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跟着林老师混的好处
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第315章跟着林老师混的好处周末在人艺待到晚上,翌日一早,林为民打着哈欠起床上班,心里无比怀念后世的双休日。
可惜现在距离双休日的政策执行,还有9年时间。
这两天编辑部在审核何云路送来的新《夜与昼》,这部算是《新星》的续集。
《新星》描写的是年轻的县高官李向南新官上任,雄心勃勃,准备在古老的中原县城古陵大展拳脚,但年轻的政治新星,遇到了强大的传统保守势力抵抗和压制。
而《夜与昼》这部,讲述的是李向南在古陵的改革受挫,回到BJ后一夜一昼之内发生的故事。
《夜与昼》不再如《新星》那样意气风发,包括主人公李向南也是一样,作为一个性格分裂的人物,在这部里展现了他对权力和女性的追求。
读《夜与昼》,林为民的第一感觉是这更像是一部“官场文学”,通过李向南和周围人物关系的穿插,表现了当代官场的真实生态。
《夜与昼》的出现,充分验证了当初林为民对改革文学未来发展变化的判断。
改革文学正在逐步转变为官场文学,当然了,它不仅会局限于官场文学,还会进一步嬗变。
《夜与昼》的审稿没有什么疑问,大家都同意发表,预计可以在今年的第六期发表。
下午的时候,于华又跑到编辑部来逛荡,他回之江过了个年,前几天国立文学院开学才回来。
一来就得知了一个消息。
“《红高粱家族》要开研讨会?”于华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震惊。
然后便是羡慕嫉妒恨,再然后质壁分离。
“谟言年纪轻轻的,给他开哪门子的研讨会!”
柳荫调侃道:“那你得去跟领导说,这都是领导安排的。”
于华郁闷的不想说话,就像是家里本来养了两只土狗,大家一起愉快的玩耍,一起挨主人的踢,可有一只土狗突然之间就会起立、坐下,还会给主人叼拖鞋。不仅如此,主人甚至给这只土狗专门做了一个狗牌挂在脖子上,逢人便夸。
林为民到编辑部送稿子,看到他本能的就想呵斥几句,可看到他一脸失落沮丧的样子,一时竟没忍心开口。
等他走后,柳荫道:“谟言的作品要开研讨会,把他打击的不轻!”
办公室的同事们发出哄笑声。
于华就像是那种班上的差等生,每每看着好学生得到三好学生的奖状总是羡慕嫉妒,可回回自己却不争气。
林为民无奈的摇了摇头,这货天天这么浪,想赶上谟言的进度,还得看他自己能不能静下心来写作。
召开《红高粱家族》的事是他和覃朝阳做出来的决定,谟言这部受到了不小的关注,读者反响和评论界口碑都很不错,研讨会后就可以为出版做打算。
傍晚下班,林为民特地去军艺告诉了谟言这个消息,他高兴的手舞足蹈。
周三上午,国文社三楼会议室。
《红高粱家族》作品研讨会正式召开,燕京的著名评论家几乎悉数到会。
研讨会上,谟言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可惜他的风头抢不过评论家们。跟《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在评论家们那里受到的批评比起来,《红高粱家族》的待遇要好的太多了。
这里面不得不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跟《平凡的世界》的那种扑面而来的土味不同,谟言写作手法和风格上,深受拉丁美洲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影响,同样是描写农村、描写家乡,他完全避免了陆遥在创作上的那种用力过猛。
林为民在研讨会上评论谟言,用到了“聪明”二字,指的就是他在创作上的这种聪明。
他是《当代》的主编,今天又是国文社作为东道主,想不出席都不行。
整个研讨会的会议过程,《红高粱家族》受到了评论家们的肯定,大家也提出了一些善意批评,但并不尖锐,场面一片和谐。
可就在快结束的时候,评论家张任突然问林为民。
“《平凡的世界》什么时候开研讨会啊?”
林为民有些意外,回道:“《平凡的世界》才出了第一部,计划是写三部,等陆遥写完了再开也不迟。”
张任又说道:“第一部都已经这么差了,写到第三部意义不大啊!”
张任说完这句话,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沉默,大家一言不发。
显然张任对于《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是很不满意的,以至于会忍不住在《红高粱家族》的研讨会上公开抨击。
林为民和声提醒道:“张老师,今天是《红高粱家族》的研讨会。”
“我知道,可谁让你们不开《平凡的世界》研讨会呢?”
林为民被老头儿一句话噎的差点上不来气,你个老……同志!
但他也知道,张任或者说大部分评论家对于《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批评跟前两年他的《情人》发表时的那种批判潮并不一样。
大家更多的还是对作品,也仅限于作品,只是有时候批评确实过于尖锐了一些。
就比如现在,在别的作品的作品研讨会上讨论《平凡的世界》,这得是多爱陆遥,又得是多恨《平凡的世界》啊?
