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收藏纪元 > 第39章 闻一知十溥心畬

第39章 闻一知十溥心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一次有人托画店代请先生画一大幅中堂,送去的是一幅新生宣纸。

溥心畬照例是满不在乎地放手去画,甚至是去抹,结果笔到三分处,墨水浸淫,扩展到了五六分。不问可知,与溥心畲平常的作品的面目自然大不相同。

那位拿出生宣纸的假行家当然就不会愿意接受了。最后这件生纸作品,反倒成了画店的奇货。由于它的艺术效果特殊,竟被收藏家出重价买去了。

溥心畬还有一件流传的故事,谈者常当作笑柄。

有一次求画人问溥心畬,所求的那件画成了没有?

溥心畬手指另一房屋说:“那要问他们,问他们画得了没有?

这句话如果孤立地听起来,好像溥心畬家中即有许多代笔伪作。

但其实是断章取义,俗语不实,流为丹青。

要知道溥心畬的书画,只说那种挺拨力量和特殊的风格,已是没有任何人能够完全相似的。所谓问他们画成的,只是加工补缀的部分,更不可能先生的每件作品都出于他们之手。

……

再说回到常闲所得半成品画。

古人画不画完,其实并不罕见。

因为古人既风雅,也无耻,经常发生“夺画”之事。

“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便是此中翘楚,干过无数次这样的无耻勾当。

米芾生性放荡不羁、装疯卖傻,时常遇石称“兄“,膜拜不已,人们都叫他“米癫”。

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

宋代周辉的《清波杂志》是著名的宋人笔记,据他的记载,米芾喜欢收藏古代名贵的书画,甚至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可是他收藏的方式方法却是不择手段,为人所不齿。

他如果听到谁家有古画,就想方设法的以观赏的名义借到手,说是观赏,其实就是临摹。

米芾的书画水平很高,尤其临摹功夫很深,据考证,现今我们看到的“二王”的一些书法作品,比如王献之的《中秋帖》等,都不是真迹,而是米芾的临本。

然后他居然把临摹品归还给人家,将真迹据为己有。有时候,他还会将真品和临摹品同时拿给人家挑选,而原主往往会上当,误选了他的临摹品。

这是人干的事?

wap.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