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阳光下的平阳府 > 第五十二章 复思量议计兴炼铁 遣亲信千…

第五十二章 复思量议计兴炼铁 遣亲信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邓兆恒近来有些心绪不宁。

  郑天野带着水务监史和流民一起住窝棚,吃一样的饭,白天一起在堤岸上风吹日晒,灰头土脸的不像个从五品官儿。

  堤岸后的各村也添了不少生气,有老人、小孩儿常跑到筑坝处看热闹。还有大户直接把自家的长工、短工派到大坝上背石、挑土。

  襄陵坝筑得又快又好。邓兆恒内心如这个时节粼粼的汾河水,平静又波动着愉悦。

  然而,随着坝一天天接近筑成,他的愁绪也一天天地浓起来。

  那些流民仿佛寻到了归宿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人逃走,一心筑坝。

  筑坝、采石处原本聚集了三千多流民,而今人数仍在渐长,供应的米粮也不停地增加。

  李墨林曾说:“大人,如此消耗,平阳府库一年便无节余了,若如此持续下去……。”

  邓知府打断他无奈笑道:“如此持续下去,平阳府会从天下屈指可数的丰腴之府被流民吃成穷府。”

  内心里,邓兆恒绝不允许这样的结局出现。这不只是他的无能,更将愧对恩师和岳丈,愧对皇上的信任。

  而这一年,除了东外城课银和襄陵筑坝,他还没弄清楚治理平阳府的要紧处在哪里。

  在他看来,民富国强、天下和是读书人的最高抱负。他治下的平阳府要百姓安居乐业,要府库充盈,要为朝廷多送丁纳粮。

  眼下他手里能用的就一个郑天野,两人商议数次,却难以定夺下一步这些流民该往哪里去。

  邓兆恒一度想过把下面各县石炭窑都抓手里,但这样无异于断了这些州县的财路,下面各州县的维持也不易。

  又想过把流民派过去重新开窑,但人吃马嚼,若最后挖不到石炭,将又走到绝境。

  这天,邓兆恒独自在内宅的花园里散步。

  正是春花含苞欲放的时节,高的矮的各种花儿有的已开,有的刚绽露出一点令人悦目的颜色,但这无法化解他百般思虑而不得解的烦恼。

  回到外客厅,又踱了半个时辰的步,派人去看郑天野是否回了衙门。

  不大一会儿,郑天野一身锦蓝官衣,头戴纱帽匆匆赶来,脑门上一层细密的汗珠儿。

  进门躬身作揖道:“属下拜见大人。”

  邓兆恒摇了摇头,似要将思虑丢到一边,笑问:“郑主事何时自襄陵坝回来?”

  郑天野整日被风吹着,脸上多了两片儿红,抬起大眼睛看了下邓兆恒,道:“昨日属下回来换了下衣裳,正说今日来衙门看看,后半晌返回襄陵坝。”

  邓兆恒心里怀着几许满意,摇了下手道:“不急,先喝口茶,随我出去透透气。”

  郑天野:“属下不渴。与府衙相距不远,听大人招唤便跑来。”

  邓兆恒:“我们骑马去河边走走。”

  邓兆恒只带了老何、许化民和高力,出得和义门便是乡道,奔渡口的大道宽且直。

  阳光暖暖地照着,风也是柔柔的。雪早已化尽,却还未下过雨,路面泛着微微的湿气,马蹄舒服地踩在上面“扑腾扑腾”响着。

  邓兆恒怕几人骑大马、一身官服引来百姓围观跟随,便往南拐上一条窄些的乡道。

  身旁阡陌纵横,农夫驱牛耕田。柳树刚吐一团团鹅黄,远近的桃、杏、李的花儿正片片地开。

  一时心胸开阔,朗声问:“郑主事,去岁我平阳得实惠最多的作坊是哪个?”

  郑天野:“回大人,若从百姓所得看,当属木刻年画。”

  邓兆恒:“平阳府地南北六百余里,作坊种类繁多,仅冶铁、制铁役夫以千计,以年画最得实惠?”

  郑天野:“铁耗人力、物力巨大,这几年都是朝廷自我平阳调拨,于平阳多了消耗,却无利可图。石炭只存于个别州县,利亦归于州县。蝴蝶杯虽名贵,但数量有限,利也有限。木刻年画每张几文,每逢过年,家家都买,行销各省,价低课银亦低,销量却甚巨。故我平阳从此业者多,富不足却衣食有余,堪称实惠。”

  邓兆恒:“我们就是缺个既安置流民、又能将利留在我平阳的大作坊。”

  自乡道绕到河边,堤上散布着星星点点的绿。

  离岸不远处,有一个辘辘井。过去看,及水面丈余。

  邓兆恒和郑天野将柳条水斗放下去,满满一斗水,吃力地绞着辘辘往上提。

  老何等三人过来相帮,被邓兆恒止住。与郑天野一左一右共同摇着辘辘,提上水来二人已是气喘吁吁。

  邓兆恒:“果然是书生文弱,若两军阵前,如何提得刀杀敌。”

  郑天野:“两军阵前自有武将,似大人这样当以治国安民为重。”

  邓兆恒:“眼前就是汾河水,却要掘井提水,实在可惜。郑大人难道无好办法把这水引上来。”

  郑天野:“大人看,此处所种为粟,发芽、长苗、灌浆,一年若得几场及时雨,便可收获无忧。而河边田地湿润,实无需灌溉,这井大约只供耕作时人畜饮水。”

  邓兆恒:“若是小麦如何?”

  郑天野:“若是小麦则需引水多浇灌几次。”

  邓兆恒:“小麦、粟、稻谷之间,哪个产出多些?”

  郑天野笑道:“大人应带户房农桑监史同来。属下只是略知,若产粮折价计,自是水田要略好些,可到哪里有那么多水田。”

  邓兆恒:“我朝各府的主事若都如你一般埋头做事,局面或大不同。”

  郑天野:“依属下见,我朝各府若都如大人这般,那才是局面大有不同。”

  两人相视一笑,邓兆恒道:“罢了,我二人这样相互吹捧,让人听去定成笑话。”

  邓兆恒望着西岸横陈的平原和平原之西连绵的山脉,问:“吉县之西为何山?”

  郑天野:“对面山名姑射(ye)。”

  邓兆恒:“哦,先贤《华南经》里所述。”

  郑天野道:“大人有闲时应去看看。”

  邓兆恒:“先贤描绘之姑射山令人神往,必是要去体悟一回。”

  邓兆恒:“郑主事,你说那平阳之北的山脚都有石炭,却为何这吉县的山下却无?”

  郑天野道:“回大人。石炭埋于地下,难以断何处会有。有小户平地打井便出了石炭,也有那大户四处打洞,一年耗费上千两银子却一无所获。”

  邓兆恒说:“你若从流民中带些人,挖他三、两个月如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