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杰出媒体人 > 第3章 巧妙应对,派志愿者赴灾区采访

第3章 巧妙应对,派志愿者赴灾区采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陈东西给刘平原送画一个多星期后的5月12日中午,刘平原利用中午的空闲时间,到报社附近的洪家巷一间理发店理发。这间理发店只有一个年轻的嘴巴尖尖的高个子师傅在打理,设备比较简陋。

刘平原已是这里的常客,他选择这里,是想节省些时间。对他来说,时间很宝贵。比较体面的客气的理发店,离这里较远。

大约2时左右,刘平原坐在理发椅上,突然莫名其妙地连续抖动了几下。他忽然觉得右边脸上传来强烈的刺痛。一种下意识的感觉充斥了他的大脑。病了,中风,他可没有高血压呀。难说呀,人背时,喝凉水都粘牙。是祸躲不脱,躲脱不是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尖嘴师傅啊了一声。原来,是他在刘平原大幅度抖动时,锋利的剃刀在刘平原右脸颊鬓角处划开了一个小口子,鲜血蚯蚓一样从口子中爬了出来。

尖嘴师傅很抱歉地说:“先生,真对不起,把你的脸划伤了。”

刘平原安慰他说:“不怪你的,是我自己乱动造成的。”

刘平原这才意识到,右脸痛是被划伤了,而不是其它。但他还是对刚才不由自主的抖动疑惑不解。他活动活动了舌头,发现是直的。他知道,中风病人,舌头是歪向一边的。他出了一身毛毛汗。他知道,那是身体里的植物神经反应,在应激情况下,身体常有这种反应。既然不是身体的原因,那是什么呢?他马上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地震了。哪里地震了,他无从判断,也许是清江,也许更远。不管是哪里,都是新闻,他想在第一时间获悉,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是他作为一家省报总编辑的职业敏感。

他让尖嘴师傅给贴了个创可贴,再三五分钟草草结束了理发程序,直奔办公室。他的办公室分两间,外间是办公的地方,一把老板椅,一张气派的老板桌。桌上放着一台液晶大屏幕电脑。对面靠墙是书柜,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书与杂志。里间是会客室,放了几张沙发,一台46英寸的平板液晶电视机,还有一个卫生间兼浴室,其间既有坐便器,又有淋浴设施,淋浴设施是敞开的。这些,大多是前任社长、总编辑夏普留下的遗产。

刘平原急匆匆地打开了大屏幕办公电脑。他知道,如果有地震,消息最快的是网络。网络上风平浪静。

刘平原接着打开了里间的电视机,看中央电视台有没有地震新闻。也是风平浪静。

过了几分钟,大约2时20分左右,他刷新了一下电脑,便发现了新浪网首页刊出了中国山岳省发生地震的首条快讯,震源不详。5分钟后再次刷新电脑时,便有了新华社的官方权威消息: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在山岳省武阳县发生8级地震,周边多个省市均有强烈震感。

刘平原看了一下墙上的钟,时钟指向下午2点25分,才用了25分钟,新华社便发出了第1条新闻,速度真快呀!这可是前所未有的8级地震呀,当年的唐山大地震,才7.8级,死了24万人。这是超级大新闻呀!他在心中说:“机遇来了!机遇来了!”体内的肾上腺素开始澎湃。

此时是下午两点半,上班的人已基本到位。刘平原立即让总编室主任范大为通知编委会所有成员及几个主要报道部的主任到会议室,两点四十五分开编委扩大会。

清江日报的构架大致是这样的:最上一层为社委会,接下来是编委会,编委会下面是部处室。社长为正厅级,副社长(总编辑除外)、社委一般为副厅。编委会由总编辑、副总编若干、编委若干组成,总编辑为正厅,副总编为副厅,编委为正处级。社委会与编委会成员有较大的重叠。总编辑可以是社长兼,也可以是另一人,副总编一般为副社长或社委,编委虽与部处室正职同为正处级,但权限较大。下面有若干部处室。

