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杰出媒体人 > 第7章 张火遭遇“火辣辣的吻”

第7章 张火遭遇“火辣辣的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良乡市近期出了一桩大新闻,就是他们的南都机车厂生产的高速机车头,动力强劲,成了中国高速铁路的主力车型。而中国的高铁建设正如火如荼,高速列车的速度屡创新高,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与中国谈判高铁建设与高铁机车进口的国家越来越多。

良乡市位于省会的东面,距省会大约80公里,是国家重工业基地之一。

有关的新闻,清江日报都在第一时间报了,报得还相当突出,但刘平原总感到不满足。

刘平原看过一篇美国著名的新闻特稿,标题叫《让他飞起来》,讲的是美国位于西雅图的飞机制造厂生产首架波音飞机的事儿。那篇东西写得生动曲折又兴味盎然,读来像读小说一样,令人心旷神怡又激动不已。生产首架波音飞机,是世界航空业的重大事件,值得大书一笔。而目下中国一枝独秀的高速机车,不也同样是世界高铁界的重大事件吗?不也值得大书特书吗?刊登这样的牛新闻,那才叫过瘾,那才像办最好的省报的样范。

刘平原于是请来张火与黄锻志商量。3人一拍即合,定下由张火、黄锻志及经济部记者刘秋叶组成一个团队,前去南都机车厂采写特稿。报社驻良乡记者站站长也参加。清江日报在各地市都设有记者站,一般两三人。记者站由记者部管,驻地市记者的稿件,一般由记者部编发。

张火建议题目定为《中国高铁的引擎》。

刘平原说:“你跟我想到一块去了。但这还不够气魄,应该叫《世界高铁的引擎》,中国高速机车动力系统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冠以世界高铁的引擎,丝毫不为过!”

张火、黄锻志都觉得很有道理。

刘平原让他们把稿子写得尽量精炼些再精炼些,字数尽可能少些更少些。因为他知道,如果作品要争取参评中国新闻奖的话,字数上是有严格讲究的。评奖条例规定,一般参评通讯,字数不超过3000字,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不超过4000字。但他又不便于明说,才开始便口口声声中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的,太张扬了。

于是,黄锻志立即与南都机车厂及良乡市委宣传部联系采访事宜。

各地市委宣传部都设有新闻科,专门负责新闻报道。各县委宣传部也有新闻专干。

报社编辑部员工,大多身兼两职,采写新闻时是记者,编辑通讯员等来稿时是编辑。报纸很大一部分稿件,均来自通讯员。通讯员的主要成份,一是各单位配备的新闻专干什么的,二是自由撰稿者。

第二天下午,3人便乘车赶往良乡。

报社风传,刘平原手下有4虎将,分别是张火、宋晓斌、黄锻志、苛国庆。这次一下便出动了两员虎将。

高速公路,个多小时便到了。到达良乡宾馆时,已快到吃晚饭的时间。

良乡宾馆是良乡市最好的宾馆,五星级。良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文,新闻科长聂涛及市政府办搞接待的易英姿,记者站站长早就在宾馆恭候多时。

房间已订好,说是为方便采访与写作,一人一个单间,4楼,临着良江,风景绝佳。

上电梯,放下行李等,稍事休息,便准备去赴宴。

酒宴也已定好,定在最豪华的包间“沁园春”。

期间,易英姿掏出手机,拨了分管工业的副市长邹新的电话,告诉他张总已到达。

易英姿两年前毕业于良乡学院艺术专业,进入市政府办。她是良乡市的市花。她这个市花,可不是市委书记或者市长封的,而是通过正规的选美大赛选出来的,货真价实。她的面孔像李嘉欣,身材如张曼玉,妖而不艳,怎么看都非常舒服。

张火看得便有点呆,像贾宝玉初见林妹妹。他想,如此女人,天生尤物,是该让男人倾情呵护的,若不珍惜,天打雷劈。良乡是个出美女的地方,堂堂的央视中国气象小姐中最漂亮的周丹,就出自良乡。原因一是有环境优势。这里山清水秀,水养人,空气也养人。二是有杂交优势。解放时,一大批从北方来的南下干部落脚良乡,与许多良乡女子结为夫妻。相隔千里甚至数千里的婚姻,若在欧洲,统统都算得上异国恋了。远缘杂交,使生下的孩子特别有质量。易英姿的祖父便是哈尔滨人,高高大大,一表人才。

