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出生于1931年的英子 > 第三章仇与忍

第三章仇与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王氏转过身狠狠瞪着秋霞,“快回去!”王氏满脸怒气,这是她第一次向秋霞发火,“你带着孩子哪儿都不许去,英芬,你看好你嫂子!无论外面发生什么情况都不允许你们踏出崔家大院门口一步,英子跟娘去!”

“嗯”英子忙不迭地扔下手里的碗,她挤过秋霞身边,她拉起母亲的手,母亲的手很温暖,手心里还有细细的汗珠子,英子知道母亲也害怕,但,这个时候,为了保全崔家人母亲必须挺直腰杆。

“好吧,俺陪着您和二小姐一起去!”张伯闪开身子给王氏和英子让出一条路。

“把大门关好了,俺从外面锁上,英芬,你们从里面插上顶门杠!”王氏回头看着英芬嘱咐,她心里很忐忑,更多的是不放心。

“娘,您注意安全!小心点!”英芬和秋霞不知所措,她们只能看着王氏严肃地走向大院门口。

往前走了几步,王氏又回头看着秋霞,她嘴里不断地重复着,“看好孩子!无论外面发生什么,都不许出去!”

崔家村的场院的的确确很大,一百多口人挤满了场院。场院靠墙的地角有一个台面,那儿是逢年过节唱戏的舞台,此时舞台上坐着手里拄着长刀的几个鬼子军官,他们身上的衣服崭新,他们脚上的大皮鞋锃亮,头上帽子戴的整齐,双目冰冷地注视前方,好像一个个木偶;穿着黑色警服的二鬼子手里端着枪站在舞台四周,他们的眼睛警惕地扫视着人群;四周还有几个抱着长枪的鬼子兵,他们一个个纵着肩膀,目光呆滞,眼珠子都不会转动,英子感觉到鬼子也好像害怕什么?害怕什么呢?害怕崔家村民团结起来吗?眼下,崔家村民人数比鬼子多,如果大家团结起来,鬼子一定不是村民的对手,但,村民手里缺少武器……英子开始胡思乱想。

保长是一个六十几岁的老头,他一身长褂,一头灰发,头上一顶毡帽,很新,好像是因为过年刚刚戴头上的。

保长在喊话,“大家听好了,日本人,不,皇军,皇军想要粮食,俺也知道,这个时候青黄不接,各家也不容易,大家必须省吃俭用,必须想办法省下口粮,咱们要让客人吃饱不是吗?皇军就是咱们的客人呀!”这个保长平日里就能说会道,今儿为了讨好日本人,竟然把日本人当客人。客人走亲戚怎么做?客人会把主人给杀了?客人会抢主人的银元?英子心里想着,她的小嘴巴慢慢撅了起来,她真想抓起地上的石块扔向那个油头粉面的保长。王氏感觉到了英子在做小动作,她急忙使劲把英子的细胳膊提了起来,她又用两根手指使劲掐掐英子的胳膊,英子呲呲牙,真疼!她再也不敢做小动作了,她继续把一双怒眼穿过人群的缝隙狠狠盯着保长那张肥头大耳的脸。

“家里良田多的,可以多交点,根据人口与良田亩数,咱们再仔细分配,希望村民不要瞒天过海,更不要得罪客人,毕竟咱们山东人都是好客的,今儿又是大年初一,每家每户都有过年的粮食,所以,今天或者明天下午,你们就把粮食送到这儿来……”

“我们家没有多余粮食,给了他们,我们吃什么?”有人不高兴了,首先提出异议。接着,人群里开始骚动,有一个敢说的,就会有第二个,“我们家也没有,本来吃不饱,省吃俭用为了熬过这个冬天!”“凭什么给他们?他们是谁?什么客人?是土匪吧?”