刘平原为社长、总编辑,负责报社全面工作并主管评论部、出版部;赵超群为副社长、副总编,分管记者部 、文艺部、信访部等;李川为副社长,分管经营;李青春为社委,分管时政部、摄影部等;张火为社委、副总编,分管经济部、科教部等;苏平为社委,分管印刷厂、后勤等;宋晓斌为编委,兼时政部主任;黄锻志为编委,兼任经济部主任;范大为为编委,兼任总编室主任;屈正中为编委,兼任出版部(俗称晚班)主任。

此外,报社还有若干子报子网,如清江都市报、清江在线等。

姚茜茜在第一时间,也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她估摸着可能是哪里发生强烈的地震了,于是时刻注意网上消息,果然是大地震!此时,地震消息迅速传开,大家议论纷纷。重大灾难,对于记者来说,也是重大机遇!

姚茜茜马上赶到刘平原办公室,刘平原正在电脑前搜索新闻。她一眼看见了刘平原脸上的创可贴,忙问是怎么回事?刘平原解释说是刚才闹地震,让理发师傅留下的光荣纪念。姚茜茜忍不住笑了,关切地问痛吗?刘平原说划到时蚂蚁子挟到一样,之后便不痛了。

姚茜茜说:“刘总,如果派记者到抗灾前线搞报道,我报名去。”

刘平原说:“还没有研究派不派记者去呢。”

姚茜茜说:“这么重大的机遇,我猜你不会放过的。”

刘平原说:“就是派记者去,也是派男记者,不会让女记者冒这个险的。”

姚茜茜说:“我问你,战场上有没有战地女记者?”

刘平原说:“那当然有呐。”

姚茜茜说:“地震灾区比战场还危险吗?”

刘平原说:“那到没有。”

姚茜茜说:“那不就得了。别的女性做得了战地记者,我怎么不能去灾区采访报道呢?”

刘平原说:“茜茜呀,你就别为难我了好吗?“

姚茜茜说:“你歧视女性!”

刘平原说:“啊呀,你学会扣帽子了!”

姚茜茜说:“就给你扣帽子,你何滴?”她眼光逼着他的眼睛,明显是在耍娇。

刘平原说:“不是歧视,是保护!”

姚茜茜说:“剥夺女记者去灾区的采访权,这还是保护呀?”

刘平原说:“你这张嘴蛮厉害啊。那如果去,你得格外小心才是啊。”他看出了她是铁了心想去,不便太阻拦。

姚茜茜见刘平原松口了,说:“好的,我知道!”

刘平原说:“我得马上去开会。”说着,起身朝会议室走去。

10多分钟,人员便齐聚会议室。

会议室在2楼,老总的办公室及总编室,也集中在2楼,各报道部大多在三四楼。

大家也发现刘平原脸上的创可贴,有人问是怎么回事?刘平原又解释了一遍。有人又忍不住笑了。

刘平原讲了开场白:“我想大家都知道了,山岳省武阳县刚才发生了8级大地震。现在请各位来,是商量武阳大地震的报道怎么搞?请大家畅所欲言。”

赵超群说:“我们应该立即派记者前去采访。”

张火也附和:“是的,我们应该当机立断,派一个记者团队过去。”

李青春则反对:“我看还是先请示一下省委宣传部为好,派一个记者团队出省采访,这么大的事,不报告不太好。”

赵超群说:“我觉得还是不请示为好。你不请示,上头没有责任,你做了,只要不出格,不会反对,但一请示,上头有责任了,很可能再请示上头,问题便复杂化了。上头可能会有所限制,不然,太多的记者都拥到灾区去了,灾区会吃不消的。”

张火也说:“先下手为强。如今新闻竞争这么激烈,犹豫会误事的。”

李青春说:“你们看着办吧,反正我的意见我已说了。”他很谨慎。

大家七嘴八舌,附和赵超群的占多数,附和李青春的为少数。

这时,刘平原表态了,他说:“我觉得应该马上派记者团队去灾区采访。面对惊天动地的灾难新闻,我们的记者如果缺席了,那喊“办最好的省报”的口号,就成了笑话!请示嘛,以后再说……”

此时,总编室主任范大为走到刘平原的面前,对他耳语说:“省委宣传部来电话了,说上面打招呼了,除山岳省外的所有省级媒体,都使用新华社电稿,不要派记者到地震灾区采访,以给救灾造成更大的困难。”这个信息是刚刚总编室负责接上级电话的秘书告诉范大为的。

刘平原一听这消息,有点懵,但他是那类脑子特别好使的人,急中生智,立即便有一个对策。刘平原不得不在会上宣布上面的通知精神。

李青春说:“我说得有道理吧!”