邹新10分钟后便赶到了。他中等身材,脸上有那么点豆豆。看来,这个男人虽然已是40多岁的中年人,但雄性激素分泌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少。做官尤其是做较大官的人,通常都青春焕发一些。官能养颜嘛!邹新与张火前不久同在省委党校厅干班学习过。这同学虽然说不太正宗,但也是同学。

同学相见,自然热情多了一点。邹新与张火等寒暄了几句,一干人马便开赴位于1楼的“沁园春”干活。蒋文告诉张火,市委书记与市长都到省里开会去了,不然,书记或市长必然来作陪的。

是易英姿点的菜。菜谱是这样的:

凉菜(8道)

野味大饼 木酱油拌丝瓜尖

彩衣牛冲 紫甘薯

京葱牛肉块 千层食香卷

绝味鸭板肠 什锦野菜

热菜(10道)

部落滋补乌鸡 蒜蓉粉丝蒸元贝

一虾两吃 四喜丸子

清蒸俄罗斯鲟 干锅杏鲍菇

火辣辣的吻  黄金炒饭

江南口味蟹  江南霸王肘

汤羹(2道)

老山参炖鹿鞭 木瓜炖雪哈

主食(2道)

部落生煎包 部落大刀面

(吊炉烧饼) (芝麻叶杂面条)

酒上的是最隆重的飞天茅台。

张火坐在蒋文与邹新的中间。大家边喝酒边吃菜边聊天。开始,大家临时凑合在一起,不免有点局促。宣传部长蒋文先敬张火等报社的人,张火等报社的人不失礼貌地回敬了。邹新以同学为理由,也敬了张火一杯,张火又回敬了。

几杯酒下肚,便渐渐放开了。蒋文煞有介事地指着一盘小姐端上桌的菜问大家:“这叫什么菜?”

有人答是青椒炒猪舌。

蒋文说:“错!这叫火辣辣的吻(红辣椒炒猪舌)。易小姐特意为各位男士点的。”

众人便笑,易英姿也大方地笑。

张火也望着易英姿笑,眼睛有点粘。易英姿坐在张火的对面。她眼光迎着他的眼光,没有丝毫回避的意思。邹新看在眼里,脸上掠过了一点不易察觉的不自在,但很快便恢复了正常,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

蒋文提议说:“邹市长,你是段子高手,能不能贡献几个段子为大家喝酒助助兴。”

邹新好这一口,见宣传部长提议,也就笑着说:“好的,我就先献个丑,主讲还应该是省报的秀才们,他们见多识广。”

蒋文与邹新虽都副厅,但蒋文是常委,比邹新还硬扎一点,因之,蒋文的提议,他买账。

张火说:“邹市长,你就别客气了,说吧,大家都在洗耳恭听呢。”

邹新于是说了一个段子。

众人一个个口里含着菜叫好。

张火说:“张小姐在这里,我们大老爷们讲荤段子,好不好?”

蒋文说:“小易久经沙场了,不怕荤,就怕不荤!”

易英姿咯咯地笑,传递的信息是部长说得对,她不在意。

邹新对着旁边的张火说:“张总,该你了!”

张火说:“我不擅长此道,我们的黄锻志外号黄段子,挺擅长的,就请他代我来几段好不好?”