林为民观察到一旁谟言的脸色僵硬,他很理解这种感受。
有了张任的开炮,其他人也开始发言,要么是让《当代》早点召开研讨会的,要么是直接开始批评,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谟言的脸都绿了,今天明明是我的作品研讨会,这帮人也太……过分了!
敢情一上午的和谐画面都是装的啊!
林为民无奈摆手,提高了音量,“各位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安静一点,听我说。”
众人在他的高声提醒下停住了话语,都看向他。
“我们《当代》非常欢迎大家的批评和指正,包括《平凡的世界》的作者陆遥同志也是如此。大家有什么意见或者问题,咱可以写信或者是在刊物上写文章,但今天毕竟是谟言同志的作品研讨会,还请大家控制控制。”
林为民说话的时候指着谟言,众人才想起今天研讨会的主人公。
谟言坐在座位上,瞪着绿豆大的小眼睛,里面写满了委屈和无助。
几位性急的老同志被这么一提醒也有点不好意思。
好好的作品研讨会,谟言开开心心了一整天,最后却被这帮老……同志给弄emo了!
结束了会议之后,林为民还得安慰他几句。
“没事。陆遥名声大嘛,《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部争议也比较多,等过几年伱也写出几部有份量的作品就好了!”
他不安慰还好,一安慰谟言更想哭。
还几部?那我不得把头都写秃了?
最关键的是,我玩了命的写,难道就是为了给这帮吃饱了没事干的评论家批评的?
《红高粱家族》的作品研讨会结束后,出版也提到了日程上。
这对谟言来说是个更大的好消息。
这几年国文社捧出来的青年作家不少,但能达到出版标准的却比较少。
汪硕、马原、于华之流,除了刚出道那阵产量还不错,如今就像是纵欲过度的少年,萎靡不振。
难得出了谟言这么一个老实肯干的,林为民必须把他给捧起来。
让那几个不争气的东西看看,什么叫“模范作家”!什么叫“刊物力捧”!
《红高粱家族》首印五万册,是社里根据书店和邮局那边的征订量反馈制定的,在年轻一代作家当中,第一次出版作品能达到这个首印数非常难得。
谟言一次性拿到了三千多块的稿费,激动万分。
算上去年《红高粱家族》在《当代》上发表时拿到的两千多块钱,这部竟然给他带来了六千块钱的收入。
果然还是写赚钱啊!
难怪林老师富得流油。
有了钱,谟言第一时间是请林为民吃饭。当然了,也没忘了叫上于华。
“你叫我来干什么?”
于华嘴里塞的满满当当,语气却相当不爽。
谟言的召开作品研讨会了,谟言的出版了,谟言拿了稿费请他吃饭……
逼都让谟言一个人装完了,他于华却只能含着泪闷头炫饭。
“吃你的饭,吃饭还堵不上你的嘴!”
林为民斥了于华一句,他不敢跟林为民叫嚣,眼神却盯着谟言,满脸悲愤。
低下头,吃的更起劲了。
“你接着说!”
“我确实是想拿着这钱买个四合院。”谟言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才让于华从满桌的美食中抬起头问出那句话。
太他么气人了,请客吃饭就算了,居然当着我的面讨论买四合院的事!
拿了稿费了不起?等老子以后有钱了,买两套四合院。
不!买十套!
于华的心声没人听到,听到了也没人在意,林老师正在专注倾听谟言同学的心声。
谟言跟林为民说出了他的顾虑,这年头年轻人考学进入大专院校,户口都是要牵到学校所在地的。
不过学生都是集体户口,不能起户口本,未来毕了业还得迁出去,也就不能算作是燕京人,自然也买不了房。
林为民听后微微一笑,道:“这个好办。正好我手下有个人专门帮我买房子、装房子,回头我让他帮你留意着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四合院,真到要买的时候可以找个信得过的人帮忙先过户到人家的名下,等以后有机会了再过到自己名下。”
谟言道:“林老师,我在燕京就认识您一个人……”
于华在一旁都快听不下去了,我他么不是人吗?
他也明白,谟言的意思当然不是指“认识”,而是“信得过”,可这种明白更让他受伤。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啊!
今天这顿晚饭,把于华的那颗小心脏吃的千疮百孔。
林为民听了谟言的话犹豫了片刻,还是答应了下来,“行,那这事我给你办了。”
不得不说,跟着林老师混,小伙子的眼界都开阔了。
拿了稿费,都知道买房了。
你要早有这个觉悟,还用得着六十多岁拿了诺贝尔奖金才跑到燕京买房子?
三十出头,全款那些燕京二环里的四合院,再过二十年那不得起飞了啊?
这,就是跟着林老师混的好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