日本鬼子好像不太明白中国话,他们开始交头接耳。

本来安安稳稳坐在舞台上的几个日本军官突然跳了起来,一个鬼子军官“腾”地从保长背后蹿了出来,一张死灰复燃的脸,他一边嘴里嘀里咕噜,一边举起了他手里的长刀,保长吓得抱着他的大脑袋一下蹲在地上。就在这时,一个女人的声音从人群里传来,“大家稍安勿躁,听俺说,客人要粮食,咱们给,有多,就多给点,没有多还有少不是吗?!”

“舅妈?!”英子没看到她舅妈刘氏的身影,只听到了她舅妈刘氏的声音,舅妈的声音她太熟悉了。

“你是?”保长小心翼翼站起身,他用一双笑眯眯的眼睛上上下下打量着刘氏。

站在人群里的王氏皱皱眉头,她心里狠狠埋怨着:这个嫂子怎么跑这儿来了?她在替谁说话?她刚刚说的一席话还不叫大家伙儿戳脊梁骨?

场院里更加骚乱,大家开始七嘴八舌,甚至有的人嘴里骂骂咧咧,有人手指着刘氏的身影,“这不是王家庄的人吗?怎么窜到咱们崔家村来了??”“她男人被鬼子豁开肚子死了,她今儿是不是疯了?”“你们亲家崔家有良田几十亩,你们应该有余粮,你们崔家就替乡亲多交点,不知你能不能替崔家大院做了主?!”有的村民认识刘氏,他们满脸愤怒,他们开始大声指责,“一个外姓人,怎么跑到咱们崔家村说三道四?不看看什么时候?一个女人,一个死了男人的女人是不是找不到热炕头啦?”

刘氏听了大家伙的指责和谩骂她并不生气,她依旧笑眯眯迎着大家伙的话语,“好呀,那,今儿俺替俺妹妹说几句,崔家一定多交点,多交点!”刘氏手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根烟袋,她翘起一条腿,她把手里的烟袋锅在她棉鞋底上敲了敲,然后她又不慌不忙地抬直身子,她温和地看着围拢到她身边的乡亲,乡亲的脸色不知是由于生气还是天冷而变青,他们对刘氏虎视眈眈,“你站着说话不腰疼,说话轻巧,你们崔家有余粮,俺们没有!”

“大家不要着急,这么多年了,咱们一直听保长的话,此时此刻大家应该继续听保长的话,保长是镇政府选派的,他的为人大家都清楚,虽然没有杀人放火,也做了不少损人利己的事儿,那都不是什么大事,没有比杀人放火更大的事了,今儿日本人来了,他又帮日本人做事,日本人不是好惹的,他如果不听日本人的话,如果不按照日本人的命令去做,第一个丢命的就是他,然后就是大家伙儿,今儿咱们不能看着他无缘无故丢了命不是吗?毕竟都是在一个村子里住着,咱们就再听他一次,让他保佑大家伙儿平安无事!”刘氏微笑着看着大家伙儿,她又抬起眼角扫视了一圈场院四周,躲在墙头后面的鬼子兵正虎视眈眈,他们是在等待命令,他们手里的机关枪一触即发,为了眼下崔家村百十条生命的安全,刘氏把她心里的仇恨用浓浓的旱烟呛了回去。

刘氏不阴不阳的话让保长张口结舌,刘氏嘴里话一点也不错,平日里他做了许多对不起乡邻的事儿,乡邻不敢反抗,今儿他替日本人办事,办不成日本人就会要了他的命,此时刘氏嘴里的话无论是好话还是歹话他都要硬着头皮点头,为了什么?只为了满足日本人的需求,保下他自己一颗脑袋。

王氏站在人群里不知所措,她真想有个地缝儿钻进去。

“好了,大家各自回家准备粮食,明天初二,咱们村子出几辆马车,把粮食送到沙河镇上去……”保长显然有了精神,终于有人替他背黑锅了,这个人还不是别人,还是德高望重的崔家大院里的人,崔家大院里男人几乎都不在,主事的就是那个柔弱寡断的女人王氏,王氏此时此刻也站在人群里,刘氏已经替她做了主,她也没有反对,那么今儿为日本人搞粮食的事儿也就顺顺利利解决了。

