或许已经成了他的职业病,虽然知道,却已成习惯,无法再改正了。

  再加上王世充还有一个先天的弱点,他始终是个外来政权,没有长期经营洛阳,缺乏必要的执政班子。

  这引发了一个严重的后果,他不知道谁可以相信,也不知道该去相信谁。

  幸运的是,他和李密第五次大战之后,在偃师得到了一份大礼。

  他留在江都的所有亲族,被宇文化及挟迫北上,后来,又被李密接收,全部安放在偃师。

  偃师城投降后,他所有的亲属安然无恙,这让王世充欣喜若狂,以为天佑自己。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王世充选取了一种最简单的方式。

  他只信任也只任用他的亲族,这可以从他一次分封了十九个同姓王,并且重要职位和将领全部由王氏族人当任就可以知道。

  这是真正的家天下。

  但有一利,必有一弊,大封同姓王,虽然短时间解决的核心团队的忠诚问题,但也让他新成立的郑国,完全变成了王氏一家的家天下。

  这更容易引起外姓将领的疑虑和不满。

  如果要想长期发展,就一定需要外姓将领同心同德。

  刚开始时,在同姓和外姓将领之间,王世充还保持了较高的道德和政治水准。他也力图以一个皇帝和政治家的身份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有一次,将军丘怀义招集王君度和王玄恕一起喝洒赌博娱妓,玩得非常嗨,但这件事被御史弹劾了。

  当时王世充正是自信满满要创立一番功业的时候,他没有处罚丘怀义,但没有一点护私,直接当众扇了王君度和王玄恕几十个耳光。

  这件事情并没有完,为了给自己的王氏族人树立一个为国为民的正面榜样,打完耳光之后,他又将他们二个另外打了几十杖。

  这显示了王世充的决心。

  但他的决心很快就被消磨殆尽,他发现自己的真心,换不来属下的真情,更换不来他们的尊重。

  甚至在经历过几次不合作,背叛甚至造反之后,王世充开始怀疑人生。

  他的心态逐渐开始转变,认为大敌当前,还是自己王家人靠得住,他们才是和自己绑在一条船上的人,才可能真正和自己生死与共。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他处理异姓将领和王氏族人关系的方式也起了变化,这体现在罗士信一事上。

  罗士信也是万人敌,最早是隋朝一代猛将张须陀的副手,勇冠天下,忠义薄云的张须陀引为一生知己,每次作战,二人同进同出,共生共死。

  张须陀所部对隋末群雄,百战百胜,罗士信居功甚伟,甚至于远在江都的杨广也叫人图画他们二人的像,挂在朝堂之上,以示尊宠。

  后来,张须陀败死,罗士信为李密心折,立即成为李密麾下最骁勇的将领之一。

  李密败后,罗士信兵败被俘,归顺了王世充。

  罗士信本身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既是勇猛无敌的将军,也是杨隋一朝和李密系统的图腾之一。

  王世充为了显示自己求贤若渴,也为了给瓦岗军的降将们树立一个标竿,他给予罗士信一个特别的待遇。

  王世充特别准许罗士信和自己形影不离,一同吃饭睡觉。

  但坏就坏在,这只是一种态度上的政治正确。

  王世充并不是真正识英雄重英雄,他只是想表示一种姿态,以顺利接收李密的势力。

  因而,当他得到邴元真后,也一样礼待邴元真。

  这让罗士信觉得受到了污辱,他羞于与邴元真同列。

  邴元真不过是个无能之辈,趋炎附势之徒,但却能和自己平起平坐。

  接着发生了一件事,更让罗士信心寒。

  自古名将爱骏马,罗士信恰好有一匹心头所爱的骏马。

  但王世充的侄子王道询同样一见倾心,也非常喜欢,一心想得到罗士信这匹马。

  王世充显示出他目光的短浅,他简单粗暴地把罗士信的马夺过去,赐给了他的侄子。

  罗士信才真正认清了王世充的本来面目,自己的价值,竟然比不上一匹马!

  王世充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跟随的明主。

  这直接引发了罗士信投降了李唐,并且,给王世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无不让王世充的统治,面临离心离德的状态。

  政变,叛乱,投敌成了潮流。

  裴仁基叛乱,死;独孤武都叛乱,死。

  程咬金、秦叔宝、张善相、李君羡等相继投向李唐。

  王世充顶不住了,

  为了防备将领们的叛逃,王世充采取了一种传统的,令人失望且没有效果的高压政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