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刘协带兵探敌情
长安北门,皇甫嵩站在郭墙上,看着北面连绵的黄色沟壑,脸色阴沉沉的。
长安大旱四月有余,渭河里面的水少得可怜,普通人卷起裤腿就能度过渭河。原本依仗渭河阻挡敌人,如今已经成为泡影。
自己这边,皇上倒是组织了三万人马,可是这些人马怎么看都不像打仗的。
难道长安要丢在自己手中?难道自己就要成为历史的罪人?皇甫嵩心中很是难过。
“叔父,已经通知下去了,各大世家倒是比较配合,只是······唉,那些人自由惯了,单独作战还好,一旦需要配合,就出乱子。”皇甫郦从城内过来,把各大世家家兵训练的情况介绍了一下。
“唉,先这样吧。不知道皇上那边想到办法没有。”皇甫嵩忧虑地看着渭河北岸,一股悲壮的情绪在蔓延。
“叔父,侄儿过来的时候,听说皇上去了郭贵人的寝宫。”皇甫郦说道。
“郭贵人,这个时候一个女人能够做什么?”皇甫嵩惨然一笑。
“近些日子,皇上也太宠信郭贵人了,否则也不会有这次胡羌南下。”皇甫郦有些怨言。
“唉,虽然皇上宠信郭贵人有些过头,但是总比宠信李贵人要好。”皇甫嵩叹道。
“唉······”皇甫郦看了一眼皇甫嵩,有些话别在心中,没有说出来。
******
未央宫中,刘协坐在郭燕的寝宫里面。面对郭燕不冷不热的表情,刘协悠闲的打量着寝宫中的陈设。
“陛下,胡羌南下,眼看就要打到长安了,陛下一点都不急?”郭燕想早一点送走刘协,可是刘协一副悠然自得的表情,郭燕只好开口提醒刘协。
“急?朕有什么急的,胡羌南下,总会有人去打的。”刘协淡淡的说道。
“有人去打胡羌?真是好笑,如今李榷退到陈仓,就连李琼都离开了皇宫,你还指望李榷去抵挡胡羌?”郭燕嗤笑道。
“当然不是。”刘协一点没觉得郭燕实在嗤笑他,微微一笑说道。
“不是李榷,那是谁?樊稠?陛下该不会还指望这后将军吧?”郭燕冷笑的说。
“是啊,就是后将军郭汜。”刘协一本正经的说道。
“哈哈,真是好笑。后将军去不去打胡羌,臣妾不知道?”郭燕大笑道,神情之中的嘲讽显而易见。
“哦,说起来你还真不知道。你知道郭汜明知胡羌南下危及长安,为什么还把你留在长安吗?那是因为郭汜想要第一时间知道朕的选择,好让你第一时间通知他。”
“那,陛下怎么选择?”郭燕不解,刘协怎么知道郭汜的交代。
“朕没有选择。”
“那你还想让后将军出兵?”郭汜有些恼怒。
“郭汜会出兵的。”刘协笃定的说。
“哈哈哈······”郭燕放声大笑,别人不了解郭汜,郭燕还不了解。想要郭汜出兵,又不给郭汜好处,怎么可能。
“不用笑,冯翊羌叛乱,谁出兵平乱,谁就得到冯翊。郭汜不会傻到放着这么大一块肥肉不吃,送给别人吧?”
“你说什么?”郭燕惊道:“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胡羌多有战马,一旦击败胡羌,可得战马俘虏无数,只要把这些战马俘虏转化成军队,郭汜的势力很快就会追上李榷,到那时,就算李榷想要拿回冯翊,可是打得过郭汜吗?”刘协冷笑。
郭燕的脸色慢慢平和下来,讥讽嗤笑的表情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讨好谄媚,只不过这种笑容让刘协很是恶心。
刘协见目的已经达到,转身离开了郭燕寝宫。
郭燕瞪了刘协的背影两眼,想起要尽快通知郭汜,于是急匆匆的收拾出宫了。当然,在郭燕出宫不久,郭燕的侍女再次离开郭燕寝宫,去给樊美报信去了。
郭汜出兵,应该还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刘协要尽快摸清胡羌的情况,然后挡住胡羌。
“皇甫将军,朕想出城去查探一下敌情,还请皇甫将军守好长安。”刘协带着一百羽林郎来到北面城门。
自从窦和等人调到金吾卫过后,羽林郎缩减了不少。这次胡羌入侵,好几个羽林郎都被家族逼迫,退出了羽林郎,离开了长安。目前刘协身边,只剩下一百羽林郎了。
“陛下。”皇甫嵩看看刘协身后的一百羽林郎,这些都是世家子弟,一个个能力不错,刘协带着他们出去,一个不好,折损了一些,那可是不小的损失:“陛下,如今长安自身防御都很薄弱,还是不要出去为好。”
“皇甫将军,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今我们对胡羌一无所知,怎么抵挡胡羌。还有,将军只需认真安排长安的防御,不久之后,定会有兵马前来。”
“有兵马来援?”皇甫嵩惊道:“谁的兵马?”