英子被她母亲王氏硬拽着往崔家大院方向走,路上王氏没说一句话,她只感到她后背被村子人指指点点,她不敢抬头,更不敢停下脚步与乡邻打招呼,她只感觉无地自容。英子想回头找一下她舅母刘氏,她的视线被张伯高大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

“二小姐,快点跟着大太太走,不要回头,咱们有话回家说。”张伯的话不单单是说给英子听的,他也是嘱咐王氏,不要生气,有话家里说,千万不能埋怨刘氏。

“妹子,您慢点!”这个不怕惹事的刘氏竟然自找不自在,她的声音迈过了一里路,她生怕四周的人听不见。王氏气不打一处来,她突然停下脚步,她扭转身,她狠狠瞪着刘氏,“你家有粮食就交上去,俺崔家没有!”

“妹妹,皇军是客人,不是吗?”刘氏的嗓门真大,她一边嚷嚷着,她一边用眼角瞄着四周,“我们王庄乡亲都交了粮食,王庄也死了几个拒交的人……俺不想看着再死人了!咱们饿点能保住性命最好!”

“死怕什么?怎么?你这么快把俺哥哥的死忘了!他是谁杀害的?”王氏提高了语气,由于生气她的全身都在颤抖。

“他太抠了,痛痛快快交出那两块银元,就不会有这事……”刘氏语气渐渐低沉下去,停了一会,她又抬高了嗓门,“希望大家都好好活着,家里粮食多的就多给,少的少给,如果不给,皇军会找大家伙的事儿,甚至杀人,为了口吃的丢了性命不值得……”

王氏不再理睬刘氏,到了家门口,她生拽着英子迈了进去,她扭脸看着老实巴交的张伯,提高音量,“关门!她张伯!”

“吆,妹妹,今天俺是来串亲戚的……”刘氏故意扭着脖子看看探头探脑的四邻,她一边抬脚准备迈过门槛,她一边嚷嚷,“哪有年里不让亲戚进门的道理啊!是不是呀?”刘氏低头看着撅着小嘴的英子又问,“是不是英子呀?俺可是你的舅母呀!”

王氏回头狠狠瞪着刘氏,“我们崔家没有你这门亲戚!”

刘氏也不生气,她嬉皮笑脸地挤进了崔家大门,英子挣脱她母亲王氏的手站在院子的石基上,她皱着眉头盯着院门口,她看到张伯一边把她舅母刘氏让进了院子,一边迅速关上了院门。

“舅母,您今天惹俺娘生气了,俺,俺也生气!”英子的话带着蔑视。

“嗯,舅母知道,咱们屋里说,英芬,你和你张伯盯着门口!”刘氏看看躲在院门里、手里拿着顶门杠的英芬,小声嘱咐,“你们千万不能让外人进来,更要小心墙头!”

张伯使劲点点头。

迈进屋子,刘氏拉着王氏的胳膊,“妹妹不要生气,我们已经有了安排,这一些粮食一颗也不可能落入鬼子的手里!”

“什么?”王氏有点紧张,她惊慌地盯着刘氏的眼睛,她从刘氏的眼睛里读懂了刘氏的用心,她又害怕刘氏的冒险。

刘氏压低声音说,“我们王庄真的死了好几个,他们也不交粮食,被鬼子杀害了……俺知道鬼子到了崔家,俺紧赶慢赶……咳,先不说这一些,老大英业在家?”

王氏使劲点点头,“在,你怎么知道?”王氏有点吃惊,她皱皱眉头,白楞了一眼刘氏,心里说:他舅母的耳朵可真够长啊。

“不要多问,俺去找杨玉和英业商量商量,妹妹,你就不要担心什么了,你看好院子,隔墙有耳!”

“嗯,俺明白了!”王氏抓起桌上的毛巾迈出了屋子,她把毛巾搭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上。这个时候的石榴树已经干枯,带刺的枝干张牙舞爪。“她张伯,把这一些石榴树杆剪剪枝子。不要让它横着挡着路,孩子们衣服都被它刮坏了!今儿的饭,让她舅母自己做,俺不伺候!”