刘平原说:“情况这样了,去与不去,请大家讨论一下。”

赵超群听到上面打招呼了,心头一喜,富有鼓动性地说:“这么大的灾难,没有我们自己的报道,太可惜了。我觉得还是应该派记者去,抢新闻,又不是其他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违反纪律就违反纪律,如今报业竞争这么激烈,到时别人抢了先占尽风流,后悔莫及。抓了好新闻,挨点批评,也值。”

宋晓斌说:“我觉得赵总说得有道理。”

赵超群说:“不过,开顶风船,压力山大,不去也是明智的。”这话似乎有激将的味道。

李青春说:“党报应该守纪律,不能意气用事乱来!”

黄锻志说:“别去别去,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安慰自己,不是我们不去,是上头不让去。如果有谁胆敢去了,我们到联合国秘书长那里狠狠地告他一状,告得他声名狼藉,出一口恶气。”黄锻志外号黄段子,以爱讲荤段子而得名。大家都知道他是在搞笑。有人果然笑了起来。

张火说:“俗话说,活人岂能被尿憋死。我的意思是,针对上面的规定,应该有巧妙的应对办法的。”

全场短时间的静音。看来,一时还没有人像刘平原一样急中生出智来。

刘平原觉得是时候了,便说出了心中的想法:“上面只说不让外省记者去前线采访,没有说不让志愿者去救灾呀!我们可以以志愿者的名义派记者去灾区,一边做志愿者的工作,一边采访,把宝贵的前线新闻发回来。”

张火脱口而出说:“好主意,好主意!”

赵超群等也一起附和。

刘平原趁热打铁说:“那我们就定了,派志愿者去。”

接着便商量去几个人,怎么去?刘平原的意思,去三四个记者,好有个照应。想去的自愿报名,因为有生命危险,所以绝不勉强。去的人,应该是体力好年纪较轻的骨干记者,在座的现在就可以报名。

宋晓斌的大脑在急速地旋转。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权衡了去与不去的利弊。去的话,有很大的危险性,弄得不好,小命便送在灾区了,到时尸体都有可能弄不回,任苍蝇蚂蚁在为臭不可闻的自己做道场。还有,突破禁区去做报道,有可能会惹上麻烦。到时上头追究起来,偷鸡不成蚀把米,灰头土脸的。但不去的话,就会失去一次表现的极好机会,影响自己在刘平原心目中的印象。如果这次自己不去,别人又抓到了鲜活的重大新闻回来,那对自己来说,就太减分了。而去的话,也不是就等着去送死。人是活的,卵是剥的。多注意点,不过分呈英雄,应该是可躲过危险的。另外,违规的事,上面有刘平原顶着,且有一个不错的幌子,自己大树下面好乘凉,担心那是过分小心了。他是个有鸿鹄之志的人,绝不肯老死在编委的座位上的。他想到的是如何天天向上,坐上副总编甚至刘平原的宝座。想到这里,他觉得刷存感此时不刷,更待何时?他果断地选择了去。

宋晓斌抢先说:“我去。”

黄锻志、科教部主任苛国庆等人也立即报名。

刘平原说:“这次报道很危险,你们想好了。”

宋晓斌说:“不怕的。”

黄锻志、苛国庆等人也坚定地表了态。

这时,会场门口聚积了一些得到消息,想报名去抗灾前线的记者,这其中有姚茜茜。姚茜茜看会上一个个报名,急了,闯进了会场,坚决报名要去。刘平原解释,地震灾区很可能余震不断,非常危险,有男记者去就够了,女记者还是不去为好。他还想再拦一拦姚茜茜。姚茜茜再争,刘平原示意她别争了。看他还不完全松口,她嗔怪地瞪了他一眼。刘平原只当没看见。这一不易察觉的瞪眼待遇,很多人都忽略了,但张火却敏感到了,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经济部骨干记者刘秋叶等也闻讯赶来了,报名想争取去采访。