邹新说:“好吧好吧。”他没有难为客人的意思。

黄锻志于是清了清嗓子,说了一个段子。

男人们笑得前仰后合,易英姿也笑得格外好看。接着便又放肆地互相灌茅台,仿佛是喝廉价的白开水。过后,邹新与黄锻志在大家醉熏熏的纵容下,各奉献了一个段子。

两家拼段子,可谓平分秋色,彼此皆大欢喜。7个男人,4瓶茅台,每人肚子里收藏了半瓶多茅台,换句话说,收藏了六七百元人民币,五星级宾馆的茅台,算上昂贵的开瓶等,一瓶已超过了1500元。易英姿只象征性地应付了六七小杯。

酒足饭饱之后,散席,宣传部长蒋文与副市长邹新就此与客人一一握手告辞,留下新闻科长聂涛与易英姿继续陪客人。临走,蒋文走到易英姿身边,轻声向她交待,一定要把客人伺候舒服。易英姿给了他一个胸有成竹的微笑。

到房间休息了一会儿后,易英姿提议各位客人到宾馆按摩室去放松放松。乘着酒兴,众人没有推辞,浩浩荡荡去了。

虽说酒精可以给人壮胆,但此刻的张火还是比较谨慎,他告诉易英姿,按摩可以,但不要长头发的。上面有规定,不能搞异性按摩。易英姿答应了。高级按摩房,一人一个单间,张火的按摩间,更是一个套间,外间是休息室,最远端靠墙开了一扇门,进去才是按摩房,很隐蔽的。不愧是五星级酒店。按摩师很有水平。先从头部按起,然后脖子,然后背,然后腰,然后屁股,然后腿,然后脚掌。一个回合轻重得体指法娴熟地按下来,通体舒泰。张火闭着眼睛,有些昏昏欲睡。

这时,朦胧中,他感到按摩者骑到了他的身上,而且指法有异,原来有力的手指,变得轻柔无力了。他猛然警惕地睁开了眼睛。他是伏着接受按摩的。扭头一看,吓了一大跳。原来背上骑着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但比之于易英姿,自然还是差多了。

他一边撑着想爬起来一边急急忙忙地问:“这是怎么回事?”

按摩女嗲声嗲气地说:“哥哥,没怎么回事,我们玩玩!”

张火立即意识到这样不行。倒不是张火对女色一概拒绝,而是马上想到了这很可能是易英姿事先就安排好了的节目。易英姿绝对是知情人。在美人易英姿眼皮底下做这活,张火坚决不干。再者,就是不是易英姿在,别的人在,他也不会猪脑子一样贸然行事的。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到时这里那里传开了,很丢面子的。他想,就是自己“吃了3年粮,碰到老母猪当貂婵”,也不会干的。要解决性饥某,办法有的是,他可以自己掏钱到省会高档宾馆去开房。只要到高档宾馆开房,小姐的电话就会适时打进来。找小姐易如反掌。虽然那要牺牲几个小钱,但值,神不知鬼不觉,不会有后患。不过,张火对找小姐好像提不起劲,大概是觉得那没品位,与动物行为无异。

张火粗鲁地把按摩女掀了下来,爬起来匆匆穿好衣服边往门口走边大声责问道:“小易,你搞的什么名堂?”

坐在外面走廊上的易英姿闻声迎了进来,她笑嘻嘻地说:“张总,放松放松,别这么认真嘛!”

张火说:“这是原则问题,开什么玩笑?”

易英姿仍是笑着说:“请小姐的钱都交了,浪费可耻呀!”

张火说:“你这是在侮辱我,知道吗?”

易英姿的心砰然悸动了一下,说:“别生气了,是我失职,换男的,换男的!”

她让呆站在那里的按摩女走,又从外边把刚才的男按摩师请了进来。于是继续按摩。这是她给张火单独安排的节目。她对张火对她的安排的严辞拒绝,并没有感到懊恼,反而感到高兴。帅哥,才子,再加上那么些矜持,可谓魅力四射。她瞅了个没有旁人的机会,递给张火一张名片,说是方便以后联络。张火接过名片,隐隐地感觉到了名片上传来一股淡淡的幽香。那一刻,他有些受宠若惊,也见机行事,马上递给易英姿一张名片。张火早有与易英姿互换名片的想法,只是觉得初次见面,不好冒冒失失向一位漂亮的女士要名片,那太唐突了点。真是天赐良机!

