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异界召唤三国将领 > 四大军队

四大军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历史上的陌刀军可谓是大唐代表的军队之一。

现在赵靖所在的唐国也是,除了中央军里面最精锐的几支部队意外,那就是陌刀军就是重甲步兵最强。

虎贲军虽然是边防军,但是战斗力之强,已经让唐帝慢慢的把虎贲军调往中央军来了,可以说边防军已经快没有虎贲军了。

虎贲这两个字不必多做解释,只有拥有强大战斗力,拥有赫赫战功的才有资格拥有虎贲二字。

在中国历史上虎贲二字被取消过很久,古代中国在秦的统一之下,古代中国“国家”概念渐渐形成。所谓“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楚霸王项羽灭秦之后,国家的意识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到了西汉继续被加强。

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达到了全面兴盛。在此期间,汉武帝通过讨伐匈奴、联通西域扩大了国家版图,增强了和世界的沟通。西汉王朝日渐兴盛,而这些,都离不开虎贲军的身影。

骁勇善战的虎贲军在西汉王朝达到了全盛。后来,汉室衰微,天下群雄比起。虎贲军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到了唐代,虎贲军这一建制就完全地被取消了。但是在军队里依然保持着虎贲军的名称。如果哪个军队作战勇猛,大家就直接称呼它为虎贲军。显然,虎贲军三个字在以后的中国军队里依然要发光发热!

唐代之后北宋政权建立,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军队的职责渐渐由作战转变成一种福利政策。人数越来越多,军费消耗越来越大,作战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几乎和平民百姓没什么区别。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俘虏到金国(现在的东北)去也正是这一国策直接导致的。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的说法并不千准万确,相反反而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偏见。南宋皇帝不思收复故土河山,“直把杭州作汴州”,尽管南宋将星林立,却并没有进军夺回中原的志向,最终也在残喘迎来的南宋的灭亡。而纵观两宋,杨门虎将、西北种家、岳家背嵬奋力守土,却再无虎贲。

元朝的建立后,消失近千年虎贲军重新被建立了起来,朝廷增设指挥司,正三品官职。后来又增设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各二人。虎贲军又驰骋在了中国大半疆土之上。

在中国近代虎贲军也有出现过,1943年秋,日军下达了进攻常德的命令,准备以此打开中国湘西北门户,进而占领整个湖南。日军的野心昭然若揭。11月,日军兵分两路进攻常德:日军第39师团、第13师团西渡长江正面牵制中国第十九集团军主力的五个师;而日军第116师团、第68师团则向第二十九集团的六个师发起攻击,后转移至常德附近。

而此时驻守常德的第五十七师在得知日军意图后,在常德郊区早早部署完备,凭借有利地势给日军以沉痛打击。随后日军第116师团、第68师团集结3万余主力部队合围常德,想要活活困死城内的第五十七师。

与此同时,日军的第3飞行师团的第44战队同时对常德进行了狂轰般的乱炸。常德城内一片火海,16天后,眼看日军的炮火就要全歼五十七师,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身先士卒冲在了突围的第一线。在他身后仅剩的300余名57师官兵无一人畏惧。因为他们是“虎贲”之师。

随后,五十七师打破了敌人的封锁线,冲出了包围圈。这场史称“常德保卫战”的战役打出了中国军队应有的气势,中国军队歼灭来犯日敌12000余名,打响了“虎贲”之师的威名。

战后,国际媒体为此评价:“此战役至少可使有关于中国军队力量薄弱及日军可任意攻入中国内地之谎言宣告平息。”同时,还为虎贲军之常德会战冠以“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称号,可想而知这8000将士的影响之大。虎贲壮举,世界哗然!

相信赵靖这个时代的虎贲军也是一个战功卓著的军队。

除了两支精锐步兵,还有两支精锐的骑兵,玄甲军和沙陀军。

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亲自组建的一支重装精锐骑兵,是他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手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号称中国历史十大骑兵之一。

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6000余人。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

《资治通鉴》曾记载道:“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唐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而玄甲军则是精锐中的精锐。

这个大陆上的玄甲军也是把周围的国家给打的疼了,魏国就有话语权。

玄甲军是重骑那沙陀军就是唐国轻骑里面精锐中的精锐,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彻底瓦解,唐朝更加倚重蕃兵作战,彼时新出现的团结、官健中都存在大量的蕃兵,之后以节度使为主的募兵制形成,其中战斗力强悍的藩镇节度都会招募大量蕃兵为其作战,其中代北地区的沙陀军即为其中代表之一。

沙陀军作为代北地区著名蕃兵,先后为唐朝平定了成德王承宗、淮西吴元济等藩镇及征讨唐末农民起义做出杰出贡献。

现在的唐国沙陀军也是唐国西部招募游牧民族沙陀族组成的,战斗力也非常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