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家兄朱由校 > 第两百四十三章 复设旧港承宣布政使司

第两百四十三章 复设旧港承宣布政使司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从明军和公司的船只爆发澎湖海战,并禁止所有商人和欧洲人贸易开始,科恩的情绪就压抑了起来。

与后世认为的“海上马车夫”不同,此刻的荷兰还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中。

为了获得独立,荷兰与西班牙从1568年爆发战争,至今已经五十六年。

但是到目前为止,荷兰依旧没有取得独立,也正因为如此,想要参与贸易的荷兰,只能为了保护商船而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

这个所谓的公司,实际上只是荷兰的遮羞布罢了,为了避免商船被西班牙军舰炮击罢了。

也正因为本土陷入战争,所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主要作用就是贸易来赚取钱粮,支撑荷兰打赢独立战争。

但现在尴尬的局面出现,大明全面禁止和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贸易,仅仅只有葡萄牙获得了前往南港皇店贸易的资格。

这就等同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失去了茶叶、丝绸、红糖、瓷器等诸多奢侈品的购买渠道。

没了这些东西,东西方贸易就只有用香料来维持,而香料一年的收益,根本就不足以维持荷兰的军队在本土与西班牙军队作战。

进攻大明……

这或许是科恩执政生涯以来,做过最愚蠢的一件事情。

现在这件事情不仅影响了公司的收益,还将给他们带来战争。

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已经战败,并且准备彻底退出南洋地区,和大明议和。

葡萄牙人还在观望,如果大明击败了荷兰,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让出马六甲。

至于英国和法国人,他们的军队与军舰少的可怜,根本没有胆量和大明开战,他们只是想等大明打下了南洋后,用手中的殖民地换取一个贸易的机会。

所以说、现在所有东印度公司的总督,都在看科恩要怎么做。

是打?还是投降议和?

这不仅仅是其他国家总督在想的问题,也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中,所有议员在想的事情。

他们将目光看向了科恩,而往日心狠手辣的科恩,此刻也陷入了纠结之中。

为了决断,他看向了归来的使者道:

“席恩,你确定他们的士兵有三万多人吗?军舰又有多少?”

科恩一开口,所有人也看向了席恩,而席恩则是忧愁着回答道:

“我并没有看到全部的明军士兵和军舰,我到那里的时候,他们的士兵和军舰正在执行环岛围剿一些土邦的行动。”

“但从他们留守在港口的军舰和士兵来看,他们的主力军舰最少是两千吨以上,拥有上百门火炮的存在,并且数量不少。”

“除了这些,他们还拥有一千吨以上的上百艘军舰和一些运兵船。”

“留守的士兵数量也最少超过的一万人,他们人人穿戴盔甲,还有一些骑兵和大量的火枪手。”

“嘶……”听到席恩的介绍,所有议员都深吸了一口气。

要知道即便是眼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南洋的员工数量也不过两万人不到,而士兵更是只有四千多人。

这还只是人数,其他的军舰和火炮就更别提了,完全无法和这支大明远征舰队比拟。

如果双方开战,恐怕公司的舰队会在几天内全部沉入海底,而没有了控海权,巴达维亚的沦陷也只是时间问题。

即便黄龙给他们时间,写信前往印度求援,但印度的士兵和军舰也不过十几艘,一千多人罢了。

这么点人,参战的结果就是阿拉伯海以东的所有荷兰士兵舰队被歼灭。

因此,即便是先前暴怒的一些议员,此刻都全部冷静了下来,并开口提建议道:

“是否可以提出投降?”

“明国人的军舰都已经到南洋了,现在投降有用吗?”科恩皱眉反问提出问题的议员,这让众人为之语塞。

是啊、别人都找到家门口来了,这个时候你认输,人家能同意吗?

不管怎么样,不得先打你一顿消消气?

这就是黄龙的真实想法,况且科恩他们给的补偿低的令人发指。

三万两……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打发叫花子。

出征的六卫兵马,仅开拔银就花了十七万两,科恩想用三万两银子就让黄龙消气,却不想黄龙一听到赔偿金额三万两后,更加生气了。

在黄龙看来、这金额跟羞辱人一样。

本来还不想打的,听到这金额数后,更坚定了黄龙要打他们的想法。

毕竟齐王都说了,打到哪里、打多久,都由他说了算。

这么一想、黄龙也就更按奈不住了。

只是科恩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以为的多,在黄龙看来就跟打发叫花子一样。

如果他知道自己定下的金额数让黄龙这么生气,恐怕他会后悔的自己打自己。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们一群人都在担惊受怕,同时集结散布在四周的士兵和武装商船、军舰。

可他们也知道,面对大明那支让人窒息的舰队,他们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科恩陷入了无可奈何的绝望之中,只是相比较他们的绝望,有的人却高兴的大笑……

“好!”