第二天即赴南都机车厂投入紧张的采访。

3天后,采访便顺利结束。大家经过讨论,确定了通讯的主题与框架,然后由黄锻志与刘秋叶起草,黄锻志写前半部分,刘秋叶写后半部分,由张火审改。由于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形成的重大题材贪大求长的习惯,虽然有刘平原的交待在先,两人还是没有怎么听进去,笔下一泻千里,拉出了1.3万字的稿子。张火铆足了劲压缩,但也只压缩了3000字,还有1万来字。稿子下午下班前1个小时,通过内部采编平台直接传给了刘平原。

刘平原看了稿子后,觉得整体还算可以,但遗憾也不少,首先是稿子太长,压缩一点无济于事,压缩多了又会伤筋动骨,因为架子搭得较大。再者,科技人员攻关细节出彩的太少。他作了点润色,压缩了1000来字,便签发当日稿,在头版头条见报。反响还算不错。虽然写得一般,但终究是好题材。

清江日报版面格局大致是这样的:1版、2版为要闻(重要新闻)版,1版以发中央主要领导与省主要领导的重要活动为主,兼顾重要国际新闻与省内外其它重要新闻及重要评论等。2版以发省级领导的重要活动为主,兼顾省内其它重要新闻及评论等。以后的版面,依次为时政新闻版、经济新闻版、科教新闻版、地市新闻版、评论版、特别关注版及各类专版等,广告版穿插其间。各新闻版、评论版下面,大多也有一定量的广告版面。

张火是搞新闻的一把好手。他毕业于清江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分配到家乡益水市工作,他从县新闻专干干起,在不长的时间里,干到了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他天生爱写作,与清江日报的记者合作,写了不少好报道。

当时刘平原已是清江日报的副总编,他对张火很是欣赏。张火通过刘平原的关系,如愿以偿调到了清江日报。由于业务拔尖,由一般记者而部副主任,由副主任而主任,3年前,升为副总编。

张火令人奇怪的一件事是,他调来报社10来年了,老婆朱芳一直在益水市文化局工作。他们有一个16岁正在上高一的女儿。益水市离省会高速公路半个小时的车程,虽说不远,但终究不方便。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张火一直没有把老婆调来。其实,凭他的手腕,此事一点也不难。旁人便猜测,是不是他们感情不是太好?是不是他老婆相貌太不出众,嫌拿不出手,有损面子,不来,少烦心。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张火偶尔也开车回去打一转。报社给他配了车配了司机,他自己会开车,不少时候,自己操作,司机也乐得在家闲庭信步。

张火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他有过多段地下情史。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他将某个女性玩腻了,便一脚把对方踹了,不过,也有走麦城的时候。说起他走麦城,可从一段故事说起。

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一年6月,起因是编辑部内部部与部之间争抢题材。

一天上午,来到办公室,姚茜茜便接到了省外办的一个报料电话,说的是清水市清水区的一位叫向霞光的农民,自掏23万元,在韩国的《韩国日报》上打整版广告,宣传家乡旅游。

接到这个报料,姚茜茜很是兴奋,觉得这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鲜活新闻题材。她立即向部主任宋晓斌汇报了。报社的规矩,记者得到好的新闻线索,非特殊情况一般都要事先报告,使领导心中有数,以利于通盘考虑采写见报。宋晓斌也觉得题材很不错,立即向分管副总编李青春作了汇报。李青春本想表态让他们立即搞,又一想,这个题材是个边缘性题材,从外事方面说,归时政部管,时政部可以搞,从旅游方面说,归经济部管,经济部搞合适。他掂量了一下,觉得这毕竟是一个旅游稿子,经济部搞更合适些,时政部只是擦了一点边而已。报社的报道战线是归口的,哪些报道归哪个部报道,都有界线,一般不能越线,有越线嫌疑的题材,一般需要协商。过往,因为一些报道越界或因界线比较模糊而导致部与部之间闹纠纷的事儿不少,有时甚至闹得鸡飞狗跳。李青春不想惹麻烦,觉得应该事前跟主管经济部的张火沟通好,于是给张火打电话。

李青春说:“张总呀,时政部从省外办得到了一个新闻报料,说是清水区的一个农民自掏23万元,在韩国的《韩国日报》打整版广告,宣传家乡旅游,我想给你通报一下。”

张火一听,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好题材,便脱口而出说:“这是经济部的旅游新闻题材,应该由经济部搞的。”

