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直播看书出名了 > 29 王寒之胜

29 王寒之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971年,两名老师和一名作家在西雅图的派克市场开了一家咖啡小店,取名为Starbucks,以一条海妖作为LOGO,向顾客出售咖啡豆,偶尔提供免费的咖啡,这便是后世咖啡巨擘“星巴克”的诞生。

至于它的崛起和疯狂扩张,则来源于另一位人物——Howard Schultz(霍华德·舒尔茨),他将星巴克这条小小的海妖带上了征服世界之路。

1981年,舒尔茨发现西雅图有家咖啡店订购了大量滴泡式咖啡壶,订购数量甚至超过了当地的大型百货公司,而那是一种很简单的不插电咖啡壶,保温瓶里只有一个锥形装置,除此之外再无特殊之处。舒尔茨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不远千里从纽约赶到西雅图一探究竟。当貌不惊人的星巴克小店打开门的一瞬间,舒尔茨马上就被那种高雅的格调和浓郁的文化气息深深吸引,至于咖啡的芬芳倒在其次。在他眼中,星巴克就是“一座咖啡崇拜的庙宇”。

然后跟其他成功创业者的感人故事一样,他不顾亲友反对辞去了高薪工作,义无反顾的进入星巴克负责运营,同时走遍世界四处取经,成为星巴克走上成功之路的导师。

在星巴克,每件商品的陈列,每种颜色的选择都要经过专门设计,与标语、音乐、香味都要风格一致,并全部用于营造咖啡文化的氛围。在暖色调的灯光营造出的温馨怡人的气氛中,星巴克的顾客们坐在舒适的沙发或木质座椅上,被西方抽象艺术作品和精美的欧式饰品包围,聆听着舒缓的欧洲古典名曲或小提琴独奏,看着陈列架上琳琅满目的袋装咖啡豆……

所有的细节都在烘托着一种休闲时尚的“星巴克”风格,这种惬意放松的氛围让无数小资神魂颠倒。

而Starbucks这个名字,是19世纪美利坚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麦克维尔创作的著名小说《白鲸》里的一个人物,一位性格刚强却不乏忧郁气质、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平素最大的爱好就是喝咖啡。

星巴克的一切都显得与众不同,它是一家与咖啡无关的咖啡店,它的价值体现在文化享受中。

这是王寒第二场大赛获胜的主要原因,而比赛过程中被他奉为经营圣经的“第三空间”概念,则以无与伦比的新颖性与合理性,直接令其他竞争者输得无法翻身。

“第三空间”概念最早出现在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的作品《绝好的地方》,在奥登伯格看来,人类的日常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空间,家庭居住空间称为“第一空间”,职场工作是“第二空间”,休闲娱乐的空间称为“第三空间”。它是不受功利关系限制的公共空间,是繁忙寂寞都市中的小绿洲,是心灵与精神的栖息地,让奔波于家庭与办公室之间的现代人有个短暂的落脚点。

这个创意对有着一辈子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的教授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他们甚至已经在想亲自体验一番王寒所说的“星巴克第三空间”。

这不是一场比赛,这是一场文化之旅,来自各大高校的导师们徜徉其中,通过王寒的演讲和答辩,来了一次集体的冥想。

这才是真正的创意,摒弃杂念,专注于时代的特点,专注于人们的需求,专注于生活本身。

而刘逸、司空匀跋等人对深蓝领域的挖掘,则因为缺乏各种经验认知,被王寒驳的毫无招架之力,就像马云在节目上怼翻一众创业者一样,想要用创意吸引投资者,仅凭这些想象是远远不够的。

王寒做到了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控,“第三空间”是星巴克走向世界的致胜法宝,每一家门店内部细致的设计是策划胜出的关键。

刘逸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创业理念会遭到这样的惨败,事实上他的互联网+项目运营的很好,用户稳步增长着,但经过这场比赛,王寒剖析出他的项目后期发展所存在的问题,那些问题他确是还未能预料和思考过,这与他的“囊括全国”“迅猛增长”的设想是相违背的,如果不能解决王寒说的那些问题,他的项目只能永远停留在半温不火,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价值无穷的产业,甚至连融资上市都做不到。

现在,他知道自己输了,他可以去恨,但是却没办法对第二场比赛翻盘,第二场比赛中,他面对的是一股无法招架的力量。

第一场比赛上王寒的各种表现只能算得上意外之喜,因为他也无法判断对手具体怎么出招,他的应对一般都是临时决定,只有“十七边形”那一项是提前思考过的。

其实刘逸等挑战者唯一的生机就是在第一轮比赛,到了第二轮,事情就不是他们可以控制的了。

尽管第二轮才是他们一直以来信心满满、抱有最大期待的那场比赛。他们带来的很多商业想法都是咨询专业人士或者是学校里的前辈学长做的“万全”准备。

不料,最有信心的一场,也是输得最惨的一场。

人生如棋,一步三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