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从《五人墓碑记》这件事中,就能明白朝廷,或者说是皇权在民间的舆论是比不过那些以士绅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朝廷在有些地方上的话语权,远远不及士绅大族。
之所以这样,朱由校认为是没有通过一个良好的途径在民间施加自己的思想,加强自己的话语权。
大明的皇帝不缺笔杆子,像内宫中,专门有教太监读书写字的机构:内书堂,大明的太监可以说是都是识文断字的,就比如说大明瓦剌留学生朱叫门的王安,虽说祸国殃民,但还是有点文化的。
朱由校觉得没把这些有文化的太监们充分的利用起来,真的是很可惜啊,虽说这些太监写得文章可能没有那些文人们写得好,但也是笔杆子啊!上万跟笔杆子,用好了也不至于让士绅们垄断民间舆论,大明官方也能在民间舆论有一席之地。
增强朝廷,或者说是自己这个大明皇帝在民间的话语权是刻不容缓,大明的舆论,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刘伴伴,汝说关于刘一燝和冯三元等人违法乱纪的的邸报已经写好了?”
“对啊皇爷,已经开始印刷了。”刘时敏回答道。
“嗯,为了能然百姓们都知道这些事,朕让内帑给汝拨点银子,去找一些说书的,去好好宣传宣传,朕要让京城的百姓们都知道他们所做所为。”
“魏伴伴,汝东厂也要在暗中的推波助澜,不仅仅是在京城范围,懂吗?”朱由校看着二人说道。
“奴婢明白。”魏忠贤和刘时敏说道。
“还有,朕之前说得,去资助一些寒门学子的事情,做得怎么样了?”
“回皇爷,奴婢已经让人在北直隶找了一些家境贫寒的学子,按照皇爷的要求,都是一些年轻的。”刘时敏回答道。
“把他们都带到京城里来。”朱由校开口说了一句。
“不知皇爷让他们进京何为?”刘时敏疑问道,不是说好是用银子资助他们学习吗?怎么又让他们进京了?
“何为?朕决定还是让他们进京,让内书堂去教导他们!”朱由校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内书堂?”刘时敏和魏忠贤一惊,身为太监,他们对内书堂可是很熟悉的,那就是大明教太监们读书识字的地方啊。
“皇爷是想让他们进宫吗?”魏忠贤问了一句?
听了魏忠贤的话,朱由校摇了摇头开口道:“并不是,我大明内侍已经够多了,朕让他们在内书堂学习,将来是要让他们去外朝为官的!”
朱由校之所以让那些寒门学子进京去内书堂学习,那是因为朱由校要培养真正属于自己的官员!从头培养。
“让他们去内书堂学习,是朕不希望他们收到那些所谓的名绅大儒的影响!朕不要什么虚伪的‘圣人’,朕要的是能干事,忠于朕的官员!”朱由校说道。
“教导他们的主要内容不是‘四书五经’而是以《大明律》和《大诰》为主,再加上农学、算数等等实用之学。”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教导他们忠君爱国的思想,这是最重要的!朕不想他们像现在一些目无君父、贪赃枉法的家伙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