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末三国之乱世道皇 > 第六百零四章? 立碑明志

第六百零四章? 立碑明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中平六年七月,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但是古城和封丘城外,百姓干得热火朝天,好像这烈日并不热似的。

  古城外,原来的荒地,现在全部变成良田,因为耽误了时节,现在田地里都是菜苗,不过菜苗也能吃的。

  肉食,自然是军中的士兵去打。这是训练项目,于陵把打猎作为训练项目,没有经过刘协的同意,不过看起来效果不错,士兵之间的配合更密切了,战斗的技艺也提高不少。

  这几天,刘协计划着去渤海,李十一带着亲卫队去平丘那边打听情况去了,只要摸清平丘的情况,刘协打算拿下平丘。

  其实刘协也不想打平丘,但是如果不打,平丘的黄巾军势必不会放刘协过去,与其如此,还不如一县的打过去。

  古城南面,黄河河湾,一个小小的码头。

  码头很小,大型船舶根本停不了,只能停靠三五艘小型货船。

  当然,这是刘协故意为之。一是因为地势限制,纵然刘协在古城修建了码头,黄河对岸的河堤上,也无法建设码头,所以,这里永远成不了官渡那样的横渡码头。

  二是因为安全着想,现在是乱世,如果古城修建了大型码头,势必成为军队横渡黄河的一个选择,那么古城就会成为各路诸侯争夺的对象,到那时,恐怕自己一个王爷的身份,根本压不住各路诸侯。

  综合以上两个原因,刘协只在古城南面修建了一个仅能满足古城货运的码头。古城的居民,可以从这里上船,去上游的官渡,也可以去下游的濮阳。

  只不过,古城刚刚建设,还没有多少货物外运,也没有多少商队来古城做买卖,所以现在的古城码头,连一只船都没有。

  但是,今天却不同以往,近万军队在码头上整齐列队,封丘的大小官员都齐聚古城码头,那些看热闹的村民,围在四周,嘻嘻哈哈的指指点点,评价着场中每一个人。整个码头,一片繁荣的景象。

  在码头的北面,一块人高的石碑已经立好,只不过用红布包裹,看不到里面刻的什么字。

  这是刘协立的复兴碑,此碑原本是要立于封丘县城刘光庙里面的,只不过有人对刘协说,这样做恐怕会被世人诟病,影响刘协的声望,所以大家才反复斟酌,把复兴碑立于这码头。

  “······高祖立汉,光武中兴,历时三百余载······”

  队伍的前面,辛宏站在石碑旁,大声宣读着祭文。这是刘协首先的几个文人,反复推敲定下的,虽然不怎么得当,但是勉强说出了刘协的心声。

  “······然,朝廷腐败,国祚不兴,民生凋敝,贼匪四起······”

  原本,王勤他们不敢这样写的,只不过,刘协想着,自己此去渤海,势必与洛阳朝廷撕破脸皮,既然如此,不如现在就撕破脸皮,也让陈留的那些名士们看看,皇室也不是没人。

  “······渤海王刘协,承祖宗遗愿,起于封丘,立于渤海,以强国富民为己任,立志复兴大汉······”

  这是在表态了,就是说,刘协要复兴大汉,凡是有志于复兴大汉的人,都过了帮刘协。似乎有点自卖自夸,但是刘协顾不得了。

  刘协现在只有三个文官,辛宏要留在封丘做县令,王勤要留在古城管理刘协的财产,剩下就一个白山,还是刚归顺不久的。

  人才紧缺啊,刘协不得不这样做。刘协有些羡慕那些穿越者了,什么都没有,文人猛士如过江之鲤,纷纷投靠。自己可是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现在又有了地盘,名望也不错,怎么就找不到人帮自己呢?

  “请渤海王揭牌。”

  刘协正在胡思乱想,没想到,辛宏大声喊自己去揭牌了。

  刘协收回心神,整了整衣衫,慢慢的走到石碑面前。这石碑的确有点高,刘协也不算矮,但是站在石碑面前,也只有一半左右。

  稳了稳心神,刘协站定,对着自己的属下和大军喊道:“本王要复兴大汉,尔等可愿跟随?”

