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干宋 > 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标的担忧VS李存的担忧(求月票!)

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标的担忧VS李存的担忧(求月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干宋正文卷第四百六十一章李标的担忧VS李存的担忧…

  从大乾王朝正式开始伐西夏到西夏正式宣告灭亡,仅用了一年多一点时间。

  事实证明,李存又对了。

  从朝堂之上到民间,到处都有人对李存歌功颂德。

  人们普遍认为,赵宋王朝的历任皇帝用了足足一百年都没能收复的西夏,李存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收复了,难怪李存能轻松灭掉赵宋王朝,横扫周围所有国家,成为千古一帝,与李存相比,赵宋王朝的历任皇帝都只是跳梁小丑而已。

  面对这样的赞誉,本来可以唾手分走一半功劳的李标,不仅丝毫后悔之意都没有,相反他还忧心忡忡!

  很多人都以为李标只是因为没有把握收复西夏,才迟迟不对西夏开战的。

  实际上,这只是原因之一。

  在李标看来,下攻打西夏的命令很简单,继续走李存的伐西夏的路线也很简单,难得是,他不是李存,没有李存在军队中那无与伦比的声望和威信。

  是。

  李存可以随口就下攻取西夏的圣旨,还可以直接就将收复西夏的任丢交给几员大将、几个大臣,然后全力支持他们就好。

  可李标不行。

  李存敢这做,那是因为大乾王朝的军队里的任何人,包括收复箕地的赵立、收复辽东和东北的岳飞、李彦仙、韩世忠以及刚刚收复西夏的吴玠、刘锜、吴璘等人,李存都可以随意拿捏他们,不夸张的说,李存让他们上,他们就上,李存让他们下,他们就下,李存让他们生,他们就生,李存让他们死,他们就死,他们绝不会有任何怨言,退一步说,他们就算有怨言,也不敢也不会说出来,李标无比确信,他们绝对会对李存服服帖帖,甚至心甘情愿的听李存不合理的命令慨然赴死。

  ——当然,李存肯定不会这么做。

  而李标何德何能,哪能像李存这样?

  其实——

  李标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如果,只说如果,如果李存突然驾崩,李标最担心的,没有别的,就是大乾王朝这些百战百胜、为大乾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

  消灭西夏以后,李存为了安抚西夏的职业军人,免得这些职业军人沦为寇匪、起义军,而使得西夏、甘肃两路永无宁日,李存下令从西夏的降军中筛选出二十万精锐,重新训练和政治教育,然后分开打入到大乾王朝的各军当中,编为大乾王朝的正规军,其余不愿意再当兵的或者没被选拔上的,准予退伍,分给良田,恢复其平民身份。

  ——当初,灭掉高丽和金国时,李存也是用了相同的方法,处理两国原有的军队。

  如此一来,灭了高丽、金国以及西夏以后,大乾王朝的军队整整膨胀了将近七十万,使得大乾王朝的军队突破了两百万!

  而且,这些全都是花费极高的正规军。

  那些原来待遇极差的高丽军、金军、夏军将士摇身一变,就成了啥啥都管、待遇极高、社会地位也极高的乾军将士,吃得好,穿得暖,还有高额的军饷,走到哪都受人尊敬,乾军内的氛围还极好,政工干部不仅从不拿鞭子抽打他们,而是耐心的解决他们遇到的所有困难和麻烦,汉人将士也从不欺负他们,这些哪里过过这么舒坦日子的原高丽军、金军、夏军将士肯定极为愿意接受这样的新生活。

  可问题是,这却给大乾王朝的财政带来了极为沉重的负担。

  用最直观的数字来形容吧。

  如今,大乾王朝每年养军队的费用高达近亿缗,是赵宋王朝养军费用的一倍还带拐弯!

  就这,还只是非战时的费用,要是战时,算上立功将士的奖励、战死将士的抚恤、伤残将士的安置等等费用,每年一亿五千万缗都打不住!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号称历史上最富裕的王朝,也就是,农业生产力世界第一!手工生产业世界第一!采矿冶炼技术世界第一!铁产量世界第一!造船业世界第一!娱乐行业世界第一!城镇化世界第一!房价世界第一!百姓平均收入世界第一!财政税收世界第一的赵宋王朝,巅峰时期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才一亿六千万贯。

  而如果赶上年景不好的时候,赵宋王朝的财政收入也有七八千万贯。

  换而言之,如果是赵宋王朝时期,一年的财政收入,有时候都不够养这么多军队的。

  也就是,李存这些年大搞海上贸易、大力发展商业、大力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工业,使得大乾王朝变得前所未有的富有,大乾王朝又屡战屡胜,夺取了赵宋王朝小二百年的积累、大辽帝国三百年的积累、高丽王朝两百多年的积累、金人四处抢掠、甚至是剜坟掘墓搜刮到的战利品以及李朝和占城的全部积累,又压榨了周围的高棉、日本等国的不少财富,才没有暴露这个问题。

  然而,这战争总有彻底结束的一天不是,周围的几个大王朝、大国都被大乾王朝打光了,只剩下一些小鱼小虾,大乾王朝下一步还能去哪抢?

  等到没有地方可以抢的时候,这两百多万花费极高的军队,还不是得靠大乾王朝的财政收入来养?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大乾王朝现在每年接近五亿缗的财政收入看着是很多,历朝历代都没有大乾王朝富裕。

  ——历史上的清朝除外,清朝的财政收入最高时达到了中国历史最高的三亿两白银。宋朝折合一千五百到一千六百万两白银。明朝只有三百到四百万两白银。而大乾王朝也只折合为大几千万两白银,跟清朝的峰值时还有不小的差距,只赶上了清朝中期的财政收入。

  大乾王朝的财政收入是前所未有的多,可大乾王朝的花费也同样是前所未有的多。

  首先,大乾王朝到处修建铁路,而且大乾王朝修铁路所用的人员,除了很少的一点劳改犯以外,全都是有偿雇佣的民夫,再加上配套的相关产业,像是钢铁厂,像是枕木的采伐和制造,像是石子的采伐和加工,又像是相关的运输,还有开山、建桥等等等等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哪样不花钱?

  你以为这就完了?

  李存还早在十五年前就提出过“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以至于,大乾王朝不仅要修铁路,还要修四通八达的官道以及修建各种各样的桥梁。

  这些基本建设的投入,就是一笔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并且是每年都要投入的天文数字。

  其次,大乾王朝大力发展造船业,大力推动海洋探索,那也是一笔笔巨大的投入。

  你以为历史上的明朝时期,为什么在郑和六下西洋以后,就大搞禁海,连郑和的航海日志和航海图都被刘大夏给烧了,还不是因为搞这个太费钱了?

  再次,大乾王朝在教育、医疗、养老、退伍老兵的安置等等民生方面的投入也极大,花费自然也不小。

  而以上这些,还不是花费最多的。

  花费最多的,其实是工业革命。

  这才是最烧钱的政策,大乾王朝每年的财政收入,得有一大半砸到这里面去了。

  这么说吧,历史上,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几乎殖民了全世界,才支撑起来了工业革命,你想想看,这里面得花多少钱。

  还有,李存动不动的就因为收复了这里、收复了那里,搞个特赦、搞个免税,再加上,年景不好的时候,李存还得搞个赈灾什么的。

  对了,还有那条该死的黄河,都治理了十多年,还没有完全治理完,每年还得扔几千万缗打水漂。

  这些堆放在一起,李标眼里的,他继承的哪里是一个让他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万里江山,分明就是一个将他压得已经有些喘不过来气的沉重负担。

  其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