“现在还说不定,到时候就知道了。将军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拖延时间,等待援兵。”刘协现在也不知道郭汜是否会发兵,只好让皇甫嵩尽量拖延时间。
******
郭燕出宫,连夜赶往终南山,见到郭汜,把刘协的话语告诉郭汜。郭汜猛然明白,这么简单的事情自己居然没想到。
胡羌南下,冯翊必然被胡羌所占,这时候,如果郭汜帅兵前往,击退胡羌,冯翊百姓势必感谢郭汜,这时候再招募兵勇,自己的势力岂不是很快就壮大起来了。
至于与胡羌打仗,这个一点都不用担心。胡羌以游牧为主,抢了钱粮就会离开,自己只需跟在后面,做出攻击的样子即可。
如果运气好,还可以拦截一些小股胡羌,不但得到战马,还可以抓一些俘虏。这些胡羌可是自小在马背上长大,骑术甚是了得,是很好的骑兵兵源啊。
想到这些,郭汜命令伍习郭班整顿兵马,出兵冯翊。
这边樊稠得到宫中传来的消息,也是觉得,这是拓展地盘的好机会。于是整顿兵马,向冯翊用兵。
******
大旱天气的夜,天空瓦蓝瓦蓝的,没有一丝云彩。星星在天空中眨巴着眼睛,月亮毫无阻碍的向大地倾撒着银光。
长安北门在月光下显得诡异异常,吱呀一声,大门打开一条二尺来宽的缝隙,一匹接着一匹高大的战马,悄悄的从长安北门的缝隙里面走出。
刘协坐在高大的黄骠马上,紧了紧手中的三尖枪,对着后面的大臣挥了挥手,走出了长安城门。
大旱的关中平原,广袤的大地上寸草不生,夜风吹着刘协的战袍,鼓胀的像一个气球。八月了,天气还是那么热,晚间行路是最好的选择。
刘协没有驱马疾驰,因为战马疾驰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几十里外的胡羌就会发现,所以刘协、宋和、宋平、慕容贤带着一百名羽林郎,缓缓的走向北方。
月亮升起又落下,夜死一般的沉寂,只有一百羽林郎在不快不慢的走着。
天快亮了,刘协在一片树林里面停下,士兵们砍倒一些树木,树木倒在地上,把在树林里藏着的战马和军队全部隐藏起来了。
清晨是一天中最凉快的时候,趁着天气凉快,羽林郎在树林深处埋锅做饭。慕容贤把刘协的战马牵到一旁,给战马喂些豆子。
这次出来,为了保证行军的速度,刘协没有配备辅兵。按理说,一支部队分正卒和辅兵,正卒主要是冲锋陷阵,而辅兵主要是负责粮草辎重。但是辅兵的行动速度极其低下,往往大部队运动,受辅兵的速度的影响,一天只能行走三四十里路。
刘协为了保证羽林郎的机动性,所以把一切辎重全部分配到战马上。其中包括十天的粮食,每人每天二斤,马每天六斤,一共八十斤。加上做饭的锅,其实很多机动部队是不带锅的,但是刘协要求羽林郎带上了锅,原因是粮食必须煮熟后才能被消化吸收,没煮熟的粮食士兵们为了满足需求会多吃很多。与其多带粮食,不如带上锅,当然生火做饭也是非常危险的火光对在黑夜中隐藏是很不利的。但是没办法,除了煮饭食外,刘协还要求大家必须把水烧开后再喝,所以必须带上锅。
除了锅以外,绳子,火油,铲子等杂物也得带上,这样下来,每匹马除了带八十斤粮食外,还有不少的杂物。不过这些东西都是消耗品,一天一天过去,重量会减轻,最后消失。
刘协从身上解下战袍,用绳子套着四个角,系在四棵树上,这样做的目的是遮挡阳光。树林中虽然有树木挡住阳光,但是从树木的缝隙里面会有阳光渗透下来,照在地面上,战袍的作用就是挡住这些阳光。
八月的阳光非常毒辣,如果直接晒在铠甲上,钢铠的导热性能是非常好的,热传递很快,估计不等敌人杀来,刘协的羽林郎就被热死了。
特别是大旱天气,太阳更是毒辣,周围没有水,地面也是热的,虽然在树林里面,同样难受。用战袍挡住阳光,多少会好一些。
羽林郎看见刘协这样做,也就跟着这样做,把战袍脱下,系在树林之间,挡住阳光的直射。