刘平原提议,由宋晓斌、黄锻志、苛国庆与姚茜茜组成团队,前去抗灾前线,边做志愿者边搞报道,牵头者为宋晓斌。对前面3个人选,大家一致同意,对姚茜茜,一些人也有担心。刘平原解释说,姚茜茜要求强烈,业务能力也过硬,还是让她去锻炼锻炼吧,男记者多照顾她一点。于是这事就定了下来。

于是散会,分头准备。

此时是下午3点半,宋晓斌立即用手机联系订清江飞山岳省省会大都的机票。还好,机票有,订下4张,下午5点20的。事后得知,这是清江飞往大都的最后一个航班,之后,由于地震的原因,航班停飞了。

刘平原立即拨通了山岳日报社社长的电话,请求他们借一台进灾区采访的越野车,配一个司机,以便认路,车上准备4个人两个星期的干粮。山岳日报社社长是刘平原的好朋友,去年底,还率团到清江日报来考察过,他是个爽快人。刘平原接着又把科教部医药报道口的记者叫了来,命他在一个小时内让省医药公司配好200万元的急救药品送机场同机运大都,钱报社出。细心的刘平原还交待黄锻志马上与保险公司联系,为赴灾区的记者办理每人100万元保额的人生意外伤害保险。

4人各配置了一台可以无线上网的手提电脑、一台数码相机等。

晚上7点,宋晓斌等4人飞到了大都。

车已在机场等候。很棒的日本三菱越野吉普。司机是个挺热情的小伙子。

上车,直奔灾区。

余震不断。

夜深了,怕司机睡着了,他们轮流跟司机说话。路上就他们一辆夜行的车,车子几乎是摇着过去的。

半途碰到一个老乡,一问得知,往武阳里面走很危险,到处都在垮山(泥石流、塌方),路上有关卡,不让人进。当时天还没亮,很冷。

他们在天刚亮时就到了武阳境内。结果一道关卡把他们拦了下来。他们拿出了记者证,说是清江省的记者,来灾区采访的。结果那警察比他们还牛,说没有上面的指示,就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来了也不给进。他们一听很高兴,央视的记者来了也不给进,说明他们还没来嘛。

宋晓斌是个经验丰富的记者,多次做过国家领导人的采访。他叫司机掉转头开到远离警察视野的地方,让司机跟车队,蒙过关。

等了一会,第一个车队来了,但气派不是很足,结果跟到了跟前,车队也不让进。

宋晓斌说:“不要泄气。这次是车队没有跟好,要跟那种很牛的车队。”

后来,他们商量,再跟车队,如果不行,就走进去。

这时,又有一个车队来了,越野车,拉着警报。

宋晓斌说:“赶紧跟着。前面几辆车装载着的全是警察,每隔10米放下一个人。这么戒严,肯定有大领导来。现在不跟的话,越往后面就越进不去了。”

他的判断无比英明。结果那个拦他们两次的人在离他们1米远的地方就向他们敬礼了。当然,警察没有认出他们。

越来越靠近武阳县城的时候,发现伤亡越来越严重。一个摩托车手,仰面死在摩托车的旁边。再往前走,发现几辆小轿车像一团团揉皱了的棉纱,躺在马路边。

到了武阳县城。

他们是最先到达武阳县城的记者,比新华社的记者还早。

眼前惨不忍睹,到处是废墟,到处是死尸。这里不像外围,没有人管你在干什么。救援力量还是相当充足的。他们发现救援的人服装分三种颜色:第一种桔黄色的是消防官兵,他们具有救人的专业知识;第二种穿草绿色的迷彩服的是武警战士,他们相当于搬运工,把消防队员救出来的人运出来;还有一种是穿黑衣服的,背尸体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