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比崇祯大一岁 > 第43章 家大业大

第43章 家大业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拿到牛皮纸后,他立刻工工整整写出了教给黄大智等等少年的接近一百个汉字,并且标注了汉语音。

黄毅会写毛笔字,小时候在爸爸指导下练过三年,后来觉得没意思,不练了。

因此毛笔字写出来仅仅是不算太难看而已。

但是有了练毛笔字的基础,写钢笔字就好多了。

总而言之黄毅的钢笔字蛮好看的。

为奴八年的汪柏山许久没见过汉字了,跟黄大智几个一起围观黄毅写下的智勇双全、鹏举鸿飞、忠孝节义等等成语之时,居然泣不成声……

黄毅的人口、物资越来越多,需要人手帮着管理。

大明的朝秀才公相比较后世学习的知识肯定偏科,仅仅是语文成绩好。

这就够了,最起码汪柏山能够协助自己教少年们识字。

打赢了,收获巨大,必须论功行赏啊!

第一功臣依旧是黄毅,因为他不但是计划制定者、行军路线规划者,还有擒获敌酋、射杀两个敌人的战功。

率领老弱妇孺打败鸦巴海的天大功劳还没兑现呢。

赫丹巴特尔是个直爽人,怎么可能亏待了相当于是部落恩人的黄毅。

打赢了咔嚓固特部后,他高调表态分配三分之一原咔嚓固特部人口、牲口、财物、装备给黄毅。

黄毅算了算,意味着手下将要有几十近百个蒙古家庭,人口超过四百,青壮年应该有二三十个,控弦人恐怕超过八十个。

要这么多蒙古人干嘛?

黄毅一直相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所以他只愿意培养汉人,培养蒙古人也不是不可以。

明朝军队里的蒙古籍骑兵成千上万,满贵、黑云龙、猛如虎、虎大威等等都是忠于大明的蒙古籍将领。

但是不知怎的,黄毅还是认为队伍里蒙古人的比例不能过高,最好不超过五分之一。

于是乎黄毅通过黄大勇翻译跟赫丹巴特尔友好协商,放弃了分润咔嚓固特部三分之一人口、财产、牛羊马匹等等的巨大好处。

只要求获得咔嚓固特部所有的汉人奴隶,要求得到五分之一的牛羊、马匹、粮食、蒙古包和生活必需品。

黄毅说明了这样做的理由,第一个理由当然是语言不通,不想管那些听不懂他语言的人。

第二个理由,自己是汉人,希望能够在回大明的时候,带上一些流落到大草原的汉民。

黄毅虽然没有看出赫丹巴特尔已经有了提防之心。

但是为了稳妥起见,一开始就明确告知赫丹巴特尔,自己根本不习惯大草原上颠沛流离的生活方式,早晚会回大明朝,无意挑战他的首领地位。

这一次长谈效果很好,此时的赫丹巴特尔特想得到黄毅的支持,真心舍不得失去黄毅。

他觉得欠黄毅太多,心怀感激之情,说了许多,一句话就能翻译。

他真心诚意希望黄毅能够永远留在大草原,留在他的部落里,他愿意和黄毅共享富贵。

或许这一刻的赫丹巴特尔是真心实意,但是人会变的,一山不容二虎是常识,黄毅仅仅是听听而已,没有放在心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