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五章 殖民地的价值
中国开出的条件德国人肯定是不会满意的,事实上德国直到现在也没有放弃用远东殖民地和中国做一笔交易的企图,他们希望中国能过被这些殖民地收买加入同盟国阵营,
但是中国不会与德国签订军事同盟也不会在太平洋地区进行共同攻防,在中国坚决不肯参与战争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开出了最好的条件,
可以说这变相的对施佩中将保证他的舰队只要在北太平洋不被别人发现就相当于进了保险柜,这也算是中国对德国的一种鼓励。
而中国这样的帮助会让中的的友谊继续延长,中德关系需要长时间的延续下去,而不是一次性卫生筷用完就扔,德国强大的复原能力会给予中国外交生存空间以重要的外援支持作用,
出于这种考虑,中国在利用德国方面要变现的体面一些,不能将利用德国这一点表现的太过显眼。
此外中国既然决定不加入协约国的,那么就必须要为战争之后做好铺垫,防止自己面对战后老牌列强的孤立和敌对。
当然,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最大的赢家永远不是欧洲的各大豪强,远东中国和北美新大陆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斯佩中将最终决定与德国政府再进行一次讨论,所以这一场谈判他并没有给M先生什么准确答复,
不过斯佩中将也表示,中国政府提出的条件,他本人很满意,并愿意接受这样一份君子协议。有斯佩中将的表态,德国政府最终很可能会接受这样的条件。
而就在斯佩中将与中国特使在香港结束首场谈判后,得到德国政府授权的德国驻华大使哈豪森也准备与唐绍仪就出售殖民地问题展开磋商。
哈豪森已经得知了斯佩中将与那位M先生的所有谈判细节,并推断出了中国政府的底线,他现在很清楚,德国政府心中期望的买卖是不会成功的。
如果德国坚持将出售殖民地和中国加入同盟国联系起来,那么中国最终会放弃购买这些殖民地,并且让中国产生厌恶,最终连中国的友谊都可能保不住。
由于即将会见唐绍仪,哈豪森已经没有时间在拍电报回国请求政府的底线,所以他决定充分利用政府给他的授权。
在前往中国外交部的路上,哈豪森直接将“以殖民地换取中国加入同盟国”相关的条件全部删除,随后更改为换取德国紧缺的物资以及永久中立等条件。
他清楚德国的财政并不是能够无底线透支的,在战争开始后,德国的财政将会向战争方面倾斜,而帝国马克肯定也会快速贬值,急缺的原材料德国肯定不能全部用真金白银去买。
德国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买走急缺的原材料和工业品,殖民地就是一种能够保值的货币,虽然德国在太平洋的大部分殖民地经济建设都不怎么样,但是地理位置足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