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魏卿 >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臣忠谏、二王入京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臣忠谏、二王入京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又是高堂隆、杨阜、王基那几个死心眼。”曹叡一脸的无奈,这几个月,就因为自己多盖了几间宫殿,这几个人可没少上奏折劝谏自己。

他取过案头那几卷帛书,依次摊开放置在了案上,一份份抬眼望去。

曹叡先看的,是中书侍郎王基的奏章:

“臣闻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故在民上者,不可以不戒惧。……。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使贾谊复起,必深切于曩时矣。”

说起王基,此人乃是本朝后进朝臣中一位出了名的大才子,大孝子。

他乃是东莱郡曲城人氏,少年时他父亲王豹便已去世,于是他是由叔父王翁悉心抚养、长大成才的。王基十七岁那年,开始担任东莱郡府吏,因此职非其所好,他竟直接辞职,就此赋闲。直到文皇帝黄初年间,各地举荐孝廉之时,王基才被任命为了郎中。

时任青州刺史的王凌王彦云发现了王基的才能,因此还特意上表推荐王基出任自己的别驾副手。再后来,朝廷得闻王基才名,征召王基入京为秘书郎,可王凌竟舍不得王基这个大才子离开青州,于是又上表请求把他再次召回青州。

大司徒王朗极力要求朝廷征召王基入京,而王凌因为贪图王基之才能,竟赖着不愿放人,甚至还因此遭到了大司徒王朗的弹劾!

后来,故大将军司马懿征召王基做了自己的参军,可王基尚未到任,又立即被朝廷提升为了中书侍郎。至此,王基终于进入了洛阳,成为了京官。

曹叡望着王基的奏章,不由得笑了笑,他心想,这王伯舆写奏折的文风,可真是越来越简洁大方了。

他稍微休息了片刻,又打开了高堂隆的奏章:

“昔周景王不仪刑文、武之明德,忽公旦之圣制,既铸大钱,又作大钟,单穆公谏而弗听,泠州鸠对而弗从,遂迷不反,周德以衰,良史记焉,以为永鉴。然今之小人,好说秦、汉之奢靡以荡圣心,求取亡国不度之器,劳役费损,以伤德政,非所以兴礼乐之和,保神明之休也。”

“高堂生总是这样,爱掉书袋。”他喃喃道。

曹叡读完诸多劝谏的奏折后,并没有动怒,相反,他为此颇感欣慰,还在回复的朱批中予以勉励。

虽然曹叡近年来变得有点奢侈,但毕竟他不算是昏聩之主,还是分的清楚好坏的。

只不过人嘛,总是会有放纵自己的时候,曹叡认为,他自己可以把控好这个尺度。

又过了两个时辰,曹叡终于批阅完了案头的条陈文书奏章。他投下玉笔,美美的伸了个懒腰。

他是真的累了。

自从前两年开始,勤政奋发的曹叡便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而自从自己的殷儿意外夭折后,除了当年他秘密派遣夏侯玄护送出宫的王嫔为他在任城王曹楷府上诞下芳儿之外,他的后宫就再也没有为他诞下一个龙子。

想来,自己的芳儿,在任城王府的别苑中,已然成长了整整三年了。他的芳儿,如今已然三岁了,想到这里,连续丧子的曹叡心中就感到了一阵快慰。

如今转眼间,自己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已经三十余岁了,可是膝下却至今没有一个名义上存在的继承人,满朝文武早就为此事上过许多奏折了,可是让满朝文武诧异的是,皇帝面对此事竟并不如何着急,甚至近年来,皇帝甚至都很少再去临幸妃嫔。

但他们那里会知道,他们的天子其实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

想起自己曾经死去的孩儿,曹叡心中又是一阵难过,但好在他的膝下尚有齐长公主一女,因此他倒并不如何孤单。有齐长公主曹蘅与自己秘密养在宫外的曹芳这一双儿女,也许正是他这些年来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不由得想起了数年前,由于皇子连丧,惶惑不已的自己让诸王各自派遣适子入京的事。

曹叡觉得,如今虽然自己依然有了芳儿,但当年秘密伤害自己皇嗣的那个人实在是太过于可怖了,如今自己明面上并无子嗣,本该十分紧张急切才是,早些年他尚可以边境不安、国事不谐,因此无心留连后宫为由推搪此事,但如今西蜀劲敌诸葛亮已然身故,孙权又暂时无力侵略江南,如果此时自己继续如此不温不火,那难免那幕后之人会有所怀疑。倘若因此让那幕后之人发现了芳儿的存在,那自己数年来的心血,曹氏数十年的江山,岂不是要毁于一旦?

更何况如今芳儿已然年满三岁,早已不是一个会轻易被人暗害的婴孩了,倘若自己再不接他进宫加以培养,只怕会耽误他的成长,看来是时候让芳儿进宫来了。

念及此处,曹叡心中不得不盘算一下了。

倘若自己想要假装精心挑选扶养嗣子,那自然最好是举办一场有模有样的考核,如此才能让文武群臣以为自己真心想从旁系宗子中培养出一位与自己亲子无异的继承人。此举更可以让那个一心想要暗害自己亲子的幕后之人放松警惕。

另外,皇帝还自信,自己的芳儿经过了夏侯玄这个文武双全的师父、以及家学渊源的任城威王曹彰之子曹楷二人整整三年的精心启蒙培养,要在考核中脱颖而出,并不是什么难事。

曹叡继续思忖了半晌之后,决定将此事继续交给先前护送王嫔与芳儿的夏侯玄。

曹叡明白,夏侯玄虽然性格孤傲,不为自己所喜,但他的才能与人品在后辈姻亲公子之中的确算得上是凤毛麟角之辈。更何况此时自己这个表弟只是一个闲散的羽林监而已,自己以探讨诗词歌赋为由,秘密宣他进宫,再暗中委派表面上不受重用的他去办理此事,相信任何人都不会起疑。

皇帝计略已定,于是便立即派遣内侍前去安排去了。

——————

原任大将军舞阳侯司马懿,此刻已然奉天子诏,将雍凉二州的兵权交给了郭淮,自己则接受了皇帝赐封的、崇高闲散的太尉官职,回到了洛阳的府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