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家兄朱由校 > 第两百二十一章 西北难题

第两百二十一章 西北难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一想到天灾的事情,朱由检便想起了孙传庭。

陆文昭见状,命人去传孙传庭去了。

自从复辽之战结束,前线的大军也开始陆续撤回了。

毕竟前线的补给需要民夫运送,没有了大战,大军留在当地只是白白消耗物资罢了。

民夫的民力必须留到开垦和继承田亩上。

「殿下、袁布政使求见。」

正在朱由检想着的时候,袁应泰突然的求见将他拉回现实:「传」

一句话说出,传话的锦衣卫作揖转身离去,随后过了片刻,拿着两本文册的袁应泰便走入了庭院,在门口作揖道:

「殿下、辽北和关外等地的田亩数量已经统计好了。」

「进来吧。」朱由检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而袁应泰也拿着文册进了书房,将文册交给陆文昭,由他转交朱由检。

拿到文册的朱由检,也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开原、铁岭、抚顺、蒲河所等长城以内的地方,有可以直接耕种的田地九十八万余亩,东边关外的新萨尔浒、界凡城、古勒城、建州等地则是有大大小小近六十万亩的田地。

也就是说、复辽一战,明军收复了近一百六十万亩田地,加上原来的田地,和当初迁移沉阳百姓去镇江等地开垦的新田地,辽东的耕地已经达到了七百八十多万亩。

「灾民都进入辽东了吗?」

看着田亩数的文册,朱由检头也不抬的询问,而袁应泰也不愧历史上经常被熊廷弼夸赞的理政能力之名,当即作揖道:

「灾民已经全数入辽,眼下辽东共有二百九十七万余口。」

「既然都入辽了,那就将他们迁移到辽北和关外,先发辽东本地将士的赏田和抚恤田,随后按照人头平分田亩给灾民。」朱由检合上了文册,一边说一边道:

「近三百万人和近八百万亩田地,养辽东十二万大军还是有些吃力,粮食不用担心,御马监的皇店会南粮北调,军饷我也会每年发足,接下来你和熊廷弼要做的,主要还是在修养民生的同时,整顿骑兵来对建虏持续的打击。」

「不要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但也不要轻易深入山中,主要还是对付吾也兀卫的建虏。」

「以他们眼下手中的田亩,应该养不活那五六万兵马,估计接下来不是去抢北山女真,就是对外喀尔喀进行掠夺。」

「如果两者都不是,那就只有散兵耕种了,不过以老奴的性子,只要他没死,应该不会这么做。」

「下官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建虏近半个月都没有行动,下官揣测,恐怕是老奴出了什么事。」袁应泰推测着,而朱由检摇头道:

「不管他们有没有行动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辽东练好兵马,整顿内务。」

「十二万经历了复辽一战的精锐,还有那四千多门火炮,老奴若是敢来,必要让他崩碎了牙齿。」

「是……」袁应泰应下,随后间朱由检没有吩咐,回了一句「下官告退」后,便离开了书房。

倒是在他离开后不久,朱由检便再度接到了锦衣卫的传话,说孙传庭到了。

「传他进来吧。」听到孙传庭来了,朱由检也放下了茶杯,静静等待孙传庭的出现。

「下官孙传庭,参见殿下,殿下千岁……」

片刻后,孙传庭穿着官员的常服前来,而朱由检见他来了,也示意他入座,随后说道:

「传你前来,是为了陕西的事情。」

「这次的卫所裁撤,我准备将太仆寺也一并裁撤……」

朱由检语出惊人,这代表他要直接和文臣撕破脸了。

或者说、文臣那边早就撕破了脸,而朱由检也懒得惯他们了。

太仆寺旗下一千六百万亩田地,被这群废物管理着,每年只有百余万两的收入,这谁看了不火大?

更重要的是,太仆寺的田地和草场,大多存在于陕西,而陕西相较于人口,土地可以说稀少的可怜。

朱由检要是再不对陕西出手,恐怕就真的只有等天启七年陕北百姓造反了。

不超过三千万亩田地的陕甘宁三地,其中有军屯田三百多万亩,太仆寺田亩数更是达到了一千二百万亩。

也就是说、官田数量达到了陕西田亩的一半。

但尴尬的是,这些田亩的收入,朝廷也并没有收到多少。

被专门划分出来养马的牧场土地被陕西、山东的豪强地主所侵占开垦,对此太仆寺官员也无可奈何,于是就默认这一情况存在,并向侵占牧场土地的豪强下发规定,收取固定的牧地租金。

不过、这租金也少的可怜,还不如直接将田地发给陕西百姓。

因此、朱由检要孙传庭做的事情,便是他在历史上做过的一件事。

厘清田亩……

「陕西之田亩,近半是太仆寺和卫所的,若是这些田亩被收回、厘清,随后发给百姓耕种,那会极大的减轻百姓负担。」

朱由检一边说,一边看着孙传庭的表情变化,不过孙传庭虽然不似洪承畴狡诈,但也没有随意将想法露在脸上。

对于朱由检的话,孙传庭只是作揖道:

