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太行峻秀,高山仰止
黄初元年,公元235年,夏,五月十九。
这一天晴空万里,老天爷甚至舍不得洒出一片云彩,为大地上的人儿遮凉。稍微有一丝风吹过,也是热浪滚滚,吹得人脸庞发烫。
可即便是夏日的炎热,也没能阻挡住某些人的激情。
信都城外,南面官道之上旌旗满目。州郡一众大小官员们,此时都在路旁的林间簇拥而坐,似乎是在等什么重要的人物。
早上巳时方过不久,远远便看见,有一队数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由南向北而来,那便是他们要等的贵人。
“快快快,来了来了!”
众人闻言急忙从林间树下站起身来,随后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官道两旁。一时间整个路边鸦雀无声,隐隐只能听得到那夏蝉的嘶鸣。
少时,那支数百人的车队便来到了身前。
只听得路旁为首一人高呼一声,“臣,冀州刺史.崔琰,携信都城全体官员,恭迎贵使.司徒大人。”言罢,随即带着身后的一众官员们,呼呼啦啦的跪倒了一片。
那远道而来的队伍,自然就是奉天子命,持节巡视北部各州的司徒.陈群。
自四月的那一日,丞相.钟繇和皇帝.曹丕密谈完之后不久,司徒.陈群和司空.华歆便离京了,二人一北一南奉命持节而去。
而司徒.陈群代天巡视的第一站,自然便是这冀州州府.信都城,因为这信都城里有一所让皇帝.曹丕都赞赏不已的“信都书院”,而且陈群此次前来,还带来了皇帝钦赐的牌匾。
而天子使者巡视的消息,自然早早的便到达信都城。,冀州的众位官员,尤其是崔氏一脉的人,无不欢喜雀跃。“信都书院”能够被皇帝钦赐墨宝,并敕造了牌匾,那可是无上的殊荣。因此也才有了,方才的这一幕。
只见那有着云罗华盖的马车,随即稳稳的停下来。
有一身长八尺,面如冠玉,朗眉星目的人,持节慢慢的从车上走将车来。随后将手中符节递给了从一旁的宦官,并从他的手里接过一道圣旨,缓缓舒展开来。
此人自然便是那持节使者,三公之一的司徒陈群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博陵崔氏,清河崔氏,慷慨于民,营造信都书院,深得朕心。朕特赐下墨宝,愿尔等.......”
圣旨自然还是冠冕堂皇的那一套,先宣扬了冀州崔氏两脉的功绩,着实有功于民什么的,再然后赐下牌匾,以兹鼓舞,愿你们再接再厉什么的。
“臣等,谢陛下隆恩。”
“哈哈哈,季珪兄(崔琰,字季珪)快快请起,如今正事已毕,诸位无须再如此多礼。”说罢,陈群上前一步,将地上的崔琰虚扶起来。
崔琰诚惶诚恐的说道,“有劳圣使,不避炎夏酷暑而来。我等已在城中摆下酒宴,特为陈大人接风洗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言罢,却见那陈群微微摆手说道,“诶,吃饭不急,还是劳烦季珪兄先带我去看看那,声名满洛阳的‘信都书院’吧,老夫可是早已迫不及待了呀。哈哈...”
崔琰微微低着的脑袋眉头微皱,“呃...不瞒大人,那信都书院在城西山脚下,距离此处尚远,恐怕......”
“无妨无妨,好饭不怕晚,还劳烦季珪兄差人于城内通传一声,什么时候我们看完了书院,什么时候再回城开筵如何?”
“遵圣使令!”
......
一个时辰之后,陈群、崔琰一行人,便来到了城西太行山脚下的信都书院。
不过此时书院正在营建之中,狼藉一片,还不能称之为书院。无数的工匠们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再加上那伐木声,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好不热闹。
只见这信都书院的建址,东面距离信都城城郭,约摸着有七八里的路程,就算是走路,小半个时辰也就从城里走过来了。而西面则毗邻太行,山幽林静,风景秀丽,确实是个读书的好去处。
整个书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南北长约百余丈,东西长约五十丈,建成之后,足可容纳学子千余人。虽然比不上洛阳的太学和国子学那般恢弘壮丽,可对于一州一郡,甚至还是一个私人书院而言,气势足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