同一时间、万里之外的京城乾清宫内,此刻的朱由校手持一份奏疏,高兴的大笑。

宫内、抱着太子朱慈燃的张嫣好奇的看了一眼朱由校:“万岁何事如此高兴?”

“嗯?”朱由校回过神来,看了一眼张嫣,随后扬了扬手中的奏疏说道:

“这是琉球府市舶司副提举沈廷扬发来的奏疏,上面主要说了打下吕宋之后的田亩数量。”

“先前五叔叔不是说过,吕宋应该有屯田三四十万亩吗?万岁的样子,恐怕不止这点吧?”张嫣很聪明,一眼就看出了朱由校高兴的原因。

见她看出来,朱由校也笑着回应道:

“呵呵、吕宋的田亩数量确实要比弟弟估计的要多。”

“南北诸多岛屿,共有田亩七十八万四千六百亩,有我大明海外百姓四千多户,二万四千多人,有海外土人二十多万。”

“没想到啊、弟弟也有算错的一天。”

朱由校在笑,不仅仅是因为吕宋有这么多耕地,更重要的是他也看到自家弟弟出糗的一面了。

不过笑归笑,他还是继续拿着奏疏对张嫣解释道:

“弟弟还给燃儿准备了一座金矿作为周岁礼,等弟弟出征归来,伱作为燃儿娘亲,可要好好谢谢弟弟。”

“这是自然的……”张嫣听到朱由检的手笔,整个人也高兴的笑了起来。

只是在他笑的时候,朱由校又低头看了一眼奏疏,随后带着笑意道:

“这沈廷扬已经组织了三万从福建刚刚乘船抵达琉球的百姓前往吕宋。”

“奏疏里,他准备按照弟弟之前说的,一口气先迁移三十万人过去。”

“三十万?”张嫣有些惊讶,放下了朱慈燃不解问道:

“如果迁移三十万人过去,加上那里的二十多万人,岂不是一人只能有一亩五分地?”

“这倒没有,奏疏里沈廷扬说已经给海外土人找了别的事情做,具体是什么他倒是没有说。”朱由校笑呵呵解释,又继续道:

“弟弟给他的军令里,是让他以每人两亩地迁移人过去,然后从暹罗、甘孛智等国购入粮食,补给吕宋。”

“不过仔细想来,也不需要购入太多粮食,毕竟他们之中许多人,可以先行迁移到南边的魄罗。”

“黄龙已经出发魄罗一个多月了,估计已经打下了魄罗之上不服王化的其他土邦。”

“迁移百姓前往南洋是个大事,耗时耗力,估计百姓迁移的速度是赶不上黄龙打下南洋的速度。”

说到这里、朱由校感叹道:

“真是沧海桑田啊,当年三宝太监下南洋时,吕宋不过只有田地数千亩,这才多少年的时间,当地的土人居然就开垦出了近八十万亩。”

“按照弟弟的推算,估计南洋原本的一二百万亩田地可以翻一倍的数量。”

“有了田地,迁移百姓就更简单了。”

朱由校说着说着,对南洋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对漠南和漠北的兴趣则是开始减少了许多。

在打下吕宋之前,由于琉球府的例子在,所以朱由校一直有些抵触。

他认为南洋估计也就是和琉球府一样的地方,需要迁移百姓开垦田地三年。

结果现在看来、只需要花费百余万两银子的粮秣,就足够填补迁移人口向南洋而去的亏空。

等三年后百姓稳定下来,就可以自给自足,随后反哺大明了。

这么一来,不用多少年,南洋就会成为大明的钱袋子。

一想到这里、朱由校当即对门口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刘若愚道:

“传旨,从内帑再调六十万两银子,拨给琉球府沈廷扬,让他好好处理南洋的事情。”

“另外、设旧港承宣布政司,沈廷扬擢升为旧港布政使,于旧港设吕宋府、魄罗府,其他府治等黄龙打下来再商议。”

“至于河西的事情也提上来吧,将黄河以西的河西走廊设为河西行省,设河西承宣布政司,命梅之焕担任河西布政使。”

“河套之地收复后,归陕西节制,其府县由齐王命名。”

说罢、朱由校转头看向了坐在卧榻上呆呆的朱慈燃,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

“燃儿、你五叔可是给你送了一座金矿啊……”

(本章完)

wap.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