李青春说:“这也是外事新闻题材呀,时政部搞也名正言顺啊。”

张火说:“要看主体嘛,主体是旅游,当然是经济部搞更合适。”

李青春说:“问题是题材是时政部得到的,既然时政部也不是不可以搞,那就应该由时政部搞。”

张火急了,说:“那不行。”

李青春说:“那你得说出个令人口服心服的理由来呀,我好说服时政部。”

张火说:“题材更倾向于哪个部,就应该优先哪个部搞,这就是理由。”

李青春:“这是个理由,但说服力不是太强。”

张火忽然想起还不知道这是时政部谁发现的题材,便问道:“请是谁发现的题材?”

李青春说:“是姚茜茜。”

张火说:“是姚茜茜啊。”

李青春说:“怎么了?”

张火说:“没有什么。”其实,他听到是姚茜茜发现的题材后,马上态度便有了变化,他想到的不是争题材而是怎么取悦她了,他觉得不问青红皂白地争,一下就得罪了姚茜茜,那多蠢呀。

李青春说:“你有没有更硬的理由?”

张火本就有了退意,便模棱两可地说:“就是前面讲的理由了。你别急,我马上跟经济部商量一下再答复你好不好?”

李青春说:“那你快点啊。”

张火说:“好的。”便挂了电话。

张火一电话把经济部管旅游报道线的刘秋叶叫到了办公室。

张火说:“小刘,今天得没有得到什么旅游方面的报道信息呀?”

刘秋叶说:“暂时还没有。”

张火说:“清水区一个农民自掏腰包23万元在韩国的《韩国日报》打整版广告,宣传家乡旅游的题材,你没有听说过?”

刘秋叶说:“没有听说过。有这么好的题材呀?”

张火火了,说:“好你个头呀!这样好的题材你都没有抓到,失不失职呀!”

刘秋叶说:“是谁抓的题材,从哪里得知的?”他有些沮丧。

张火说:“是姚茜茜抓的,从省外办得知的。”

刘秋叶说:“这是我们的题材,怎么由着他们抢?”刘秋叶有惭愧也有嫉妒,硬着嘴说,他想争到这个题材,不然,好没有面子的。

张火说:“你可以搞,人家也可以搞的。”

刘秋叶说:“明明是旅游题材嘛,瞎子都知道是我们搞的。”

张火说:“那这也是外事题材呀,你能否定吗?否定不了的,否定不了,他们就能搞。况且,题材是他们得到的,这么好的题材,要他们拱手相让吗?你想偏了脑壳吧?”张火的态度完全转了向,一屁股坐在了姚茜茜一边。

刘秋叶说:“那怎么办呀张总?”

张火说:“我尽量争取一下吧,但你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他觉得应该安抚一下对方,不能太露痕迹,让对方觉得他胳膊肘子往外拐,生出嫌疑来。

打发刘秋叶走后,张火又拨通了姚茜茜的电话。他想了一下,先跟姚茜茜卖个好,之后再向李青春解释。

张火说:“小姚呀,恭喜你抓了一个好题材。”

姚茜茜说:“张总呀,你说的是农民自掏腰包在韩媒为家乡旅游打广告的事吗?”

张火说:“是的,刚才李总告诉我的。”

姚茜茜说:“哦。”

张火急于表功,说:“这个题材客观地说,最好由经济部来搞。”

姚茜茜说:“让经济部搞了?”她知道报道归口的事儿。

张火说:“你觉得呢?”

姚茜茜说:“我觉得这也是外事报道,时政部搞也蛮合适的。”

张火说:“由经济部搞的理由更充分一些,毕竟主要讲的是旅游嘛。”

姚茜茜说:“那时政部搞也不是没有理由啊,况且,题材是我们抓的。”

张火说:“我知道你会这样说的。我没有按常规思路处理这件事,而是用你一样的思路去说服经济部的人,把他们说服了。”他想说的潜台词是:我是向着你的。

姚茜茜见张火这么说,立即便态度大转变,说:“如果经济部觉得应该由他们搞,那就由他们搞吧。”

张火吃惊她一下便转了个大弯子,说:“怎么一下又不想搞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