宋和宋平安排羽林郎轮换着放哨,刘协没有要求他们派出斥候,而只是要求在树林的边缘派出哨探,防止敌军攻击。原因很简单,就是不让敌人发现,不光不能让胡羌发现,也不能让李榷郭汜樊稠的人发现。
黎明是最黑的时候,刘协又不准大家点火把,所以饭熟后,大家摸黑吃饭。水袋里面的水都是昨天烧开了的,所以今天不用烧水,况且就算烧水,也找不到水烧。现在大旱,赤地千里,要想找出水是很难的事情。
灭了火,把杂物收拾好,士兵们在树林中开始休息。
白天里刘协不打算让羽林郎们赶路,一是因为热,八月的天气,身上披着厚厚的铠甲,然后在烈日下暴晒,是个人都受不了。二是因为白天活动的斥候部队多,刘协这样一支全副武装的部队,不引起注意才怪,估计用不了两天,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出来送死了。
到那时,长安外面就热闹了,李榷郭汜樊稠都想得到皇帝,胡羌也想,于是四方大战,刘协不敢担保这一百多人在乱军中能够活下来几人。
收拾好一切,除值哨的士兵,其他都躺在地上休息,现在天气凉爽,不抓紧时间睡觉,等到日中,天气热起来就睡不着了。
为了不影响整体的战斗力,刘协要求每一个时辰换一批人值哨,这样大家都有休息的时间。
大旱的天气,太阳是令人讨厌的,但是没人能阻止太阳的升起。随着太阳的升起,老百姓的作息开始了,长安周边的老百姓要不进了长安城,要不搬迁到其他地方去了。在小树林旁边不远,就有一个村子,可是太阳升起了老高,也不见一个人出来,不用说这些人都搬迁走了。
说实话一个三五家人的村子,的确不具有抵抗灾祸的能力,不管是抵抗旱灾还是抵抗兵灾,他们都不具备这个能力。
一队斥候从小树林旁边经过,看了一眼小树林,见里面横七竖八的倒着树木,也就没怎么在意,直接离开向前面疾驰而去。
没有刘协的命令,哨兵们没有对着这些斥候做出任何动作,任凭他们离去。
太阳渐渐的升高了,天气越来越热,刘协实在睡不着,就翻身爬起来,也好,坐着比躺着凉爽一些,树林里面多少有些风,带走身上的热气。
慕容贤也睡不着,翻身爬起来,见刘协也热得睡不着,二人相对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既然睡不着,刘协就坐在地上修炼,所谓心静自然凉,刘协在修炼中还真没注意到天气有多热。
夜幕降临,气温没有回落的迹象,但是刘协不能因为气温不回落就不走。在黑夜中,羽林郎们小心的做着饭,另有士兵帮着用树枝挥散做饭升起的青烟,使炊烟在还没有升起就散去。
吃了晚饭,收拾起程。慕容贤清点了一下物资,回来报告。各项物资都完好,消耗也在计算之内,这一天每人平均消耗二斤粮食,腌肉二两,带腌肉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带菜和盐,这是减少包袱的办法。马这一天消耗了六斤豆,整个马队,每匹马的负重减少了八斤多。倒不是战马驮不起这八斤东西,羽林郎的马匹是羽林军中最好的马匹,全是上等马?负重三四百斤照样奔跑。现在马匹的负重还根本没达到战马的最高负重,所以刘协根本不用担心。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刘协没有考虑到的,那就是水,战马的饮水。刘协在出发的时候都考虑到的水源的问题,但是计划的是人喝的水,对战马的饮水没有计划好。
这才一天一夜,水袋的水就消耗了一半,照这样下去,今晚,最迟明晚必须找到水,否则部队就会缺水。缺水的后果刘协不是没想过,历史上曹操在东征辽东的时候,就遇到过干旱天气,差点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