  “复兴大汉、死而后已。”士兵们一起喊道,近万人一起喊,这气势直冲云霄。

  虽然这是已经编排好的,可是刘协心里还是震荡不已。

  如此反复,三次问答过后,刘协才转过身,伸手拉着系着红布的红绳,手上一用力,石碑上的红花散开,红布滑落,露出两个金灿灿的大字——复兴。

  顿时,全场高喊,就连黄河对岸的堤坝上,都出现了不少的人,伸着脑袋看向这边。

  仪式过后,一众官员回到古城王府,开始汇报各项工作进展。

  “殿下,县城这边,清理工作接近尾声,黄池坞堡,现在有住户三百余户。封丘县城,有住户二千余户。各乡镇户数也很少,总共不到三千户。全县共计五千七百六十八户,耕种田亩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一亩,如果严格按照大汉律条,以战时的标准征收赋税,也就四千余石粮食,不足一万钱。”

  辛宏把封丘县的情况介绍了一下,刘协听着直皱眉头,封丘还不是最乱的地方,可是人口却损失这么大。

  大汉朝以人口设县,一万户设置一县,户数达到一万的叫大县,设县令。户数不足一万的,叫小县,设县长。而封丘设的县令,也就是说,在黄巾之乱之前,封丘县的户数在一万以上。

  可是现在只有五千多户,损失了四成以上。战乱啊,真是老百姓的克星。

  “殿下,古城安置一万一千八百三十三户,只有少数不是士兵家属。竹竿湖四周,目前安置流民三千七百二十户。如果按照每户耕种五十亩地,共计七十七万七千六百五十亩。因为开辟了沟渠,修建水塘,所以全是上等田。按照市价,上等田缴纳主家七成收成,可得五十四万四千三百五十五石粮食。因为他们都是耕种王府的土地,所以丁口税无法收取。支出方面,屯田军一万,其中有伍长二千,什长一千······”

  刘协听着王勤谈收支,脸上一阵苦闷,现在的人口数量,就算走上正轨,封丘也不能自给自足,必须吸引更多的流民前来种地,增加居民数量才行。

  “收缴杨凤和四大家族的土地情况怎么样?”刘协问道。

  “杨凤的土地大多是荒地,四大家族的土地倒是有人耕种,可是这些人基本上都有罪案在身,这一季收起来过后,也没多少人耕种了。”

  “竹竿湖修建的情况怎么样?”

  “竹竿湖已经完成,现在挖掘四面的沟渠。只是,现在黄河水还没达到最高峰,所以竹竿湖里面没水。殿下能不能考虑把入水口降低,这样竹竿湖里面就会早一点有水,那么竹竿湖四周的土地就可以早一点种上庄稼。”

  “不行,现在是七月初,按照过去的惯例,最多再有一个月。黄河水就会漫过入水口,装满竹竿湖,到时候,竹竿湖四周的土地就可以耕种。如果为了这一个多月,我们挖开入水口,现在看来,倒是让竹竿湖里面装满了水,可是竹竿湖的水位就会下降一丈左右,如此算来,竹竿湖的浇灌面积要减少十里,修建竹竿湖的目的就完全没达到。”

  刘协听了一会儿,见大家没有意见过后,这才接着说道:

  “第一,加紧挖水渠,修建池塘,在黄河发大水之前,把竹竿湖周围的水利设施修好。”

  第二,加紧安置流民,佃租还是按照市价,只不过增加两条。一是凡是一年之类,没有违反王府的规定的,可以减免一成的租子。二是在租子算下来过后,十天之类交清的,可以减免一成的佃租。如果两项都达到了的,可以享受减免二成佃租的待遇。

  第三,黄河马上就要进入汛期了,黄河汛期,河水改道,会出现许多流民,所以,大家要趁这个机会,安排人手,去各地引流民到竹竿湖周围安置。

  第四,继续征收铁甲军,凡是能够扛起三石以上的青壮,都可以加入铁甲军。

  第五,允许士兵和居民通婚,我们军中的士兵,很大一部分都是单身汉,只有在古城安家,他们才会真心保卫古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