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官场权道 > 第一百七十七章工作倒逼

第一百七十七章工作倒逼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董校政说:“就几两茶叶,多就到哪去?”

蒋大坤说:“你几两,他几两的,这人一多,合计起来数字就大了。”

董校政“哈哈”笑,说:“你这也太清廉了,茶叶都舍不得送。我看,你这官快做到头了。”

蒋大坤也“哈哈”笑说:“我也这么想呢,所以,别人的茶叶不能省,就省你的茶叶了。反正,那时候,我送你的也不算少,也应该到还的时候了。”

董校政说:“好了,好了。有话晚上再说吧。”

晚上,蒋大坤说:“郑秘书今天打了个电话给我,说他得罪你了,把你招惹急了,你理都不理他了?”

董校政说:“我急什么?我有什么好急的,青年人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这也很正常。市长都支持他这种急功近利呢,我又算得了什么?”

蒋大坤笑了,说:“我听出来了,你是怪他了。”

董校政说:“你是来当说客的?”

蒋大坤说:“没有啊!我是来主持公道的。”

董校政说:“算了吧,我们不谈这事了。”

蒋大坤不依说:“我觉得,郑秘书倒是有点道理的,虽然,他那方案可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他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市长不是也支持吗?”

董校政说:“市长支持那是出于他个人的角度去考虑。他只想到成功,只想成为全省招商引资的典型,却根本没意识到他的阻力,没想到如果失败呢?将会怎么样?”

蒋大坤说:“从这话里,我就听出你思想有问题了。保守思想,日子过得舒服了,当了市长助理,有两个漂亮女人陪着,满足了,不思进取了。”

董校政说:“你不要给我扣帽子。这个事,我也考虑过,但要做成这件事,是不能急的。郑秘书的方案太理想化,太完美主义。什么事,包括每一个细节,都要能到最好。这是不切合实际的。要办成事,就要在理想化与切合实际中找到一个结合点。既要打破现有格局,又要切合实际,不能太理想化。”

蒋大坤说:“你看看,你不是都考虑清楚了吗?出思路了吗?我倒认为,这次郑秘书是做对了,虽然方法有点问题。”

董校政说:“这不是方法的问题,这是思想的问题!明知道我态度不鲜明,为什么不等一等,为什么不问清楚,不声不声就捅到市长那去了。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这是要市长逼我,要市长来压我,我和他什么关系?他用市长逼谁压逼都可以,就是不能逼我压我。”

蒋大坤说:“年青人都这样,性子急,藏不住事,你以前,不也经常范这种错吗?老市长怪过你吗?培养一个年青干部,不能不允许他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还用培养吗?其实,培养年青干部的过程,也是自己接受教育的过程,至少,这次,郑秘书就逼你就范了,压你出面了,把你推出来完成这项改革了。如果依了你,不急不慢地等时机成熟,那就不叫改革了。”

董校政说:“你怎么就偏帮他了?”

蒋大坤笑着说:“我这是偏帮他吗?我可以两头都说好的,两头都批评的。虽然,我和郑秘书接触不算多,但我觉得,他这个年青人还是能有作为的。虽然,现在还有一些不足。我什么时候都相信你,都站在你这边,只要是你要办的事,我都支持你,同样,你看中的人,我也会认同,也希望你不要因为这次这件事对他有什么看法。年青人嘛!我也批评他了。不要以为,我没有批评他。我告诉他,他这种作法是很让人伤心的。不尊重自己的上司,不相信自己的上司。而这上司又是一直器重自己的人。我告诉他,在官场上混,得罪什么人,伤什么人的心都可以,就是不能得罪器重自己的上司,伤器重自己上司的心。外人也会看不起这种人。在官场上混,没有器重自己的上司,你就别想办大事,别想能升官。有的上司可能天天会叫你干这干那,好像很把你当回事,但那只是要你干活的,真要有机会提拔人的时候,他根本不会想到你。”

蒋大坤说:“我考虑清楚了,如果,你对他有成见,不用他了,我可就不跟你客气了,一有机会,我就把他弄到我那去。和年青人共事,对自己是一种动力,年青人的冲劲能逼着你向前冲。”

董校政笑了起来,说:“看不出来,当了这么一会儿的区委书记,觉悟高了,境界也高了。”

蒋大坤说:“这是你逼的,你带契的。当了一把手,想过清静的日子是不可能的了,是停不下来的了,别人会逼着你往前冲。”

董校政要召开两个座谈会。一是企业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一是部门单位各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这两个会都属摸底性质.每年,企业有那么事需要政府部门帮助?每年年审办证,需要跑那些部门单位,有那些麻烦,有什么怨言?

董校政对郑秘书提出要求,要求来参加座谈会的企业代表要有各层次的人。

既要有老板,也要有具体办事的人。老板与具体办事人的体会是不一样的。老板出面办事,总有人给面子,不敢怠慢,具体办事人,就不一样了,可以一点面子也不给,就连在“窗口”写单开收据的办事员也敢出言不逊,也会故意刁难,最能体会到机关大老爷的人情冷暖。

既要有大企业的代表,也要有中小企业代表。大企业是纳税大户,财大气粗,那气势,有时也能吓吓人,但小企业,谁都看不上眼,想找个帮忙的人说几句好话,走走人情,也未必找得到,因此,他们受的苦应该是最多,且有苦无处诉。

董校政要求郑秘书组织开会的人不能太多。人多容易乱,一人说话百人议,有些事就说不透。人一多,可能就没时间,真要说话的人可能就轮不到。他要求,每人要有十分钟的说话时间,只说一两件事,把事说深说透。

郑秘书本来就是做事认真的人,这次显得更认真,毕竟,这事是为“一条龙”办证大楼做的,这办证大楼是自己的构思自己的主意,也可以说,是自己的事,董校政在为自己办事。他很认真地选择参加会议的人选,注意其代表性广泛性,也考虑到了特殊性。他精心组织安排各个代表的发言,避免其雷同,而且,还做了会议录音,会后进行整理,并做了综合分析,然后,把自己分析的结果交给董校政。

董校政当然知道,企业是渴望办这么个办证大楼的,说的都是支持的话,说的多是部门单位存在的不足。他要郑秘书呈送一份给市长。郑秘书这才小心翼翼地按董校政的指示去办。

wap.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