「厘清田亩,恐怕要与陕西当地的豪强发生冲突,而陕西之地的豪强,大多又是西北边军出身,要收拾他们,恐怕会兵戎相见……」

「朝廷艰难,百姓也活不下去了,他们若是不交出田亩数,杀了又何妨?」朱由检嗤笑着回应。

说白了、武将在这个时代就是低人一等,尤其是在中枢权力极大的时候。

眼下的中枢,眼下的皇权,可以说达到了大明自开国以来最强大的时候。

对于朱由检来说、若是西北边军真的敢造反,那直接扫平便是。

西北四镇,能拉出四万精锐都算多的,而孙传庭一部,加上陕西的外拱卫营,战事或许刚刚爆发,便要宣告结束。

更别提眼下的西北四镇中,固原镇还是李如柏的兵马了。

不过孙传庭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况且山西的兵马也有些多。

想到这里、朱由检开口道:

「你这次领兵前往陕西,我会下发军令,从山西再调十营兵马给你,另外燕山军械所新铸造的一千四百门五斤炮,六百门十斤炮都可以调给你。」

「若是这样,那么陕西本地豪强不足为虑。」孙传庭见自己需要的东西都能被满足,自然也就没有了顾虑,直接应下了朱由检的想法。

不过如果只是这种程度的话,朱由检没有必要让孙传庭前来,他要孙传庭前来,还有一件事情。

想到这里、他起身道:

「即便清查出了田亩,但陕西之地依旧不足以让陕西百姓人人富足,因此我要你做的,便是迁移百姓,屯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即后世的甘肃地区。

这块地区,在唐朝安史之乱后丢失,直至明初才时隔近六百年被收回,而明初收回来的时候,整个甘肃地界只有三万余口人,并且大多是其他种族的人口。

哪怕朱元章在明初将江浙人口前往了甘肃,眼下甘肃的人口也不足一百五十万。

想要收复西域,这点人口是完全不足的,因为在朱由检的记忆里,清朝接收甘肃后,直到雍正时期人口才恢复到了二百二十万。

但就是这二百二十万人口,连清朝南北夹击准噶尔的南路三万大军都养不活。

道理太简单了,地广人稀,而想要攻打西域的路程更是令人绝望。

从嘉峪关到尹犁河谷,足足有三千里路,而由于气候的变化,此刻的西域环境比后世恶劣太多了。

这点从关西七卫内迁后的态度就能看出,明明在关外是自己做老大,结果迁入关内后,七卫人人乐不思蜀。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甘肃是比云贵辽东等地还要贫瘠的地方,但他们依旧觉得甘肃是天堂。

哪怕明朝几次要求他们打回去,但他们也是「种瓜放债,生计百出,乐不思蜀」。

这样恶劣的河西之地,让朱由检都不敢对孙传庭等人明说,他想要收复西域的话。

如果他真的说出来,恐怕孙传庭和陆文昭都会怀疑他是不是被妖怪上身了。

花费几百上千万两银子,去打一个只能开垦百来万亩田地,五六百万亩牧场的地方?

更别提打下后还要花银子在这里驻兵的后续开销了,要有这精力,还不如去收复三宣六慰。

所以,朱由检没有说要收复西域,而只是开口说为了陕西百姓的生计,需要迁移一些人去河西。

毕竟河西之地就算再贫瘠,沙化再严重,但毕竟有着祁连山的雪水灌既田地。

朱由检没有记错的话,整个明末大旱的背景下,甘肃反而受波及较少。

这么一想,迁移百姓去甘肃屯垦,不管是对陕西的百姓,还是对大明都是一件好事。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屯垦所需的粮食问题。

对此、朱由检算了一笔账,随后才道:

「屯田河西之事,我会命御马监南粮西运,平抑当地粮价的。」

「你要做的便是裁撤当地的卫所,随后迁移延绥、延安的陕北百姓前往河西屯垦。」

「迁移之人,每年每人授米十二石,肉六十斤,每户发耕牛一头,所开垦田亩登记造册,皆归屯垦之人。」

「这……具体的屯垦事宜,需要下官前往河西之后才能回应殿下。」孙传庭没有因为朱由检开出的条件丰厚就点头。

说到底、他还是需要去看看陕西百姓的情况,然后去看看河西的情况,才能决定能不能迁移人口屯垦河西。

「你且去做便是,下月中旬便带兵出发吧,至于陕西的卫所一事,等待我军令便可。」

朱由检说罢,便示意孙传庭可以离开了,而孙传庭见状,当即也作揖告退下去。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朱由检显得有些忧心。

说到底、眼下的甘肃环境到底有多恶劣,他自己也不知道。

具体的,只有能孙传庭自己去看后,才能决定能不能迁移人口前往河西。

如果不能……

朱由检心情一沉,如果不能的话,就代表大明或许需要等到小冰河最冷的时期过去,才有机会收复西域了……

为您提供大神北城二千的《家兄朱由校》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两百二十一章 西北难题免费阅读.

wap.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