英子看了她母亲王氏一眼,她悄悄蹿进了后院。后院厢房里舅母刘氏正与大哥英业还有三婶杨玉商量事情,他们声音太小,她一句话都没听见,只听大哥英业说:“好!”

“英子,英子,快去后院喊咱大嫂过来!”前院传来英芬惊喜的喊声。

接着,前院又传来开门声,还有王氏忙不迭地欢喜声,“邱先生,您,邱太太,俺正盼着呢!本来想初三让秋霞回门看看二老……快请进,请进! ”

大个子邱先生迫不及待在初一来到崔家,他一定有事,大家从他脸上没看出什么事儿,倒是邱太太一脸的小心翼翼,她脸上不自然地飘着尴尬,尤其她垂着的眼神,还有无处安放的双手,大家不由自主对她的矜持心升可怜。

邱太太喜欢安静,生活朴素,不善言辞,她穿着虽然不太讲究,却很干净。在乡下很少有人喊她邱太太,毕竟她只是一个村妇。邱先生曾在南方上过学,那个时候邱家家底还算不错,邱太太一过门,邱先生就喊她太太,自然而然,自家人也跟着邱先生喊她邱太太。

王氏以为邱太太的矜持是不好意思,就连忙喊来秋霞,她一边微笑地拉着邱太太的手,一边嘱咐秋霞,“去,带你娘去你们房间,你们娘俩好好说说心里话。”

“娘,不要难为情,俺婆婆年前就让您和俺爹来,您,您这个时候来也挺好,看,把俺婆婆高兴的,她就喜欢家里人多,人多热闹!”秋霞搀着邱太太往后院走去。

“英业呢?”王氏光顾着与邱先生说话,她刚刚想起英业还在家里,应该让英业来给他老丈人拜个年。

“大少爷在家里?”邱先生眼镜后面闪过欢喜,“太好了,好久没有见到大少爷了!”

“邱先生,您直接喊他英业即可,您这样见外,俺听了不自在。”王氏故意这么说。突然她想起了什么,微微一笑,“邱先生,我让他们烧水,俺知道您喜欢喝茶,家里还有茶,是耀宗活着时留下的……”王氏突然被自己的话噎住了,她故意摇摇头,她想把心底突然升起来的悲哀摇走。一旁坐着的邱先生慢慢摘下眼镜,他又慢慢从怀里掏出一块手帕,他急急忙忙擦去眼角的泪珠。

这时,刘氏从后院迈进了堂房,她向邱先生弯弯腰,“邱先生,您过年好!”

“好,好,她舅母也好,大家都好!”邱先生慌忙站起身向刘氏鞠躬。刘氏不好意思摆摆手,“邱先生,您太客气,俺是妇道人家,受不起大礼。刚刚俺听妹妹喊英业,俺就跑过来了,英业和他三婶出去了,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家里厨房的事情交给俺,你们两位亲家有话好好聊,待会俺让英子给你们送茶过来!”

“不用麻烦了!”邱先生仍然站着看着刘氏说,“本想带点东西过来,只是走得有点匆忙,所以,一点东西都没给孩子们带,有点失礼失礼!”

“您不要这么说,咱们是一家人!”刘氏看着邱先生,“您快坐吧!俺去忙,不陪你们说话了。”刘氏斜了一眼王氏。

旁边的王氏好像没听到邱先生和刘氏的对话。

“对了,那个邱先生,待会英业回来想陪您喝几杯,您不要嫌弃他怠慢,您看看,老丈人上门来,他却出去了,这孩子,他有一个朋友在村外面等他,他……”刘氏又停下脚步,她回头看着邱先生说,“您不要责怪他不懂事呀?”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事情,他不要为俺这个老古董耽误正事,那样,俺会惭愧的,惭愧的。”邱先生心平气和地连声说。

wap.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